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支持两种观点的依据不合理的是( )
    A.支持第①种观点,病毒既具有一些大分子的特点,又具有生物能繁殖的特征,是化学大分子与细胞的过渡
    B.支持第①种观点,生命进化的历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病毒结构比细胞简单,说明细胞是由病毒演化而来的
    C.支持第②种观点,病毒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D.支持第②种观点,病毒和细胞中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说明病毒可能是由细胞的核酸脱离细胞演化而来的
    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界限由三部分——内膜、外膜和周质间隙(细胞间质)组成,而革兰氏阳性菌只有单层膜。革兰氏阴性菌对甘露糖的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膜转运甘露糖无须消耗ATP
    B.甘露糖通过主动运输从周质间隙中运输到细胞内
    C.周质蛋白与主动运输泵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革兰氏阴性菌较阳性菌可能更具有耐药性
    3.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基本过程如图1。Anicequl是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某科研团队开展了Anicequl抑制肝肿瘤细胞(HepG2)自噬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2。同时科研人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Anicequl浓度的增大,HepG2细胞中自噬性溶酶体减少,自噬体增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溶酶体相比,自噬体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双层膜
    B.在细胞自噬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
    C.Anicequl的抗肿瘤效果受到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
    D.Anicequl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
    4.下图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气体交换情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黑暗中,图中只存在c、d、e、f所代表的气体交换过程,没有a、b所代表的气体交换过程
    B.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图中只存在c、d过程所代表的气体交换,且净光合速率与c过程的值成正比
    C.若用CO2变化量来反映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则光照下单位时间内b+d的值代表该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
    D.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如果突然减小b过程的值至0,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减少
    5.关于细胞衰老有不同的观点,衰老基因学说认为生物的寿命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DNA上存在一些长寿基因或衰老基因来决定个体的寿命,如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一些衰老相关基因(SAG),这些基因在细胞衰老时,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细胞。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真核生物,平均寿命为3.5天,其体内的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SAG基因,说明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B. 线虫体内的单基因突变就能提高个体的寿命,说明一种性状就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C. 在人体和线虫体内都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它们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衰老基因学说能够用来解释人体的细胞衰老,不能解释线虫的细胞衰老
    6.关于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苷酸的来源,科学家曾提出三种假说:①细胞内自主合成;②从培养基中摄取;③二者都有。为验证三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将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图1~3表示DNA在离心管中的可能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支持观点①,则实验结果为图3
    B.若支持观点②,则实验结果为图2
    C.若支持观点③,则实验结果为图1
    D.当合成DNA的原料是从培养基中摄取的,则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5N
    7.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PD)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0000。图甲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的遗传系谐图,图乙是用特定限制酶酶切PD相关基因后的凝胶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要判断胎儿III1是否患病,需对其进行性别鉴定
    C. 图甲中III1为PD患者男孩的概率为1/4
    D. 若II4与人群中一位女性色盲婚配,则所生男孩兼患PD和色盲的概率为1/404
    8.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蛋白质。trp操纵子由5个基因(trpE、D、C、B、A)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操纵子中5个基因产物是等量的,但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trpA产量要低得多。研究trpE和trpD基因中核苷酸序列与翻译偶联的关系,发现trpE基因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和trpD基因对应的起始密码子重叠,共用一个核苷酸,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
    B.同一个核糖体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C.密码子重叠的翻译机制能保证任意两个基因等量表达
    D.重叠基因可以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重叠基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调控
    9.囊性纤维病的诊断阵列是表面结合有单链DNA探针的特殊滤纸(其中“0”处放置正常基因的探针,“1~10”处放置不同突变基因的探针)将1~3待测个体DNA用有色分子标记,然后将诊断阵列浸泡在溶解有单链标记DNA的溶液中,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体现基因可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B.诊断阵列可用于产前诊断中的染色体分析
    C.若2与3婚配,则后代携带突变基因的概率为3/4
    D.诊断阵列上放置不同病毒的基因探针可诊断人体感染病毒的类型
