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 会建造房屋B. 会种植水稻
C. 会制造彩陶D. 会使用天然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D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山洞里,过着群居生活,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而不是北京人,排除B项;半坡人的生活用县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而不是北京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 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是人类( )
A. 开始学会用火B. 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 开始学会打鱼和捕猎D. 开始学会种植和饲养家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得来的野兽逐步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和饲养家畜是人类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D项正确;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学会用火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排除A项;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不是学会制造工具,排除B项;家畜饲养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不是学会打鱼和捕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可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特征的是( )
A.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C.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质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饲养猪和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玉蟾岩遗址、 河姆渡遗址、 良渚遗址均在长江流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 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
①盘古②黄帝③大禹④炎帝。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此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②④符合题意;①盘古和③大禹与“人文初祖”不符,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5.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以及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 )
A. 多元一体B. 由西方传来C. 单一起源D. 没有连续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以及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特点,A项正确;BC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赋税的早期形式)”,此时“后”与后世“君”“王”同义,可以向万民发号施令,拥有统治权力。夏朝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这反映了( )
A. 早期国家的产生B. 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夏后氏五十而贡(赋税的早期形式)”“可以向万民发号施令,拥有统治权力”“夏朝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等信息可知,夏朝时期出现了赋税,也出现了王权,而且出现了地方管理的官吏,说明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夏朝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国家的结论,排除B项;秦朝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排除C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是在秦朝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7. 如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选举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首领传承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启创立了王位世袭制,故C不符合题意;选举制比世袭制更民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来区分贵族等级,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表明西周社会( )
A. 生产发展B. 生活富裕C. 文明先进D. 等级森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有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代表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制度。根据材料信息,“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来区分贵族等级,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表明西周社会等级森严,D项正确;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先进,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9.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铁农具B. 耧车C. 翻车D. 筒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耧车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B项;翻车是三国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C项;筒车是隋唐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D.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选项可知,B项中“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是对春秋争霸影响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ACD三项中的表述均是在陈述史实,没有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不属于历史观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下列哪一措施最能体现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
A. 确立县制B. 严明法度C. 自由买卖土地D. 奖励军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因此自由买卖土地的措施最能体现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符合题意;确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严明法度,意思是大力严明制度、法规,排除B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从东汉起,“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灵渠C. 永济渠D. 京杭大运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A正确;灵渠位于广西,B排除;永济渠和京杭大运河位于北方地区,主要是运输功能,CD排除。故选A。
13. 战国时期的秦国,无疑是诸侯国中的佼佼者,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以及都江堰都发生在这里,这两项成就的共同作用是( )
A. 实行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B. 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打下基础
C. 杜绝了水患灾害,赢得了民心D. 推动了秦朝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都江堰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打下基础,B项正确;AD项不符合都江堰,排除;C项不符合商鞅变法,排除。故选B项。
14.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古代伦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15.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 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D.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指的是秦朝建立后,皇帝称自己所用的印章为玺,只有皇帝能使用玉为材质的印章,称为玉玺,群臣不敢使用玉作为印章,这体现了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正确;人们以金玉为印是在秦以前,排除A项;“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说明秦朝时无人敢用玉作为印章,不能说明“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排除C项;玉玺为皇帝独有是在秦朝建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6. 鲁迅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秦的暴政B. 焚书坑儒C. 统治者内讧D. 农民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实行严刑苛法,思想上“焚书坑儒”,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秦朝灭亡,A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的暴政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统治者内讧削弱了秦朝实力,是加速秦朝灭亡的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这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7. 西汉文帝曾立下《薄葬诏》,提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使薄葬之风盛行一时;汉景帝阳陵中的陪葬品数量较少且形制简朴,不似秦朝陵墓中的那样气势恢宏。这体现了汉初( )
A. 彻底摒弃秦朝的政治制度B. 诸侯王严重威胁中央
C. “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D. “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并结合所学可知,与秦朝厚葬相比,汉初实行薄葬,这是汉初统治者爱惜民力的体现,体现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中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提倡节俭,减轻赋税你,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汉朝制度的特点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注重节俭,未涉及“诸侯王威胁中央集权”,排除B项;“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是光武帝刘秀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 )
A. 军阀割据严重,战乱频繁B.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争权夺利
C. 诸侯王争霸,对抗中央D. 皇帝无能与外戚宦官专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成帝荒淫”“后汉外戚宦官之祸”、“灵帝荒淫”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皇帝无能,宦官专权与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政治黑暗,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阀割据严重,战乱频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争权夺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诸侯王争霸,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9.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A. 发明了印刷术B. 改进了造纸术
C. 发明了火药D. 制成了罗盘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所以选择B项,CDA错误。故选B。
20.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简表》,从中可以得出中国古代
A. 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编写D. 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他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身的行医心得写成《伤寒杂病论》”“他的行医足迹遍布各地,又认真钻研医术。发明了‘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可知,材料反映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在世界的排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排除B项;科技著作并不是由政府统一编写的,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1. 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这部书是( )
A. 《论语》B. 《史记》C. 《天工开物》D. 《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B项正确;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排除A项;《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排除C项;《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B项。
22. 《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 发生于公元2世纪B. 实现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败于乌林、赤壁”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公元3世纪初,排除A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并没有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排除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而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3.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B.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C. 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D. 南方政权的民族政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文字信息“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南朝青瓷花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贵族乘牛车是因为牛车安稳舒服,青瓷刻花单柄壶的纹饰层次清晰,线条简洁流畅,实用价值高,是南朝青瓷的代表作品,南朝青瓷花尊,整件器物做工精致,釉色莹润,釉厚处呈玻璃状,反映了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水平,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江南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南方政权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4. 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 周平王迁都B. 盘庚迁都C. 北魏孝文帝迁都D. 明成祖迁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鲜卑族建立了北魏。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了改革。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5.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
