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6.1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必修四政治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教案设计
展开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教材分析】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讲述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包括两目。
第一目“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讲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个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第二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阐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教学目标】
1.知道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了解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的内容,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够结合现实分析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方式,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等相关措施。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科学精神: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教学重点】
1、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共产主义的目标与实现方式
【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
思考: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社会历史发展的有什么规律和总趋势是怎样的?
师: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一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总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2022年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议学问题:我国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农业生产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活动: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1)地位: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议学情境二:图文分析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议学问题: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手推磨”和“蒸汽磨”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作用: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形态的更替。
2、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含义: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②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①含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②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议学情境三:图文分析
议学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议学情境四:出示图示《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
议学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土地制度要分分合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我国土地制度的分分合合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达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议学情境五: 阅读材料《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内容选摘:第一条指南的目的和依据为了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 《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指南。
议学问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为什么要出台《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意识形态——比如: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
组织设施——比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关和政治组织等
议学情境六: 观看视频《家庭教育促进法》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内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 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两者联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要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小试牛刀:
判断:按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类
思考: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总结出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吗?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重难点突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二幕: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议学情境七:图文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议学问题: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正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的目标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师问:那么,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
生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师问:是什么矛盾运动使社会向前发展的呢?
生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实现方式(动力)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那么,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一样吗?
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是对抗性的矛盾
③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过程: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 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比较: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方式
知识拓展:
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议学情境八:图文分析
探究问题:根据两位伟人的所说分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4、共产主义的目标与实现方式
(1)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实现方式: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小结: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 议题式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总结,知识体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发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讲授新课,考法提示,特别提醒,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素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