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共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刘漪漪审题人:龚嫦娥总分:150 分时量: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 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 性是个性,情是情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语文老师批改作 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 性的流露。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 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 品酒吟诗。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缺少独特性,没有灵魂。 所以,评鉴、欣赏一个人的书法,既要外观,就是看外在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是不是符合法则;也要内观,就是看它流露出来的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有没有独特性。好的书法, 不仅是笔墨的世界,还是书写者性情的世界。后一个世界,就是书法的灵魂。
    (摘编自方建勋《中国书法通识》)
    材料二:
    书法作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需要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在艺 术实践的时候,人与物、人与作品都可能会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转移,故而 “移情”便成了书法艺术进行构思、创作、欣赏等系列过程中一种不可小觑的艺术转化手 段。无论是外物的客观姿态对人情感的影响,还是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艺术作品,都有可 能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诸多不可预见的审美效果。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心境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产生一定的情感表现。比如看到秋
    叶枯草,会让人产生如黛玉葬花般的伤感与悲寥;看到春暖花开,则会心胸激荡、兴致盎 然。这些情形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尤为平常,其实这些都是外物意象给人们带来的不由 自主的移情体现,而由此带来的书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变化亦是如此。
    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会不由得“触景生情”,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通过观天地与自然之形态变化, 从而娱情。古代书家从观物到内心观照并从而得到审美移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 王羲之通过养鹅、观鹅来写“鹅”,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都 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体验,进而感受自然界带给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甚至是一种 创作灵感或者创作冲动,并通过艺术家的筛选、提炼,转化为创作原动力。
    “写字者,写志也。”不同性情的艺术家必然会在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性格、人品、素养,以及他当时的创作环境与心理动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陈绎曾认为,书家在书写作品的时候,“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艺术家强烈的情绪在不自觉的移情过程中融入作品,从而让作品不断得到升华,使艺术作品展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 反过来说,作品也通过它的表象特征与内在特质间接地展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之美。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象的。它的艺术形式、美感特质、感情 色彩,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 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 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甚至观者通过自身的移情,也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与书家本人创作初衷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说, 这是移情之移情的再造效果,是双重移情之后所产生的审美体验。
    (摘编自吴胜景《书以移情一一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书法作品不能只讲求笔法、字法、章法等法则,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台阁体正是 因此而不被推崇。
    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句,是由于春去秋来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引 发了他们的移情。
    “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能够展现出 书法家的精神美。
    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能够让观者走进书法作品,感受书法家 心中的审美情趣。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古代艺术家会将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独到见解整理成理论著作,使之留传 于世,惠及后学。
    从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书法家要想写出神来之笔往往需要某个机缘或 者某件事的激发。
    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在相同状态下写 的字意态也不同。
    观者通过双重移情从书法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 的审美体验丰厚。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卫铄《笔阵图》论书法线条:“横当如千里阵云,点当如高峰坠石。”
    王羲之性格内敛,书法敦实含蓄;王献之外向不羁,书法放纵酣畅。
    王宠受佛教思想影响,其书法显现出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平静自然。
    苏轼在黄州寒食节所书《寒食诗帖》不自觉地流露出孤寂苦闷之情。