    10.有丝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研究者构建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有丝分裂过程,部分结果如图(A、B同一时期,C、D同一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C中都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B.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A图所处时期
    C.推测SMC3蛋白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
    D.A、C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核DNA分子数都相等
    11.为了研究某些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对番茄中Sly-miR1917(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小RNA分子)及其靶基因SICTR4sv3表达模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聚乙二醇模拟的是干旱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仅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B.与Sly-miR1917相比,SICTR4sv3对图中各植物激素的处理都更加敏感
    C.聚乙二醇处理使SICTR4sv3表达量增加引起的生理效应可能是叶表皮气孔关闭
    D.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图中各激素对SICTR4sv3表达量的影响逐渐增强
    12.甲状腺激素水平能影响血脂的代谢。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某还原酶的产生,导致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增加,同时使肠道对胆固醇吸收减少,增加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最终表现为胆固醇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也可以直接与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和间接地调节胆固醇的含量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TSH的分级调节
    C.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的甲减病人,往往伴有血胆圆醇浓度降低
    D.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种类远比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种类少
    13.红耳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及中美洲等一些国家。中国1987年引种,曾大量养殖,在各地的自然水体中可以发现。科研人员通过解剖并分析同一流域中华花龟和红耳龟胃内食物残余,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类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较复杂,统计如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红耳龟相比,若久雨花科植物在当地消失对中华花龟的影响更大
    B. 中华花龟与红耳龟生态位部分重叠,必将导致生态位完全不同
    C. 红耳龟入侵可能会导致当地物种丰富度降低
    D. 红耳龟入侵可能会导致中华花龟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4.将相同数量的醋酸杆菌(严格好氧菌,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乳酸杆菌(厌氧菌,氧气会抑制其代谢)和酵母菌按甲~丁四组所示,从左至右依次加入如图装置中的三个锥形瓶内,锥形瓶内盛有相同浓度的等量葡萄糖溶液。三种微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
    甲:Ⅰ醋酸杆菌、Ⅱ酵母菌、Ⅲ乳酸杆菌;
    乙:Ⅰ酵母菌、Ⅱ乳酸杆菌、Ⅲ醋酸杆菌;
    丙:Ⅰ酵母菌、Ⅱ醋酸杆菌、Ⅲ乳酸杆菌;
    丁:Ⅰ乳酸杆菌、Ⅱ醋酸杆菌、Ⅲ酵母菌。
    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甲组的三个瓶中葡萄糖溶液的pH可能均下降
    B.乙、丙两组装置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明显不同
    C.与丁组相比,甲组中的酵母菌产生的酒精明显更多
    D.改变气泵的通气速率,对各装置中的总菌数没有影响
    15.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现。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为防止污染,需将培养皿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甲基化可能会关闭基因的活性,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处理有利于其表达
    C.“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二、多选题
    16.细胞摄入大分子的机制如图,在吞噬作用中,靠近细胞表面的大颗粒如细菌或细胞碎片被延伸的细胞膜吞噬,吞噬体最终与溶酶体融合,使囊泡内的物质降解,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消化细菌。内吞作用包括细胞膜小片区域的内陷和脱落,导致非特异性的分子内化(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内吞(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分子特异性摄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入侵人体的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如①途径
    B.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如②途径
    C.神经递质通过②途径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D.性激素进入受体细胞的方式属③途径
    17.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物质和能量转变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⑤产生后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不同
    B. ①中的能量转化成④中的能量
    C. 给植物提供C18O2,则植物释放的CO2中没有18O
    D. 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①与②的比值增大,随后该比值减小,最终基本不变
    18.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1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若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也应为患者
    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Ⅱ2的Y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和外祖母
    19.研究发现,MED与EIL两种蛋白形成转录复合体,调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两种晚熟品种:MED突变体(不能合成MED)、EIL突变体(不能合成EIL)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具有抑制开花、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
