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ㅤㅤ《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①天道,刚毅坚韧,②,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不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ㅤㅤ历代儒客文人大多以君子之道自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去探索、学习君子的涵养与成才的“秘诀”。
(1)(1分)文中加点字“髓”的读音正确的是
A.shuí
B.shuǐ
C.suí
D.suǐ
(2)(1分)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寻
B.循
C.询
D.驯
(3)(2分)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任其自然
B.灵机一动
C.持之以恒
D.不落俗套
(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集体,自强不息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B.无论对集体、国家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是永远前进的动力。
C.不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D.无论对国家、个人还是集体,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2.(2分)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A.⑤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⑤C.③⑤①④②D.①②④⑤③
3.(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们国家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新的征途中,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我愿做一块坚实的基石;______“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我虽然不能做到完美,但能努力地做到优秀。
A.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 那么 我愿做一丛翠绿欲滴的小草
B.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 那么 我愿做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C.虽然说我们的党生命力非常强劲不息 但是 我愿做一颗繁殖力强大的细胞
D.虽然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 但是 我愿做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4.(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由近及远描摹了绿草如茵,烂漫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的图画。
B.颔联用“纵横”与“高下”相对,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由此可见自由宁静气氛。
C.尾联写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之情。
D.全诗以含蓄隽永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渊明诗的风格相近。
(2)(2分)请从表现手法上对颈联作一赏析?
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ㅤㅤ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①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ㅤㅤ水数百脉,支离胶葛②,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③容与④若无所为。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沥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节选自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注释】①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②支离胶葛:分散错杂。③夷犹:同“夷由”,徘徊不前。④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②为
③俨
(2)(3分)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
②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3)(4分)结合选文,说说本文语言的特色。
6.(6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2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2)(2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 , ”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2分)《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7.(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西湖漫笔
宗璞
ㅤㅤ①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每到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震荡着,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ㅤㅤ②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文西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ㅤㅤ③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ㅤㅤ④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ㅤㅤ⑤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ㅤㅤ⑥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
ㅤㅤ⑦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ㅤㅤ⑧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ㅤㅤ⑨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选自《宗璞小说散文集》,有删改)
(1)(4分)文章⑤﹣⑧段着重描写了充满绿意的西湖美景。阅读后,请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2)(4分)从全文主旨来看,第①②段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不够紧密。下列对作者不删去第①②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有提挈全篇、引人思考的作用,是全文构思立意的关键。
B.第①②段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C.第①②段意在表明西湖之美,要深入其中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
D.本文不是单纯的写景记游,作者意在由西湖的美丽可爱写到祖国的美丽可爱。
(3)(4分)作者在第③段中先写西湖的不足,后来却极力赞美西湖,为什么要这样写?
(4)(4分)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8.(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荣耀