    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6 分)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兄颜杲卿父子平叛被俘,安禄山把宁死不屈的父子二人杀害。 颜真卿找回侄子的部分尸骨,安葬时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这幅书法作品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虽秃笔而就、墨色干渴,但通篇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颜真卿的创作情感之炽烈溢于墨间,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风筝仙女
    铁凝
    ①家居市区的边缘,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 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才知道你每天吃下去的确是真的粮食,喝下去的也确是 活的水。
    ②我们不必担心再会有房子遮挡抛向远处的视线了。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在规划把 这片菜地变成一座公园。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公园对于一座城市 算不上什么奇迹,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地不易。公园与生俱来地有一种刻 意招引市民的气质;菜地可没打算招谁,菜们自管自安稳地在泥土里成长。
    ③通常,四周的居民会在清晨和傍晚沿着田间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垄沟背 儿在菜畦里穿行。只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 暖了的时候,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④我的风筝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
    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什么的。如此说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这位名叫高玉修的邯 郸农民了。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尽单调,但我 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宇。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 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我 就要这个“仙女”。
    ⑤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 力。举着我的“仙女”,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地督促着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⑥【甲】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⑦这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 ,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长天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 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 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 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 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自己 的活生生的呼吸。
    ⑧【乙】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⑨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辆“奥迪”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
    ⑩“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 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 他才从他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⑪我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同事。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时,糊风筝买不起线,就 用家里没有用的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代替风筝线。线的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 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跑着追。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 了七八里地。
    ⑫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手期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 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 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別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
    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 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作高玉 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⑬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 叫作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 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 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文章第②段,作者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对比“公园”和“菜地”的不同,窥探城市文明 的异变。
    “我”决定买下仙女风筝,因为“我”从“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广告中看出扎制者 拙朴的本色。
    甲、乙两句独立成段,构成间隔反复,充分抒发“我”对风筝自在高飞的赞叹及对自然 的热爱等。
    “我”用“钻戒”“蜈蚣”代称青年人和他的风筝,表达对被物质享受包裹的青年人 的厌恶。
    下列对小说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文章第①段用“你”的人称代替“我”的口吻,更能激起读者对自然原始的乡士生活 的情感共鸣。