    B.MED-EIL复合体能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推测ACS2基因表达的产物可促进乙烯的合成过程
    D.施加外源乙烯可使两种突变体番茄果实成熟时间提前
    20.下图为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在此模型中,R代表群落的有效资源范围,群落中每一物种只能利用R的一部分。n表示群落中某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δ表示生态位之间的重叠。该模型旨在阐明群落所含物种数多少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相同,群落3中将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
    C.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相同,群落2的种间竞争最激烈
    D.根据“收割理论”,由于捕食者的存在,群落有更大的物种丰富度,更易成为群落3
    三、实验探究题
    21.薄荷是大家熟知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可做药材,有清热明目等功效。薄荷喜阳喜温,在荫蔽寒冷环境中生长受抑制。科研小组利用薄荷开展了相关实验。
    Ⅰ.通过遮光实验测定薄荷有关生理指标如下表:
    (1)该实验为___(填“对照实验”或“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可知,荫蔽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___含量明显增加,推测这一变化有利于叶片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光反应阶段的能量转换。
    (2)与自然光下的结果相比较,薄荷叶片在荫蔽条件下真(总)光合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几乎不变”),据表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是___。
    Ⅱ.科研小组利用低温处理薄荷,研究低温胁迫对薄荷光合特性的影响(12℃为对照“CK”,3个低温处理组“L1、L2、L3”,分别为-2℃、-4℃、-6℃),结果如下表所示:
    (1)低温下薄荷叶片出现缺绿现象,综合表中Mg2+含量结果分析,低温下薄荷叶片表现出缺绿的主要原因是____。
    (2)据表分析可知,3个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比CK组低。原因是否都是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_____(填“是”或“否”)。请作出解释:____。
    (3)研究发现,植物体中OST1蛋白能够促进气孔打开。科研人员获得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的OST1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并推测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等)的调控,进而影响气孔的开放程度。请以野生型和突变体作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补全下列实验思路即可):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气孔的开放程度。
    22.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海滨常见的滨蟹、玉黍螺、墨角藻进行实验。
    (1)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滨蟹和玉黍螺均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渠道。
    (2)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四个培养箱分别进行处理(如图1),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__________信息能对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产生影响。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3.已知玉米的性别受基因影响。基因Ba、Ts同时存在时,玉米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基因ba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s纯合时,顶生垂花成为雌花序。两对等位基因(Ba、ba和Ts、ts)分别位于3号、2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若以雌雄同株与雄株进行杂交育种时,需要进行人工传粉,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现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雄株个体占_________。
    (3)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杂交组合中,植株的性别是由基因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所决定,其所在的染色体可相当于“性染色体”。
    (4)玉米螟是玉米种植时危害最严重的害虫,科学家将一个抗玉米螟的基因M转入雄株品系(babaTsTs)中获得转基因抗性玉米,已知M基因没有插入2号或3号染色体上。将该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型为BaBaTsTs杂交,取F1中的抗螟雌雄同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雄株约为3:1:3:1,F2中出现此分离比的原因是M基因对配子的育性造成影响,结合实验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植株中 b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图填空题
    24.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头面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此病。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渐冻人无法自主行动,主要是因为反射弧中的______功能障碍,但其智力、记忆不受影响,说明反射弧中的______功能正常。
    (2)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在A代表的______处产生冷觉,该过程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此时,下丘脑会兴奋,毛细血管______,汗腺活动减弱或停止。
    (3)由下丘脑、①、B、②、甲状腺、③参与的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调节方式。B分泌的②在体内含量______,虽然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因______,其作用是定向的。
    (4)饥寒交迫时,图中④代表的______分泌增加,它通过______来升高血糖。
    25.环状定点诱变技术通过设计特定引物进行PCR,来实现目标载体的单碱基突变,从而生产出满足需求的质粒载体。质粒pUC18中含有限制酶Eam1105Ⅰ(识别序列为5'-GACGGGAGTC—3')和EcRⅠ的识别序列。为使质粒pUC18不能被限制酶Eam1105Ⅰ识别,但依然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现对质粒pUC18第1695个碱基(图方框中的碱基)进行诱变,设计了具有诱变位点的引物P1和不具有诱变位点的引物P2。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为使诱变后的质粒不能被限制酶Eaml105Ⅰ识别,但依然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选择质粒突变位点时应注意_____。
