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第1页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第2页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
    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属性领会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阐述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辩证关系。
    第三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阐述事物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矛盾的含义。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立场。二是通过矛盾普
    特性关系的分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一是通过知识学习,学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科学精神。
    在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外交部: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
    思考: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也十分明显,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对立统一
    然后回顾上两节所学内容与这节将要学习内容的关系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之一——联系观,另一个基本观点——发展观,期中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都是矛盾,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对一统一”规律,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目——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新课讲授:出示目题——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第一幕: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议题一:全面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道理?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中美将有激烈竞争”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活动一:你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学生讨论回答: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合作: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分不开,这些问题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反对恐布主义等等。冲突:中美又在人权、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又出现冲突。在哲学上,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矛盾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师问:“对立统一“就是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吗?
    提示:“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继续探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
    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统一性
    (2)斗争性:对立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高,就无所谓矮;没有长, 就无所谓短; 没有胖,就无所谓瘦;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探究活动三:图示分析《好事还是坏事》
    探究问题:被别人卡住了脖子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坏事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好事。
    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小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探究活动四:视频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探究问题: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我国要打造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内循环和外循环强调的内容是否相同?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这种变化既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后退的、下降的。
    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表达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的变化,它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
    你能列举出我们生活中存在着的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吗?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教与学。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
    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分解与化合
    师问: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一回事吗?
    提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探究活动五:分析材料《拜登: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中美将有激烈竞争》并观看视频《美执意打"台湾牌"》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视频请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继续探究: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表现会不会趋同?中美之间会不会完全没有竞争、冲突、对抗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继续探究: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毫无任何关联,毫无任何合作,中美之间还会有冲突吗?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继续探究: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表现如果完全一样,不存在差异和区别,双方还会不会合作?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二者的关系:
    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假如没有美国的打压,怎样淬炼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小试牛刀:下面名言和生活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周太史史伯《国语.郑语》
    译文: 意为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发展、继续。
    提示:史伯所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孔子 《论语》
    译文: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提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差异才会有统一,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者差别的同一。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为什么?
    提示: “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说明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存在同一性“发生矛盾最多”说明存在斗争性。说明: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比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方法论
    世界观: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本课小结:

    相关教案

    高中人教统编版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