    文章第⑦段以疑问句写出自然的神秘之感,让人震惊、赞叹。改写为肯定句则效果不 尽相同。
    文章第⑪段插叙的故事,虽不属于中心内容,不参与情节发展,但对表达主题有积极 作用。
    文章第⑫段以排比连写“我”追赶“仙女”的过程,凌乱的踪迹突显出“我”心无旁 骛的执着。
    旁批点评是一种良好的自主阅读方法 。请以“风筝•生活 •快乐”为关键词,结合文
    本第⑩~⑪段的相关内容写一则旁批点评。(6 分)
    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的对乡村的情感与她在《哦,香雪》中的表达相 矛盾。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材料一: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 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材料二: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 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 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 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
    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
    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 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 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故人至 A 暮 B 不来 C 起不食 D 而待之 E 明日早 F 令人 G 求 H 故人。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归,归附、归顺,与(《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归” 词义不同。
    “会天疾风”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兼爱》)两句中 的“疾”词义不同。
    “以大信为本”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本”词义相同。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与成语中“不期而遇”的“期”词义相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晋文公限定期限攻下原国,结果打了十天还没有攻克,就下令撤兵;从原国出来的士 人说,再打三天就能攻下原国,但晋文公还是坚持撤兵了。
    吴起遇见了老朋友,于是留他吃饭,老朋友暂时离开了,但答应将回来和吴起一起进 餐。吴起等着老朋友吃饭,但老朋友没有马上回来。
    魏明帝派遣二十万大军公开声讨蜀国,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 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适逢部队换防,有些将士将要离开。
    有人建议诸葛亮把换防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说,自己 统兵打仗一向非常讲究信义,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
    材料中,晋文公和诸葛亮坚守信用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晚泊岳阳①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②失江路③。夜深江月弄清辉④,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⑤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⑥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 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 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15.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句子是: “,”。
    《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
    ”,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古代婚俗礼仪“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就是今天的迎亲,场面热烈隆重。《诗经·氓》中的“,”正是婚礼“六礼”中的亲迎之礼。
    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 ”,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忧民情感的句 子是:“,。”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
    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到江南,我转得最多的地方,是的小巷。那一条条幽静的巷子,狭窄且悠长。小巷,是一首轻柔的诗,似一阕轻浅的词,或似一曲渺茫的戏文,它从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或是明清的烟云中,款款地吟出。,曾经座无虚席的戏园已无踪影, 的古迹已光彩不再,而小巷依然是旧时容颜。江南的雨,惆怅,委婉。如梦,如歌,如韵! 多情的雨,滴落在屋檐瓦楞上,敲在青石板路上,犹如丝竹轻弹,声声清越,悦耳动听。老旧的青石板路,湿湿潮潮的,石隙间探出幽幽苍苔。青苔爬上老墙,攀上瓦檐,阴凉湿潮的地方,皆苔痕青郁。苔藓是大地的绿衣,小巷穿上了它,从此便不再脱下。郁郁茂茂的苔藓,寂寞地长,幽幽地生,带着些许隐逸情怀,老街人的记忆被染绿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声声清越、悦耳动听的多情的雨,滴落在屋檐瓦楞 上,敲在青石板路上”,和原文相比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5 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 不得改变原意。(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1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 题。
    相较“拖延症”,“提前症”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有“提前症”的人会为了完成任务与减轻压力,做出一定的牺牲。“提前症”者超强的行动力令人美慕,但事实上,他们
    ① ,而是会继续寻找和消除更多“未来的焦虑”,在消除焦虑的旋涡中无法自拔。
    ② ?专家建议,“提前症”归根结底是渴望增强掌控感,减少不确定性,所以“提前症”者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面对困扰。比如,通过向亲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绪安抚等途径获得信任感与确定性。除此之外,还需要