    (2)进行上述PCR反应,缓冲液中需提供pUC18质粒,P1、P2两种引物以及________,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至少经过_____个循环,会出现双链均被诱变的线性质粒。扩增得到的线性质粒需在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成环状质粒。
    (3)提取连接产物(环化后的质粒),经过EcRⅠ、Eaml105Ⅰ双酶切,然后进行电泳,可根据结果判断质粒pUC18的第1695个碱基诱变是否成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既具有一些大分子的特点,又具有生物能繁殖的特征,可以作为支持第①种观点的依据,A正确;
    B、生命进化的历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病毒结构比细胞简单,说明细胞是由病毒演化而来的,可以作为支持第①种观点的依据,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可以作为支持第②种观点的依据,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体内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A、由题图分析可知:外膜转运甘露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无须消耗ATP,A正确;B、由题图分析可知:甘露糖从周质间隙中运输到细胞内借助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所以此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由题图分析可知:周质蛋白与主动运输泵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点在图中周质蛋白右侧),C错误;D、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界限由三部分——内膜、外膜和周质间隙(细胞间质)组成,而革兰氏阳性菌只有单层膜,所以革兰氏阴性南较阳性南可能更具有时药性,D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自噬体是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溶酶体为单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B、在细胞自噬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的水解作用,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C、由柱形图可知,随着Anicequl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癌细胞的存活率越来越小,C正确;D、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Anicequl浓度的增大,HepG2细胞中自噬性溶酶体减少,自噬体增多,Anicequl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以达到抑制抗肿瘤效果,D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只有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过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图中只存在c、d过程所代表的气体交换,且净光合速率等于0;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若用CO2变化量来反映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则光照下单位时间内b(叶绿体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d(线粒体产生、被叶绿体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值代表该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当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故如果突然减小b过程的值至0,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增多;故选C。
    5.答案:C
    解析:人体细胞中,线粒体DNA上也存在基因,A错误;性状和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有些单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B错误;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人体的细胞衰老和线虫的细胞衰老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错误。
    6.答案:A
    解析:A、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若合成DNA的原料是细胞内自主合成,则合成的DNA没有15N标记,离心后DNA均为14N,位于顶部,对应图3,A正确;B、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若合成DNA的原料是从培养基中摄取,则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条15N,一条14N,离心后位于中部,对应图1,B错误;C、将大肠杆菌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DNA,若合成DNA的原料既可以从细胞内自主合成,也可以从培养基中摄取,则合成的DNA的两条链既有14N、14N和14N、15N,离心后位于中部和顶部之间,对应图2,C错误;D、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即合成DNA的原料是从培养基中摄取的,则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A、根据Ⅰ1和Ⅰ2正常,其儿子Ⅱ2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结合电冰条带分析可知,Ⅰ3正常,Ⅰ1和Ⅰ2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该病与性别无关,患病概率在男女中是一样的,因此无需对Ⅲ1做性别检测,B错误;C、假设与根据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是A、a,则Ⅱ2的基因型为aa,Ⅰ3、Ⅰ4基因型分别为AA、Aa,故Ⅱ3的基因型为1/2AA、1/2Aa,Ⅲ1为PD患者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8,C错误;D、由于Ⅰ3、Ⅰ4基因型分别为AA、Aa,故Ⅱ4的基因型为1/2AA、1/2Aa。根据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aa)为1/10000,可得a的基因频率为1%,则A的基因频率为99%,因此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99%×1%,由于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故人群中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的慨率是(2×99%×1%)/(1-1/10000)=2/101。