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每题1分,25小题,共25分)
1. 水螅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怎样排出体外( )
A. 由肛门排出体外B. 由体表渗透到体外
C. 由口排出体外D. 通过芽体排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体外,C符合题意。
故选C。
2. 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与其在肠道中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 体表有角质层B.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生殖能力强D. 感觉器官发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ABC.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道简单;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ABC不合题意。
D.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消化道简单,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而不是感觉器官发达,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3. 2019年底,一场恐怖的蝗灾席卷了大半个非洲,最后蔓延到巴基斯坦和印度,造成“蝗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的头部分布有感觉器官和用于取食的口器
B. 蝗虫的运动器官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分布在腹部
C. 蝗虫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会定期蜕皮
D. 蝗虫体表有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答案】B
【解析】
【分析】蝗虫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A.蝗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1对复眼,因此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A正确。
B.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胸部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为运动中心,B错误。
C.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也具有保护作用;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定期蜕皮现象,C正确。
D.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动物中,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的是( )
A. 虾B. 文蛤C. 沙蚕D. 蜘蛛
【答案】B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
【详解】AD.虾和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D错误。
B.文蛤属于软体动物,其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具有贝壳,B正确。
C.沙蚕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C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 鱼类在呼吸时,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较,其成分特点是( )
A.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C.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D.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鱼类的主要特征。
6.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B. 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C.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 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青蛙等两栖动物是很多农业害虫的天敌,但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应加大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境的力度,同时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
2.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详解】A.例如,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两栖动物在生殖发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A正确。
B.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比如蝾螈,B正确。
C.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并不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比如海龟,是爬行动物,C错误。
D.当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青蛙栖息地和繁殖环境被破坏,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都会导致青蛙数量大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导致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鳄鱼的形态和习性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全身覆盖鳞片B. 体内受精,卵生
C. 恒温D. 用肺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8. 下列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 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 骨骼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有坚硬卵壳
【答案】D
【解析】
【详解】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气和呼气时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吸气和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A正确;
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B正确;
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C正确;
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壳,与空中飞行生活特征无关,D错误。
故选D。
9.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两种牙齿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门齿B. ③是臼齿C. ⑤是犬齿D. 兔的牙齿组成与甲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中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食肉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图中①⑤门齿、②④臼齿、③犬齿。
【详解】AC.①⑤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AC错误。
B.③是犬齿,主要撕裂食物,B错误。
D.兔是草食性动物,具有发达的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所以兔的牙齿组成与甲相同,D正确。
故选D。
10. 构建模型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的结构是
A. 骨、关节、肌肉B. 骨、肌肉、关节
C. 肌肉、关节、骨D. 骨、肌腱、关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所以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的结构是骨、肌肉、关节。
故选B。
【点睛】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 击剑运动员伸剑攻击他人时(如图所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 收缩 舒张B. 舒张 收缩C. 舒张 舒张D. 收缩 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如图,击剑运动员伸剑攻击他人时,所处的运动状态是伸肘,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鹦鹉学舌”这一动物行为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 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 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鹦鹉的本能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鹦鹉学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有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A错误;
B、鹦鹉学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B正确;
C、鹦鹉学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
D、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小鸟喂鱼是先天性的本能行为,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区别。
13. 下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 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 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 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D. 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详解】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过程。
14.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B. 蚂蚁相互碰触角
C. 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像竹枝D. 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详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鸟类的各种鸣叫声、蚂蚁相互碰触角、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具有动物的语言,能够进行信息交流。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像竹枝属于拟态,具有防御行为。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概念。
15. 动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皮毛能携带苍耳的果实,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 蝉吸食植物汁液,促进植物的物质运输
C. 小羊吃青草,狼捕食小羊,促进物质循环
D. 蛇捕食老鼠,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A正确。
B.蝉吸食植物汁液,并不能促进植物的物质运输,B错误。
C.小羊吃青草,通过对食物的消化、利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蛇捕捉老鼠,两者相互制约,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哪一项属于细菌的菌落特点( )
A. 菌落呈绿色B. 呈绒毛状
C. 呈蜘蛛网状D. 表面光滑黏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详解】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可见,选项中“表面光滑黏稠”属于细菌的菌落特点,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 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图中A是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BCD都属于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蘑菇、霉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故选A。
18. 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A. 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B. 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 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D.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详解】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肉汤未腐败,说明没有微生物进入。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
19. 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A 大肠杆菌、银耳、猴头
B. 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C. 青霉菌、口蘑、紫菜
D. 酵母菌、灵芝、黄曲霉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还有多细胞真菌,如青霉和曲霉等;真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银耳和猴头菌属于真菌,A错误。
B.香菇、根霉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B错误。
C.青霉菌、口菇都属于真菌,紫菜属于植物,C错误。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灵芝、黄曲霉属于多细胞真菌,三者都属于真菌,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霉菌制作泡菜
B. 低温保存食品是为了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C. 在氧气的参与下,甲烷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产甲烷
D. 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所以可以大量使用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故A错误。
B.低温保存食品是为了抑制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故B正确。
C.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故C错误。
D.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但不能大量使用防腐剂,故D错误。