    ③,正视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而不是排斥情绪,否定自我。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不含标点符号)。(5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的《治家格言》 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 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23-2024-2 麓共体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1.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错,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和观者间的审 美桥梁)
    2.D(“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错,文中没有将二者进行比)
    A (A 项意在强调书法法则的重要性)
    作品中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②作品中融入颜真卿悲愤的 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③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 验。(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II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项,“代称青年人和他的风筝”“厌恶”错误,“蜈蚣”是风筝本来的样子,代称“蜈蚣”不足以看出“表达对被物质享受包裹的青年人的厌恶”;另外原文中有“我 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等相关记叙,写出“我”旁观青年人时的平和心境,并 没有“厌恶”的情感。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 项,“不参与情节发展”错误。文章第⑪段以联想的方式插叙同事放风筝、追风筝的故事,“走神”“断线”推动了情节发展,同事的“追逐”也自然引出我对“仙女” 的追逐并产生思考。
    青年人拥有巨大而华贵的风筝,但他不曾碰那风筝,物质生活的富足滋生了傲慢, 使他无缘体会生活中真正的快乐;(3 分)同事小时候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追逐风筝,生活的匮乏让他更懂得珍惜平凡而美好的事物,于贫苦中也能脚踏实地地创造并获得真实的快乐。(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戴钻戒的青年”和“我的同事”放风筝是截然不同的。“戴钻戒的青年”这样放风筝:“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他不曾碰那‘蜈蚣’……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他如此傲慢,以至于缺失了放风筝本身的乐趣。“我 的同事”这样放风筝:“小时候在乡下时……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我的同事虽然家境不富裕,却更珍惜放风箏的不易,反而更容易从中得到快乐。快乐是在真实的、脚踏实地的追 求中获得的。
    不存在根本性矛盾。(1 分)本文和《哦,香雪》都赞美了乡村生活的自然、清新,赞美了乡村人身上淳朴、沉稳、内敛的气质。(2 分)两篇文章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不同时期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哦,香雪》创作于八十年代改革初期,是站在山村姑娘的视角,表达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现状的渴望;(1 分)本文是站在现代都市人的视角,对高速发展的都市文明的审视,对物质发展之后所产生的功利、浮躁的心态的反思, 在此基础上也表达了对乡村、对土地的亲近,意在呼唤心灵的回归。(2 分)
    解析:本题是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要分析出两篇文章的主题及情感才能解答问题。《哦, 香雪》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期,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小说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赞美了乡村生活的自然、清新,赞美了乡村人身上淳朴、沉稳、内敛的气质。本文通过描写在“市区的边缘”,在“楼房前边……农民的菜地”里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赞美了乡村生活的自然、清新。通过“戴钻戒的青年”被物质异化,不懂得放风箏的快乐,站在都市人的视角进行反思,是对高速发展的都市文明的审视,对物质发展之后所产生的功利、浮躁的心态的反思,在此基础上表达对乡村、对土地的亲近,意在呼唤心灵的回归。两者都表现了对乡村的亲切感,对乡
    村人保留的淳朴人性的赞美。只是一个是站在山村姑娘的视角,一个是站在称呼人的视角, 二者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老朋友到天黑也没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上,让人去找老朋友。
    “故人至暮不来”为主谓句,主语是“故人”,“暮”作状语,“不来”作谓语,主谓之间不断开,故应在 C 处断开;
    “起”作主语,“不食”作谓语,“而”是连词,其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且“待”的宾语是“之”,中间不断开,故应在 E 处断句;
    “明日早”是“令人求故人”的时间状语,可在其后断开,即在 F 处断句。故选 CEF。
    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A.正确。“归”,归附、归顺;/称赞、赞许。
    句意:能不归附他吗?/⼀旦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就会称赞为仁⼈。
    B.正确。“疾”,强劲;/疾病、小病。
    句意:正巧碰到刮大风。/比如医生替人医治疾病,必须知道疾病从何而生。
    C.错误。“本”,根本、关键;/草木的根。句意:一向以信义为根本。/一定要稳固树根。 D.正确。“期”,约定。句意: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定去打猎。/没有约定而遇见。
    11.C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
    C.“公开声讨蜀国”错,根据原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可知,是“秘密进攻”可知是“秘密进攻”。
    12.(1)我和士人约定十天(的期限),(如果到了期限)不离开,这会使我的信用丢失。得到原国而失掉了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
    (2)将帅讲求信义而以诚待人,那么士卒就会尽心用力而不犹豫,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 而不胜。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期”,约定;“亡”,丢失,使……丢失;“为”,做。(各 1 分,大意 1 分)
    (2)“好信”,讲求信义;“下”,这里指士卒;“无疑”,不迟疑,不犹豫。(各 1 分,大意 1分)