而女性色盲的儿子一定为色盲患者,故Ⅱ4与人群中一位女性色盲婚配所生男孩兼患PD和色盲的概率为1/2×2/101×1/4×1=1/404,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A、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翻译效率,A正确;B、同一个核糖体可以与不同的mRNA结合,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trpA产量要低得多,可知密码子重叠的翻译机制不能保证任意两个基因等量表达,C错误;D、重叠基因可以使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可知重叠基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调控,D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若将诊断阵列上放置不同病毒的基因探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可诊断病毒的类型,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A图的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央,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C图中的染色体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任何时期,故AC中都可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B、分析题图,A图的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央,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正确;C、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的B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再根据题干信息“有丝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说明当SMC3蛋白存在时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C正确;D、A图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还未完全分裂为2个,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A、C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核DNA分子数相同,D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A错误;B、与对照组相比,用赤霉素、水杨酸、聚乙二醇等激素处理后,SICTR4sv3的表达量变化明显,说明SICTR4sv3对赤霉素、水杨酸、聚乙二醇等激素更敏感,但用脱落酸处理后,Sly-miR1917的表达量变化明显,说明Sly-miR1917对脱落酸更敏感,B错误;C、聚乙二醇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模拟干旱环境,在干旱环境下,SICTR4sv3的相对表达量大幅增加,可见其对植物抗旱有一定作用,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气孔关闭,C正确;D、图中各激素对SICTR4sv3表达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能推断出随着激素浓度增加该影响会逐渐增强,因为并没有探究不同浓度的各种激素对SICTR4sv3表达量的影响,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以直接与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另外促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间接地调节胆固醇的含量,A正确;B、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B正确;C、由题意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最终表现为胆固醇水平降低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的甲减病人,往往伴有血胆固醇浓度升高,C错误;D、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人体的全部细胞,D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若久雨花科植物属于生产者,在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与红耳龟相比,若久雨花科植物在当地消失对中华花龟的影响更大,A正确;B、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物,两者生态位部分重叠,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降低,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态位完全不同,B错误;C、红耳龟入侵会与本地生物竞争养分和生存空间,红耳龟入侵后,其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进而导致当地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D、红耳龟和中华花龟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红耳龟入侵可能会导致中华花龟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甲组中,醋酸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醋酸和水;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乳酸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三个瓶中葡萄糖溶液的pH都会下降,A正确。醋酸杆菌和乳酸杆菌分解葡萄糖都不产生二氧化碳,乙、内两个装置气泵都是先通过酵母菌培养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同,B错误;由于乳酸杆菌不消耗氧气,因此对氧气含量没有影响,甲、丁两组中,酵母菌都在醋酸杆菌后面,获得的氧气量基本相同,因此产生的酒精量大致相同,C错误;改变气泵的通气速率,可改变进入装置的氧气含量,主要影响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繁殖,总菌数会发生变化,D错误。
    15.答案:B
    解析:A、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抗生素,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A错误;B、由题干可知,基因组印记是通过甲基化使一个基因不表达,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处理有利于其表达,然后促进了细胞的全能性的表现,获得孤雌小鼠,B正确;C、“孤雌小鼠”是由两个生殖细胞(修饰后的次级卵细胞和另一个卵子的极体)结合后发育形成,同时由于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的基因重组,或发生基因突变,将导致两个生殖细胞结合后的“孤雌小鼠”其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C错误;D、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D错误。
    16.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大分子跨膜的过程。根据题干,入侵人体的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如①途径,A正确;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是胞饮作用,如②途径,B正确;部分神经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后膜,C错误;性激素进入受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17.答案:ABD
    解析:A、①和⑤均表示ATP,二者产生后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不同,前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暗反应过程,后者分布在细胞中耗能的部位,A正确;
    B、①ATP中的能量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形成④(CH2O),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B正确;
    C、给植物提供C18O2,则会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出现在有机物中,而后通过有氧呼吸过程转移到二氧化碳中,可见植物释放的CO2中含有18O,C错误;
