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
    【乙】
    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diǎn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dūn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派。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散( )碎 diǎn( )故 格调( ) dūn( )厚
    (2)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3)以上文段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 。【乙】段中的“他”是唐代诗人 ,有“ ”的美誉。
    (4)联系《经典常谈》,说说《史记》与《汉书》的体例有什么不同。
    二、综合性学习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善待自然,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更加美好,漠视自然,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新华中学八(2)班拟开展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下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请谈一谈文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运用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蒹葭》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请你从“意境美”“含蓄美”“音乐美”中任选一种,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5.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6.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7.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几段和第几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8.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社戏(节选)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③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④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⑤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
    ⑥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⑧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⑨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⑩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⑪吃完豆……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⑫“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⑬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⑭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⑮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9.阅读文段,梳理情节,在空白处填写四字词语。
    (1)→赵庄看戏→(2)→夜深至家→(3)
    10.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好”在哪里?请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①②段文本,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作者得以看社戏的愉悦心情的?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⑨~⑩段内容,补写语句。
    怀念临海平桥村,钓鱼钓虾掘蚯蚓。童年乐土得优待,热情好客民风淳。
    怀念船头潺潺响,豆麦水草散清香。踊跃连山兽脊飞,远听横笛声悠扬。
    怀念戏台疑仙境,红红绿绿人物动。蒙白捧棒跳老虎,缥缈戏台看老生。
    怀念白鱼浪花蹿,(1)。(2),(3)。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作者柳宗元,字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
    14.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2)以其境过清( )
    (3)不可久居( )
    (4)日光下澈( )
    1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6.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怎样的作用?
    17.第四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可名状( )
    (2)为之怅然( )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0.读过甲乙两文,请概括说说“右溪”和“小石潭”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阅读《核舟记》,按要求完成小题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器皿 中轩敞者为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策而临之
    D.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描写。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各见情态。文内许多笔触细腻饱满,牵动人的想象。
    B.文章寥寥数语,便条理清楚,顺序井然。②—④段写核舟的正面,其写作顺序是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C.选文③段详细描写的人物是苏东坡,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两人中间,右手抚鲁直背。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名著阅读
    25.填空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 、 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到 年六月。
    (2)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
    (3)这是一部充满着, 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七、作文
    26.亘古至今,古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
    请以“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补全题目再写作;②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如要出现,一律用“××”代替,否则扣分。
    参考答案:
    1.(1) sǎn 典 dià 敦
    (2)示例:他的写实的态度难道不也是从乐府来的吗?
    (3) 朱自清 杜甫 诗圣
    (4)示例: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②《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并入“列传”,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
    2.(1)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
    (2)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寓意示例:①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②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③“山”“水”二字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④英文字母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3.诗歌开篇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映照在天光水色中,创设萧索凄迷的境界;由此引出主人公追寻心中的“伊人”,表达对“伊人”的无限思念和难言的惆怅伤感之情。 4.示例一:意境美:诗的每章开头都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感叹,描绘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出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渴慕的心境。
    示例二:含蓄美: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主人公追求对方的热烈感情都是通过寻求的行动过程含蓄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音乐美:从“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等诗句中,可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它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感染力极强。
    5.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意同即可) 6.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它们不能通过语言表情达意,不会说话;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从而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意合即可) 7.第②③段之间;这样紧承前文黄宗羲说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意同即可) 8.D
    9.(1)月夜行船 (2)停船吃豆 (3)再谈吃豆 10.答案示例:那夜的戏好看。因为坐船看戏的过程让“我”觉得很刺激,小伙伴们的正直、热情让“我”很感动。那夜的豆好吃,因为偷豆、煮豆、吃豆的过程让“我”觉得很好玩儿,小伙伴们的天真、善良让“我”很感动。 11.作者采用环境烘托和直接描写未表现人物心情的。(具体分析略) 12.答案示例:肚饥力乏船行慢 阿发摸爬偷自家 煮豆撮吃记心间
    13. 子厚 永州八记 14. 格外 凄清 留,停留 穿透 15.(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6.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暗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幽静荒僻之处,充满悬念和探奇之趣。(意对即可) 17.孤凄悲凉的心境。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凄苦、抑郁是他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意对即可) 18. 说出,形容 惆怅抱憾的样子 19.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20.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景色优美;让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能说出两点即可)
    21.C 22.D 23.C 24.(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情态。
    (2)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核桃雕刻而成的。
    25. 傅聪 傅敏 1954 1966 做人 父爱的苦心孤诣
    26.例文:
    古诗伴我成长
    花香,酒香,都化作古诗沁人心脾的沉香;清淡,浓郁,都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挥之不去的萦绕,陶冶我一生。
    ——题记
    花香,绵延不绝的悠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那是陶潜在吟哦。这在万物萧瑟中风姿绰约的菊花,不正是你愤然远离官场,在风雨中依旧刚正不屈的背影的写照吗?难怪陶先生如此热爱菊。它生长在世外所生出的暗香,从幽谷中飘散出来,越过不堪的世俗,萦绕在他纯净的心灵。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听,那是陆游在赞颂。蜡梅啊,你笑傲苦寒的执着是什么在支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你都在愁些什么呢?是愁自己熬不到终点吗?还是怕从今再不会散发出即使无人知晓也依然强烈的香?蜡梅啊,你不要愁,永恒的香不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被尘封和淡化,你在陆游心中激起共鸣,定会在诗人心中恣肆徘徊……
    酒香,豪放激进的回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默念着,转瞬间穿越了时空,满心沧桑地看到了塞外将士们临征前的那幕。哪里有什么精美器具?哪里有什么歌舞升平?漫漫黄沙模糊了人的视线,胯下的战马打着响鼻。端起精瓷大碗,面向苍天一饮而尽。酒香还没有弥散开,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走吧,大漠中豪气冲天的战士们,我喂你们呐喊,为你们骄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前月下,你与美酒共度良宵。是你,我朝思暮想的李白,我引以为自豪的诗仙!我觅着醉人的酒香,踏着苍茫的夜色,愿与你一起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愿与你一同书写壮志凌云的乐章。呵,李白,你因酒而造就了一篇又一篇永留千古的名作,酒因你而酝酿出一代又一代愈加醉人的芬芳。
    哦,这弥散着香气的古诗,这蕴含着情愁的篇章,我在你的熏陶下茁壮,在你的感染下成长!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一) (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一)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填空题,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四) (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四)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练习试题(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