    13.①原国人和卫国人都心悦诚服地投降了,归顺了晋文公。(1 分)②启程返乡的人很高兴,愿意留下的人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交战时蜀军冲锋陷阵,以一当十,一战而获 大胜。(2 分)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可知:原国人和卫国人都心悦诚服地投降了,归顺了晋文公;
    根据“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等内容可知:启程返乡的人很高兴,愿意留下的人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交战时蜀军冲锋陷阵, 以一当十,一战而获大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进攻原国,让军队准备十天的粮食,于是与士大夫约定了十天的期限。到了原国 攻打了十天而没能攻下,就敲钟退下,收兵离开了。士人有从原国中出来的,说:“原国再
    有三天就能攻下了。”群臣和身边的近侍都劝谏说:“原国已力尽粮竭了,君主姑且等几天。”晋文公说:“我和士人约定十天(的期限),(如果到了期限)不离开,这会使我的信用丢失。得到原国而失掉了信用,我不做(这样的事)。”便收兵撤走了。原国人听到这个消息说:“君主有像这样守信用的,能不归附他吗?”便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这个消息说:“君主有像这样守信用的,能不归顺他吗?”便向晋文公投降了。孔子听说后记下这件事说:“晋文公攻下原国获得卫国土地,是因为他守信用。”吴起出门,遇见了老朋友,于是留老朋友吃饭。老朋友说:“好吧,我将(很快)回来和你一块儿进餐。”吴起说:“我等你来吃饭。”老朋友到天黑也没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上,让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
    (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定去打猎。第二天,正巧碰到刮大风, 魏文侯身边的人劝他不要去,魏文侯不听,说:“不能因为刮大风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于是自己赶着车前去,冒着风告诉主管山泽的官员打猎的事作罢。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材料二:
    大凡对敌交战时,士卒们踏上万死一生的战场,而无后悔畏惧之心的,都是将帅平时真诚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们这样做的。将帅讲求信义而以诚待人,那么士卒就会尽心用力而不犹豫,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而不胜。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亲自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郃诸军,以及雍、凉二州的精兵二十万人,秘密进发,窥向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适逢部队换防(有些将士将要按规定离去),留在战场的只有八万人。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利失信的做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现在,该换防离开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儿女像鹄一样伸长脖子站立着并逐日计算着他们归来的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尽快启程返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的参加战斗;留下的人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他们互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 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这正是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所取得的成效。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冷寂”理解错误,“正见空江明月来”意思是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故应是“空旷开阔”。
    15.(1)情感: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1 分)②杜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 忧思。(2 分)(意思答对即可)
    (2)抒情方式: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月洒清辉,轻舟晚归,歌声传来,轻舟短楫, 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思归之情寄寓其中;(1 分)②杜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 忧思国家安危。(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分析情感和抒情方式的能力。
    情感:欧阳诗的后四句意思是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 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渔人归家,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
    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
    杜诗的后四句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 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 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
    抒情方式:欧阳诗的后四句写静赏江月、倾听歌声,写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杜诗的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 “老病孤舟”的悲与“关山戎马”的哭都是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
    (三)名篇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曲曲折折、斗转星移(日月轮转也可)、闻名遐迩(每空 1 分)
    18、原文更好。①原文运用了比喻,将江南的雨比作轻弹的丝竹,形象优美。(2 分)②原文将“声声清越,悦耳动听”单独成句,突出了江南雨声清越悦耳的特点。(2 分)③原文运用短句,与全文段的风格一致。(1 分)
    郁郁茂茂的苔藓,幽幽地生,寂寞地长,(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1 分)带着些许隐逸情怀,染绿了老街人的记忆。(偷换主语,主被动颠倒,2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①并不会因为提前做好了事情而放松。(1 分)
    ②“提前症”者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2 分)