    D、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会产生更多的ATP,因而消耗的ADP会增多,可能会导致①ATP与②ADP的比值增大,随后该比值减小,最终达到新的平衡,保持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ABD。
    18.答案:CD
    解析: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必然为杂合子,Ⅲ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故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若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1的基因型为XaXa,所生儿子Ⅲ1和Ⅲ2应均为患者,B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2的基因型为XaYa,其致病基因Ya来自父亲Ⅱ2,则Ⅱ1与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Ⅲ1基因型应为XaYa,也为患者,与题图不符,C、D错误。
    19.答案:AB
    解析:A、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没有体现抑制开花的作用,A错误;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题干“MED与EIL这两种蛋白形成转录复合体”可知二者影响转录而非翻译,B错误;C、由图可知,ACS2表达量与乙烯含量正相关,据此推测ACS2基因表达的产物可促进乙烯的合成过程,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两种晚熟品种MED突变体(不能合成MED)、EIL突变体(不能合成EIL),而MED与EIL这两种蛋白形成转录复合体调控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故施加外源乙烯可使两种晚熟突变体果实成熟时间提前,D正确。
    20.答案:BD
    解析: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R代表群落的有效资源范围,群落中每一物种只能利用R的一部分,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相同,群落3中R最多,则群落将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B正确;C、图中n表示群落中某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8表示生态位之间的重叠,据图可知,群落2的8较小,故群落2中的竞争激烈程度最小,C错误;D、群落3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种群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可以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更易成为群落3,D正确。故选BD。
    21.答案:Ⅰ.(1)对照实验;叶绿素a
    (2)几乎不变;呼吸速率降低,净光合速率升高
    Ⅱ.(1)Mg2+运输到叶片受到阻碍,积累在茎中
    (2)否;L1组气孔导度大,胞间CO2浓度小,说明影响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O2供应不足;L2和L3组气孔导度小,胞间CO2浓度大,影响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与光合有关酶的活性降低
    (3)(先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初始气孔的开放程度)分别用一定量的蔗糖溶液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作物,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处理
    解析:Ⅰ.(1)该实验通过遮光实验测定薄荷有关生理指标,荫蔽条件为实验组,自然光为对照组,故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对比在光照条件和遮光条件下,可以发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a含量在遮光条件下为1.65,自然光下为1.27,叶绿素b含量在遮光条件下为0.72,自然光下为0.70,所以叶绿素a含量在荫蔽条件下明显增多。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遮光条件下的总光合作用是2.11+20.01=22.12,在自然光下总光合为3.46+18.69=22.15,薄荷叶片在荫蔽条件下真(总)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呼吸速率降低,净光合速率升高。
    Ⅱ.(1)与对照组相比,3个低温处理组“L1、L2、L3”茎中Mg2+含量升高,叶片中Mg2+含量降低,说明在低温条件下,Mg2+运输到叶片受到阻碍,积累在茎中。
    (2)L1组气孔导度大,胞间CO2浓度小,说明影响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O2供应不足;L2和L3组气孔导度小,胞间CO2浓度大,影响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与光合有关酶的活性降低,故3个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比CK组低,不都是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
    (3)需要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能够调控OST1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气孔的开放程度。所以实验思路:分别用一定量的蔗糖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作物,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气孔的开放程度。
    22.答案:(1)消费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①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②化学
    (3)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4)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1)滨蟹以玉季螺为食,玉黍螺取食墨角藻,滨蟹和玉黍螺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墨角藻一季螺一滨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2)①本实验中4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捕食者的存在对墨角藻影响效果;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限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按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对玉黍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玉票螺对墨角藻的取食。
    (3)根据图2结果可以看出,在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墨角藻存留率较大,说明玉黍螺受到捕食者的影响,减少了对墨角藻的取食,而在无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小玉黍螺的取食量大于大玉黍螺的取食量,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表述为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4)在上述实验中,玉黍螺可获得捕食者的信息,进而影响了其捕食情况,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3.答案:(1)对雌雄同株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雄株的成熟花粉,撒在雌雄同株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雌雄同株:雌株=8:1;8/81
