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
展开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新月派“三美”的特点。
2.感受《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3.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年到1922年,他曾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其短暂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辛勤笔耕,被赞“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落叶》《自剖》等。
(二)文学常识
新月派及其“三美”主张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三)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1928年的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阅读与思考】
1、抒发了
情感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了作者1928年秋重回母校所在地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阅读诗歌,补全下面的空缺处。
再别康桥
现实 飘然而去 依恋
① 康桥景象 秀美
现实 ② 依恋
2、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
3、这首诗的第一节用了三次“轻轻的”,第七节变为“悄悄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歌在排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色彩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6、诗歌第二节是怎样描写金柳的?效果如何?
7.作者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诗人为什么要“放歌”而又不能放歌?
9、结合这首诗,请你描绘一下康河的美景。
10、这样的康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又会有什么感受?
三、阅读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 题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931年(选自《猛虎集》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的性灵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后一句则写幻想。
C.“看,一只黄鹂!有人说”一句,“看,一只黄鹂”寥寥数字,即形象地描写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惊喜雀跃之情。
D.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又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1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案
1、读诗歌,理清文脉
①寻梦 ②飘然而去 ③抒发了依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2、这首诗朗朗上口,音节和谐,节奏感很强。请同学们找出每一节的韵脚?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
3、这首诗的第一节用了三次“轻轻的”,第七节变为“悄悄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节,用了三次“轻轻的”这个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情感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
②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③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4、这首诗歌在排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四行一节;
②单行双行错开一个字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外观上造成错落有致的形式美感,
5、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色彩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6、诗歌第二节是怎样描写金柳的?效果如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写出了金柳的柔美之态,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7、作者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彩虹似的梦”美丽而朦胧,“虹”和“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8、诗人为什么要“放歌”而又不能放歌?
“放歌”是因为诗人泛舟寻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但此时的康河,宁静而和谐,诗人不忍搅扰这份美丽。更是因为,一想起离别,诗人的心情立刻沉到谷底。别离的沉重感压得人发不出任何声响,别离的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
9、结合这首诗,请你描绘一下康河的美景。
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康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一棵棵垂柳斜依在桥的两端,矗立在岸边的是庄严秀丽的剑桥学院建筑群……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清晨或者晚上,我们的诗人在草地上或看书,或俯身观看康河水,或仰望天上的流云、星空,有时撑一支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时而在夕阳中散步,面对如次美景,任凭思绪的翱翔......
10、这样的康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又会有什么感受?
康桥是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美,她的平静闲适会让人们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定很舒心。
11、选B“幻想”分析不当,应为“失落感”。
12、【答案】①憧憬“爱”、“自由”和“美”②面对远去的理想而失落与无奈
【解析】黄鹂象征着年轻时抱有的“爱”、“自由”和“美”的理想;黄鹂“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征着理想破灭。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0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2 *再别康桥导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韵脚严整,阅读素养培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馨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