故选B。
21.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中有
A. 根瘤菌B. 乳酸菌C. 白僵菌D. 放线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结合共生的内容来分析,据此答题。
【详解】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有固氮作用,为植物增加氮肥。
22.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B. 能够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C. 根据寄生细胞不同,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D. 可离开宿主细胞独立地生活和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体内,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故A错误。
B.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故B错误。
C.新冠病毒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故C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23. 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出油蟠桃,利用的是
A. 品种的多样性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基因的多样性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出油蟠桃,利用的就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杂交育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24. 下图是蔷薇目部分植物分类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苹果与山梅花同科不同属B. 苹果与海棠的亲缘关系最远
C. 苹果与海棠的共同特点最多D. 蔷薇目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蔷薇科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点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点越多,解答即可。
【详解】A.苹果与山梅花同目不同科,苹果属于蔷薇科,山梅花属于虎耳草科,A错误。
B.海棠与苹果同属,属是个小单位,海棠与苹果的共同点多,亲缘关系近,B错误。
C.苹果与海棠同属,所以苹果与海棠的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蔷薇目单位大,包括蔷薇科,因此蔷薇目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蔷薇科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生物的分类等级,明确各等级之间的大小及亲缘关系。
25. 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 为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种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C错误。
D.不适当的外来物种引种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因此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会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5分)
26. 下图是小明从网上搜索到的几种动物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A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B生活在水中,靠_______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其中密布丰富的_______,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3)C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呼吸;成体的肺结构不发达,____裸露,能分泌黏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答案】(1)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意思相近即可)
(2) ①. 尾部和躯干部 ②. 鳃丝 ③. 毛细血管
(3) ①. 鳃 ②. 皮肤
【解析】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小问1详解】
蚯蚓要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湿棉球轻轻地擦拭蚯蚓体表。观察A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主要原因是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意思相近即可)。
【小问2详解】
B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类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其中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3详解】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的肺不发达,所以除了用肺呼吸,还需要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肺和皮肤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27. 仔细观察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猴子骑车主要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猴子的运动系统由关节、___和___组成。
(2)关节结构中,___(填序号)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 ]___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⑤是___,能减少运动时的震动和摩擦。
(3)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会使[ ]___从[ ]___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若遇到上述情况,应不要让受伤的关节活动,立即请医生治疗,及时复位。
【答案】27. ①. 骨 ②. 肌肉(骨骼肌)
28. ①. ③ ②. [②]关节囊 ③. 关节软骨
29. ①. [①]关节头 ②. [④]关节窝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小问1详解】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小问2详解】
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在②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小问3详解】
脱臼是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的现象。
28.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资料二:下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
资料三: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中,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待到猎物进入埋伏处,雌狮们便同时跃出,集体捕食。
资料四:有实验证明,某种有害的雌虫分泌1×10⁻⁹g的性外激素就可以吸引4公里以外的雄虫前来交尾。专家通过人工合成了这种激素,喷洒在田间。
(1)资料一中小鸟的行为是由_______决定的,属于_______行为。
(2)分析资料二的曲线图,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越_______,学习能力就越强。
(3)资料三中狮子的集体捕食说明其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属于_______行为。
(4)资料四中人工合成的激素所起的作用是 。
A. 破坏雌雄虫之间的通讯
B. 缩短害虫的成活期
C. 促进雌雄虫之间的交尾
D. 诱杀雌性昆虫
【答案】(1) ①. 遗传因素 ②. 先天性
(2)高等 (3)社会##社群 (4)A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小问1详解】
“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小问2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分析资料二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小问3详解】
狮子的集体捕食,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小问4详解】
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诱杀害虫,其原理就是干扰雌雄虫的通讯,使之无法交配,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9.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下图A为新冠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图B和图C为其他类型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B和C相比,新冠病毒是一类______(填“有”或“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内部含有______,外壳部分主要是______。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在图B中的病毒被称为______病毒。
(3)青霉素是由图C生物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新冠肺炎患者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答案】(1) ①. 无 ②. 遗传物质 ③. 蛋白质
(2) ①. 寄生 ②. 细菌
(3)不能
【解析】
【分析】图A为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图B为细菌结构模式图,图C为青霉菌结构模式图。
【小问1详解】
B细菌、C青霉菌都有细胞结构,与B和C相比,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小问2详解】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三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图B为细菌,因此生活在图B中的病毒被称为细菌病毒。
【小问3详解】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抗生素对新型冠状病毒不起作用,因此,新冠肺炎患者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30. 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学习了制作米酒的方法。分组酿制程中,发现用等量糯米酿酒,产量却不同,且有的小组酿制失败没有产酒。为了弄清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1)第二步处理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
(2)实验共设置了__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___________。
(3)根据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产酒。
(4)同学们发现新酿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和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接种 ②. 两 ③. 温度 ④. 无氧(或填“密封”) ⑤.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1)第二步处理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里面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共设置2组对照实验,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温度;乙组和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空气。
(3)乙组在密封的条件下,产酒量较高,丙组在不密封条件下,不产酒,所以根据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无氧条件下才能产酒。
(4)同学们发现新酸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点睛】熟练掌握制作甜酒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3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2019年末,中国科学家宣布长江白鲟灭绝,这引起了人们对长江稀有物种的关注。2020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颁布了一个重要的通告,宣布了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范围和时间,开始实行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计划。
材料二: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严重。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獴大量繁殖。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獴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了严重危害。
(1)2020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发声”,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分析材料一,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 过度捕捞B. 缺少食物C. 气候变化
(3)分析材料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1) ①. 生物种类 ②. 基因 (2)A
(3)外来物种入侵 (4) ①. 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 栖息地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小问1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范围和时间,开始实行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计划,可见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
故选A。
【小问3详解】
材料二中人们为了控制老鼠,引入了老鼠天敌,但老鼠的天敌大量繁殖导致其大量不是鸟类,当地的鸟类大量减少,又导致了虫灾,甘蔗出现了严重灾害,所以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小问4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
第二步
冷却后放入酒曲粉末拌匀,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
容器中,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
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
第四步
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不产酒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