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练习
展开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B.可知论
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
2.疫情肆虐之际,钟南山表示,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中间宿主应该不只有蝙蝠一种,但病毒的来源人类肯定能查证清楚。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物质和意识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4.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哲学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5."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D.是否承认哲学的基本问题
6.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流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
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7.在西方哲学史中,一些流派曾经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他们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下列论断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8.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人们的这评论说明(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0.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11.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把一切哲学划分为( )
A.唯物论与唯心论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论与不可知论
D.唯心论和可知论
1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3.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两人在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下图漫画《鬼城》给我们的哲学警示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
①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③认识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认识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20年9月8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孙育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李栋课题组合作,揭示出线粒体DNA分配新机制。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哲学可以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②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和存在相互依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人分属两大阵营
③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主观精神的外在表现
④两人未涉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17.哲学是什么?哲学史上有多少位思想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就有多少种解释。无论有多少种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依旧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8.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多巴胺是一种内分泌物,属于神经递质,影响人的情绪,因为它传输快乐、兴奋情绪的功能,又被称为快乐物质。增加多巴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健身、喝酒、睡眠等,这些都可以增加或者补充人体的多巴胺。这一发现能够佐证( )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的分泌物
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截至2019年6月18日18时,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下列关于灾难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灾难来自意识不到的地方,最使受害者难受B.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C.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D.王政暴虐,则阴阳错论,灾异频仍
20.下列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只要不学哲学就可以不回答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武汉市以居委会为单位,承担了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抗击疫情的任务。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除了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社区消毒、发放消毒用品外,社区每一户居民的身体情况、入院救治情况也都开展地毯式的摸排。
结合武汉市居委会的相关工作,试述其工作人员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可知论,而不属于不可知论,A错误,B正确。
C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强调的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反映世界本源问题,CD排除。
故本题选B。
2.D
【详解】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说法正确但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错误。
D: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中间宿主应该不只有穿山甲一种,但病毒的来源人类肯定能查证清楚。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3.A
【详解】
AB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题干中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A正确,排除BC。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此,该选项不是最根本的哲学上的斗争,排除D。
故本题选A。
【点睛】
4.C
【详解】
A:中国传统哲学研究非常广泛,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故A不选。
B:材料没有涉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故B不选。
C: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故C正确。
D: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5.A
【详解】
A:"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故A正确。
B:材料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故B不选。
C:材料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故C不选。
D:材料承认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是观点不一样,故D不选。
故本题选A。
6.A
【详解】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是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正确。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但不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性的问题,B说法错误。
C: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并对此做出明确的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首先回答的问题,C说法错误。
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所在,不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C
【详解】
C:“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表明这些流派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可见他们的主张属于不可知论,即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
ABD:ABD三项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8.B
【详解】
B:即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对互联网的认识问题都会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B项正确。
ACD: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本题选B。
9.C
10.D
【分析】
9.
C:“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论断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正确。
A:本题揭示的是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A不合题意。
B:恩格斯的论断没有涉及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B不合题意。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C。
10.
D: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D符合题意。
A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AB两项均是片面的,排除。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项符合题意。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把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A不合题意。
CD:唯物论与不可知论、唯心论和可知论,这不是按照同一标准的划分,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B
【详解】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
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排除A。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不合题意。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排除D。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
①:“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认为烛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正确解释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①错误。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对象和感觉就是一种东西”,这些观点认为“观念”、“感觉”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正确。
③: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分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③正确。
④:两人在思维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不是在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4.A
【详解】
①②:依题意知,漫画《鬼城》反映了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造成楼房大量空置的现象,从哲学角度警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正确处理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①②正确。
③④:材料和题设强调的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怎么做,并没有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认识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和“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5.C
【详解】
②③:材料中科学家的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世界是可知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不体现哲学可以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①与题意不符。
④:思维依赖于存在,而存在不依赖于思维,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C
【详解】
①:“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指宇宙之间充斥着的除了阴与阳这两种气体,就没有其他东西了,万事万物都由阴阳构成,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也就没有正确解释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①错误。
②:材料中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人分属两大阵营,②正确。
③:“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该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错误。
④:材料中王夫之和黑格尔的观点都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没有涉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7.D
【详解】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
AB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8.B
【详解】
①:多巴胺具有传输快乐、兴奋情绪的功能,这表明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①入选。
④: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多巴胺是一种内分泌物,属于神经递质,影响人的情绪,因为它传输快乐、兴奋情绪的功能,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④入选。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②不选。
③:材料并未涉及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
A:灾难来自意识不到的地方,是说意识不能反映物质,排除A。
B:天灾不由人,体现了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排除B。
C:选项不涉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排除C。
D:选项中,阴阳错论的原因归咎为王政的暴虐,夸大了人的意识的影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
①②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故①②③正确。
④: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学习哲学也可以回答,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D。
2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反映出他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③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工作人员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反映出他们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分析】
本题以“武汉市以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抗击疫情”为话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设问要求结合武汉市居委会的相关工作,试述其工作人员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答题类型属于说明类答题。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政治理论,逐层展开。
根据设问要求,本题首先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材料具体作答。
信息①: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可联系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反映出他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信息②:工作人员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可联系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工作人员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反映出他们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点睛】
哲学基本问题。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另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的回答,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哲学上的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哲学上的不可知论。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2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训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社会历史的发展课后作业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开放性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本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2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社会历史的本质课后复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