    ③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焦虑。(2 分)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第一空下文内容“而是会继续寻找和消除更多‘未 来的焦虑’,在消除焦虑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可知“提前症”者并没有因为提前做好某件事 情而放松自己,而是不断地寻找潜在的焦虑并加以消除,因此,①处可填写:并不会因为提 前做好了事情而放松。根据第二空下文内容“‘提前症’者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以及列举的四个方法,可知②处的提问应为:“提前症”者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根据第三空下文内容“正视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可知此处强调“提前症”者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焦虑,跟情绪共处,因此③处可填写: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注意答案每处 字数不超过 15 字。
    作文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主要由名言构成。“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意指“慢言”,有智慧、有阅历的人说 话总是经过反复考虑,不轻易论断。这里指出“言”关联为人处世的智慧(道德)。而“处世戒 多言,言多必失”,意指“少言”“不言”,因多言易错,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里指出“言” 关联为人处世的考量(代价)。由此可见,材料一的两句名言,一是强调人“言”不仅是几个 词语或句子而已,“言”承载的还有发声者为人处世的考量和权衡。二是从表述的倾向看,将 人们导向要“慢言”“少言”。从中华传统为人处世方面普世价值的承袭来看,事实上确实有不 少人将此奉为金律。我们应当思考:对人们一直认同、奉行的“沉默是金”的传统观念在当下
    仍否是普遍适用的人生智慧?如果“慢言”“少言”甚至“不言”成为社会群体普遍的选择,将产 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的核心关键词是“嘴替”,由名词诠释和举例印证两部分组成。根据“‘嘴替’,就是替别 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这一诠释,把“嘴替”理解为“代他人、社会、时代 言”的“要说”“敢说”“能说”的责任和担当,是准确的。而材料二中所举杜甫、白居易皆为现实 主义诗人,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当权者,为厌战者和天下贫苦 者发声,是替别人说,是为民请命,他们的“敢说”“能说”,是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是为 时代发声,他们的“替言”彰显了责任和担当。由此可知“嘴替”应为正面之意,需要肯定和提 倡。
    两则材料借助“语句”和“词语”的不同“言语”形式,表象是探讨“言语”中“慢言”“少言”“慎 言”“替言”的问题,实则是要引导考生思考“言语”背后个体关于为人处世中个人利益和社会 责任担当权衡的问题,希望考生拥有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普世情怀,敢于站上 “群众先锋”的位置,敢于承担“为民代言”的风险,这是此则作文整体立意的出发点。
    关联两则材料,可得出写作的整体立意:材料一“慢言”“少言”不是不说,是在藏而思之后的发声,虽有不盲目,不跟风,不妄言的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坚守,但也不乏明哲保身的利己因素,更多的是强调个体自我层面,缺乏的也许就是社会的担当、责任。材料二“嘴替”是敢说, 为别人说,为社会说,为时代说,是个体(或者某一群体)在明辨是非,深思熟虑后的情况下的大声疾呼,为民请命,是在明晰“言”的利弊后主动承担的“公众责任”,体现了为人处世的担当精神和贵任意识,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
    写作时,应当首先理解并指出“言”的本质指向为人的责任和担当,对此,在比较中表现出认 可并阐述“嘴替”或“敢言”的正向价值(核心要素)。在此过程中,还可适当分析造成“慢言”“少 言”与“敢言”“勇言”背后的原因是利益的考量和责任担当的权衡(关键要素 1),以及阐述社会层面“慢言”“少言”可能产生的不当后果(关键要素 2)。总的来说,考生应在作文中阐述“要言”“敢言”“勇言”“能言”,体现作为当代青年为他人、社会、时代发声的责任担当。
    立意:
    少言以自律,发言为当下。
    言多虽必失,必要应多言。
    为生民言,为社会不公言。范文:
    为己须得三缄口 为公执言敢为先
    人贵语迟,言多必失,其话语意义指向的是中国传统诗教中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中正 平和;大潮奔涌,众声喧哗,当社会议题中出现利益与观念的激荡交锋,“沉默是金”也无法 弥合矛盾与裂痕。言之一道,我辈青年应如何自处?故曰: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 先。
    为己须得三缄口,不意味着懦弱、退让与妥协,而是心智圆熟、人格圆满的自然结果。 余秋雨曾言:“成熟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心照而不宣的背后是充斥八极的玲珑智慧;老子出关,倒骑青牛,湛湛青天下悠然无声的身影折射出无上哲学的玄妙。三缄其口,护的是内心的一方净土,抑的是人性中的蠢蠢欲动。人格圆满,方能拥有“不患人不知己”的大气;自成宇宙,方能远离一时高下的意气之辩。
    为公执言敢为先,不是争扬执牛耳之威赫的浮躁,而是一种心胸光明、以义为先的不朽风姿。为公执言,为义执言,为人民执言,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奋斗。五千年清浊善恶, 太史公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风雨如磐的革命暗夜中,鲁迅先生以笔为剑,铸民族之魂,占据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是英勇的奋斗者、无畏的坚守者。当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
    上、弱者的话语权被无形剥夺之时,坚守捍卫公序良俗的发言制高点,使舆论场域重归风清气正,其重要性不亚于赢得一场正义之战。执言当先,躬身入局,自成直言之辩、浩然之气。
    覃思今日,社会舆论场域的高度娱乐化促生了公共言语场所的无序,“键盘侠”“打字机” 大行其道,无意义的喧嚣争论不绝于耳;公共议题中的性别对立、阶层冲突在以营利为目的 劣质自媒体中被层层放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物质大潮,国人的精神文明发展却未曾 追赶上经济的脚步。是的,在喧嚣中坚守一份以沉默为外壳的淡静与从容,在喧哗中敢于遵 循公序良俗而发出有理有据的掷地之声,是我国所迫切需要的公民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青 年人生发展过程的应有之义。
    李叔同有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摒却车尘马足的功利之辩, 弃了辗转沉浮的名利之争,方能心如水月,作如是观。另一方面,为正义发声,为道德张本, 响应时代的价值选择,赓续浩然之气的精神血脉,亦是我辈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刚柔并济,方是为言之道。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