A. 汉文帝以德化民B. 汉武帝独尊儒术
C. 光武帝释放奴婢D. 孝文帝改用汉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和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等内容,D项正确;题干中的“魏主”为北魏孝文帝,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 )
A. 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B. 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 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D. 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出自《齐民要术》,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27.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
A. 阿基米德B. 张衡C. 祖冲之D. 宋应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张衡发明地动仪;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祖冲之算出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是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得出答案。
28. 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A. 夏、隋、元B. 唐、隋、元C. 夏、秦、南朝D. 夏、秦、南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汤建立商朝,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420- 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C项正确;ABD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4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1分,第32题10分,共44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矣。
——摘自《晋书·食货志》
(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译文:直到太元末年,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布帛丰富,几乎是家家有余人人丰足了)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中记载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期。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中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主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29. 东晋 30. 不同意;江南地区等待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期:根据材料“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可知,材料中记载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期是东晋时期。
【小问2详解】
看法:根据材料“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 区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视生产等,最终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因此不同意小历同学的看法。
理由:根据材料“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 区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视生产等,最终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而北方地 区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同意小历同学的看法。
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请仿照范例,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并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注意:不能照抄范例)主题: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C军事武功D文化成就
【范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主题。
【答案】(1)
(根据题意,每一个主题任选两件文物即可)
(2)变化: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到儒家思想。
影响: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3)阶段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每一个主题任选两件文物即可,如:A:政治制度:根据图片可知,图⑤“秦封泥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图⑥“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属图⑦中的“皇帝”,图⑧“涉及秦朝法律制度”体现的均是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图⑤秦封泥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可以研究秦朝郡县制度;图⑥睡虎地秦简内容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可以用于以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文书。图⑦阳陵虎符是秦朝兵符,“右在皇帝”可用于研究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图⑧泰山刻石内容涉及秦朝法律制度,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
B经济发展:根据图片可知,图①铜权图②秦半两钱体现秦朝统一后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这些措施促进了秦朝经济发展。图①可以用于究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图②可以用来研究秦统一货币的措施。
C军事武功:根据图片可知,图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图④石铠甲和图⑦阳陵虎符均与秦朝的军事有关,其中,图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可以研究秦朝的战车战马和作战情况,图④石铠甲可以研究秦朝士兵作战的装备,图⑦阳陵虎符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兵符制度。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可知,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是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到儒家思想。
影响:根据材料“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可知,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小问3详解】
阶段主题: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涉及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秦朝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二涉及汉武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因此秦汉时期的阶段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标志性事件,今天所说陆上“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当时的道路为由东而西,经过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今天所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形成。据《汉书》记载,从两广出发,沿今印度支那半岛近海南行,到达半岛南部及马来半岛各国;或经今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东南部。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商人从A处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B处到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C处。根据材料一、写出A、B、C所指地点。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答案】(1)地点:A长安;B:西域;C:大秦。
(2)①西汉;②由东向西;③丝织品、铁器等;④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3)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都城长安,因此A是长安;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看,经过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可到达欧洲的大秦,因此B是西域;C是欧洲的大秦。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可知,“今天所说陆上‘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说明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朝代是西汉;“当时的道路为由东而西,经过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说明陆上丝绸之路的道路方向是由东向西,输出商品有丝织品、铁器等,输入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因此表格内容依次是①西汉;②由东向西;③丝织品、铁器等;④良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小问3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地位和“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史料按照史料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服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
【答案】(1)类型:一手史料;变化:少数民族男女皆着汉人服饰。
(2)特点:服装饮食习惯、生产方式和音乐舞蹈与汉族融合。
(3)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因“大同北魏壁画《夫妇并坐图》”“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都只直接反映了当时历史发生的真实,所以材料一属于第一手史料。变化:根据材料一“图中男女皆着窄袖交领袍衫,典型少数民族服饰”和“图中北魏迁都后男女皆着汉人服饰”可以看出,北魏迁都前,少数民族男女皆着窄袖交领袍衫,到北魏迁都后男女皆着汉人服饰的变化。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可知北方民族皆穿汉服;从材料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砖画”可知,北方民族在饮食习惯上,收到了汉族的影响;从材料二“北方民族人民采桑图壁画”可知,北方民族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从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从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方舞’音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可知,北方民族的音乐舞蹈逐渐与汉族文化融合。
【小问3详解】
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元帝宽驰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三节 衰帝纵恣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姓名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他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身的行医心得写成《伤寒杂病论》
华佗
他的行医足迹遍布各地,又认真钻研医术。发明了“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①铜权
②秦半两钱
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
⑤秦封泥(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
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内容: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
主题
文物序号
关系
D
文化成就
⑥
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
⑧
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
主题
文物序号
关系
A政治制度
⑤
秦封泥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可以研究秦朝郡县制度。
⑥
睡虎地秦简可以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文书。
⑦
阳陵虎符的一半由皇帝保管,可以研究秦朝的皇帝制度。
⑧
泰山刻石可以用来研究秦朝法律制度。
B经济发展
①
秦铜权可以研究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的举措。
②
秦半两钱可以用来研究秦统一货币之后情况。
C军事武功
③
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可以研究秦朝的战车战马和作战情况。
④
石铠甲可以研究秦朝士兵作战的装备。
⑦
阳陵虎符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兵符制度
名称
形成朝代
道路方向
输出商品
输入商品
陆上丝绸之路
①
②
③
④
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
沿近海向南
各种丝织品等
奇石异物等
大同北魏壁画《夫妇并坐图》
图中男女皆着窄袖交领袍衫,典型少数民族服饰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
图中北魏迁都后男女皆着汉人服饰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砖画
北方民族人民采桑图壁画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方舞”音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舞者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