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明节 绵绵哀思情——清明节主题班会-热点主题班会课件
展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既寄托着人们慎终追远的情感,又承载了春日萌动的生机。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民俗节日的清明,把节气和人文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和谐共存的关系。
古人将每年365天平均分为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古人为了顺应农时,做好相关的农事作业,在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智慧总结。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气,由于清明是根据农历来推的,所以它基本上是在农历的三月上半月。清明节的具体时间每年不同,其准确的推算方法是在冬至之后的第108天。节气,主要反映了一年中大自然万物的基本特性,主要用在农业耕种上。
和节气不同,节日则是被赋予人文、历史意义等的重要纪念日子,它具有比较鲜明的民俗特点。清明节主要起源于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也被赋予了踏青赏春、纪念故人和华夏文明春祭大典三层意思。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祖扫墓”之日,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生命的珍视。
dcerID:327037375
清明节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古代。在古代,人们相信死后有灵魂的存在,并认为祖先的安宁会直接影响后代的命运。因此,每当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献上祭品、祭拜祖先、扫墓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不生火做饭,只吃凉的冷的食品。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踏青活动,在宋代曾经出现过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历史上清明活动的艺术经典。但清明踏青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期,那时就有踏青和野浴的户外活动。
古时清明节要采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说此时戴柳圈可以免蚕毒。那是因为介子推母子抱着柳树被烧死的,戴柳插柳就是为他们招魂,同时有驱疫避邪、生机勃勃之意。古人也认为插柳能顺阳气。唐中宗时曾向侍臣赐柳圈,表示对臣子的关爱。宋朝时京城人在门上插柳条,叫作明眼,这天孩子们也必须戴上柳圈,说是防邪避毒、不闹杂病。清代、民国时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的竟然把房檐插满,显得青青可爱,生机勃勃。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人生在世,须知来处。亦应当怀有感恩之心。
清 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在细雨纷纷飘落之时,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诗人一样落拓断魂。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清 明 北宋 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诗中写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清明节别人可以插柳赏花,踏青吃酒;他却兴味索然,清苦得象个野和尚,什么也没有。到了晚上从邻居处借来新火,燃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作者出身农家,幼年生活较苦,是饱尝过诗里的滋味的。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清明夜唐 · 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唐 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1、缅怀先人 传承文化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祭祀祖先和纪念亲人,我们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加强家族凝聚力和情感纽带,传承家族的记忆和文化。
通过祭祀祖先和扫墓,人们可以传承家族的记忆和文化。在祭祀仪式中,人们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故事、家训和家族的传统习俗,从而加深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人们通过祭拜祖先和缅怀英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2、感恩父母 行孝当下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父母和子女,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只有似水流年。当儿女的,总以为父母能一直陪着自己,以为不用想着悲欢离合就不再有生离死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付出是一种传承,儿女的感恩也应是一种传承。在生死面前,从来没有什么失而复得,一旦错过即是永恒,趁着自己还有爸爸妈妈可以叫的时候,善待才是感恩的唯一方式。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倾听和感恩,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用努力来回报他们。
清明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缅怀先人,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祭祖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命。我们要感恩先人所给予我们的所有,包括生命和温暖。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珍惜时间,用最好的方式度过每一天。
3、珍惜生命 感恩生活
清明节 主题班会 课件: 这是一份清明节 主题班会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节日起源,民间习俗,清明食物,著名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清明节主题班会4 课件: 这是一份清明节主题班会4 课件,共8页。
清明节主题班会课件: 这是一份清明节主题班会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节日起源,民间习俗,节令食品,著名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