    (3)babaTsts×babatsts;Ts、ts
    (4)含M基因的雌配子不育;1/2
    解析:(1)植物进行杂交的人工传粉万法是对雌雄同株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雄株的成熟花粉,撒在雌雄同株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据题干信息可知,纯合雌雄同株基因型为BaBaTsTs、纯合的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tsts,则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没有雄株出现,则亲本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得到F1为BaBaTsts,F2为BaBaTsTs:BaBaTsts:BaBatsts=1:2:1,则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即亲本为BaBaTsTs:BaBaTsts=1:2,则产生的配子为2/3BaTs,1/3Bats,相互授粉后BaBaTs_:BaBaTsts=8:1,所以雌雄同株:雌株=8:1。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则F2基因型及比例为Ba_Ts_:Ba_tsts:babaTs_:babatsts=9:3:3:1,则F2中的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aBaTsTs:BaBa Tsts:BabaTsTs:BabaTsts=1:2:2:4,则产生的配子为BaTs:Bats:baTs:bats=4:2:2:1,则后代中雄性植株为babaTs_,比例为2/9×2/9×2=8/81。
    (3)雄株的基因型为babaTs_,雌株为__tsts,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则符合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abaTsts× babatsts。在这个杂交组合中,植株的性别是由基因Ts、ts的分离所决定,其所在的染色体可相当于“性染色体”。
    (4)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雄株约为3:1:3:1,即雌雄同株:雄株=3:1,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M的雌配子不育,才导致F2中抗螟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亲本是BaBa×baba,此过程没有发生Ba和ba基因的淘汰,所以F2抗螟植株中ba的基因频率为1/2。
    24.答案:(1)传出(运动)神经元/效应器;神经中枢
    (2)大脑皮层;不属于;收缩
    (3)分级、反馈;极少/微量;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4)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1)根据题意,渐冻人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头面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故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或效应器功能障碍,但智力、记忆不受影响,说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功能正常。
    (2)大脑皮层是躯体感觉中枢,故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处产生,冷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此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腺活动减弱或停止,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3)由下丘脑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B垂体,垂体细胞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多时会抑制①②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激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微量),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因为甲状腺细胞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故其作用是定向的。
    (4)饥寒交迫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④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25.答案:(1)诱变的位点位于限制酶Eam1105Ⅰ识别序列中,诱变后编码的氨基酸不变或不影响氨苄青霉素基因的正常表达
    (2)耐高温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2;T4DNA连接
    (3)诱变后质粒的电泳图谱中只有1条条带,未诱变质粒会出现2条条带
    解析:(1)为使诱变后的质粒不能被限制酶Eam1105Ⅰ识别,但依然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也就是说需要破坏质粒上限制酶Eam1105Ⅰ的识别序列,同时不影响氨苄青霉素基因的正常表达,因此在选择质粒突变位点时应注意诱变的位点位于限制酶Eam1105Ⅰ识别序列中,诱变后编码的氨基酸不变或不影响氨苄青霉素基因的正常表达。
    (2)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条件有模板DNA(pUC18质粒)、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P1、P2两种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过第一次复制,会出现一链被诱变的线性质粒,经过第二次复制,会出现双链均被诱变的线性质粒,因此至少经过2个循环,会出现双链均被诱变的线性质粒。扩增得到的线性质粒为平末端,需要经过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成环状质粒。
    (3)质粒pUC18的第1695个碱基诱变成功,则限制酶Eam1105Ⅰ的识别位点被破坏,经过EcRⅠ,Eam1105Ⅰ双酶切,然后进行电泳,电泳图谱中只有1条条带;质粒pUC18的第1695个碱基未诱变成功,则限制酶Eam1105Ⅰ的识别位点没有被破坏经过EcRⅠ,Eam1105Ⅰ双酶切,然后进行电泳,电泳图谱中只有2条条带。
    实验条件
    叶绿素a含量 (mg·g-1)
    叶绿素b含量(mg·g-1)
    呼吸速率(μmlCO2·m-2·s-1)
    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1)
    荫蔽
    1.65
    0.72
    2.11
    20.01
    自然光
    1.27
    0.70
    3.46
    18.69
    处理
    叶片中Mg2+含量(ug·g-1·FW)
    茎中Mg2+含量(ug·g-1·FW)
    净光合速率(μml·m-2·s
    气孔导度(μml·m-2·s-1)
    蒸腾速率(μml·m-2·s-1)
    胞间CO2浓度(μml·ml)
    CK
    580
    16
    16.2
    512.6
    3.7
    261.4
    L1
    520
    215
    13.3
    376.1
    2.6
    230.6
    L2
    506
    242
    8.6
    272.8
    1.8
    276.3
    L3
    482
    273
    6.5
    183.6
    1.6
    310.5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