展恩胜
ㅤㅤ18岁那年,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离家千里进入边疆军营。“我儿子当兵了!”这是父亲逢人就讲的口头禅。
ㅤㅤ当兵第三年,我考上了军校,这个消息当天就传遍了老家,消息的散播者就是父亲。为此,他请了几次客,多喝了几次酒,用母亲的话说,记也记不清楚。
ㅤㅤ当兵第九年,也是我任连长的第二年,父亲第一次到部队探亲。
ㅤㅤ当时,连队正要外出进行实弹射击,各项准备工作和应急训练处于紧张时刻。我带着连队从炮场返回营区时,父亲已在我的宿舍里等候多时。父亲满脸的期待,望着我漆黑的脸庞,见到我说出的第一句话:要爱兵如子。连队文书告诉我,在我没回来时,父亲拿着扫帚把连队门前的院子打扫了一遍,值班的战士不让他扫,硬是没有把扫帚抢下。多少年以后,我和父亲谈及连队,谈及我带过的兵,父亲还记着那些只见过一面的连队文书、通信员和几个干部、战士的名字,向我打听他们的信息。
ㅤㅤ女儿中考结束那年,我们一家驱车前往长白山。窗外是应接不暇的景色,父亲坐在商务车的副驾驶座上,他精神饱满,兴致勃勃。离家时,我和妻子还担心他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以及心脏病可能带来的不适,甚至还为此悄悄准备了“速效救心九”,然而,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罕见的是,父亲这次竟然没有晕车。我们惊诧,他则调皮似的对着我们呵呵一笑。
ㅤㅤ上山的那天,山下晴空万里,车开起来后山间慢慢起了雾,有一段还下起了小雨,空气特别的清新。父亲身子挺拔,高扬着下颏,右手紧紧地攥着车把手、目视前方而神情专注,那种兴奋、那种期待、那种好奇、那种庄严是我生活中从未见过的。
ㅤㅤ下车后,我扶着父亲走过中朝界碑,走向天池。因怕山上温度低,每个人在下车前,在外面套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因而个个显得身材臃肿,父亲穿的衣服本来就多,走起路来就更为笨拙。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天池边,面对清澈碧透的天池,父亲挣脱了我的搀扶,顺势跪了下去,趴在地上开始磕头。待父亲起身,我问他,这地上又潮又湿,怎么磕起头来了?父亲说,你老爷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待了六七年,我在给你的老爷爷磕头。父亲患过脑血栓,说话本身就不利索,竟然给我讲起了老爷爷参加抗美援朝的事。
ㅤㅤ父亲的精神头为什么这么足?父亲把这次长白山之行,看得神圣、隆重而又充满仪式感。也许,他有过无数次到长白山的愿望,但看到我们工作繁忙,又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这一次,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在怀念老爷爷,在离老爷爷曾经的战场最近的长白山天池边上,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看看天池,看看对面的朝鲜。父亲不是作家,但在他跪下的那一刻,我想肯定有他所理解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父亲也雄,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又亲也一定想到了当年老爷爷爬冰卧雪,舍生忘死。苍茫的长白山,巍巍天地之间,父亲站立在高高的山顶,带着我们追思逝去多年的老爷爷,慎终遥远,感召后人,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敬仰。
ㅤㅤ有一年,父亲、母亲和岳父三人去辽南某温泉疗养院疗养,父亲却不喜欢在那里泡温泉,他愿意与那里的干部和战士们交谈,山南海北,五湖四海,人缘处得比谁都好。他甚至还和一名退休的将军交上了朋友,没事就去找人家聊天,熟悉得就像老相识,那种自信和坦然就如同邻居间日常的对话。
ㅤㅤ父亲生命最后的几年,在兄弟姊妹的照顾下,他和母亲过着衣食无忧、安静祥和的生活。
ㅤㅤ转业那年,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却是一脸的惊愕和茫然。他不理解我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军装脱掉,他已经适应了我从军28年带给他的荣耀,言谈举止间有淡淡的失落。
ㅤㅤ我给他解释干部服役管理规定,也分析了我转业安置的优势,父亲默默地听着,面容渐渐舒展,鼓励我既然做出了选择,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换个环境也许更好。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第3期,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儿子当兵了!”父亲的这句口头禅,表现了他对儿子当兵的自豪之情,照应了标题。
B.父亲第一次到部队探亲,拿着扫帚把连队门前的院子打扫了一遍,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父亲对军人的深厚感情。
C.父亲登上长白山天池后,面对朝鲜磕头,表达了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爷爷的思念、敬仰和愧疚之情。
D.文末写父亲对“我”转业的理解,表明父亲的开明,顾大局、识大体,通情达理。
(2)(4分)下列对父亲身体不好却执意要登长白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白山天池的对面就是朝鲜,老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B.父亲去长白山天池叩拜、缅怀老爷爷,意在有生之年了却自己的夙愿。
C.父亲带着我们去长白山追思逝去多年的老爷爷,慎终遥远,感召后人。
D.长白山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就像人间天堂,令人向往,因而父亲有过无数次到长白山的愿望。
9.(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ㅤㅤ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
ㅤㅤ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ㅤㅤ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ㅤㅤ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ㅤㅤ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ㅤㅤ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ㅤㅤ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3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已从有声阅读发文量与阅读量中反映出来了。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但多数人的日均有声阅读时长为半小时以下。
C.我们听书时,音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有声阅读的效果,降低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D.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因而有声阅读是集浏览、消遣为一体的阅读。
(2)(4分)从材料三《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
四、名著阅读(10分)
10.(3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11.(3分)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说“现代学生应当读一些古书”?请陈述理由。
12.(4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张明同学感悟到:“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请结合这部名著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张明这一感悟的理解。
五、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你本可以。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记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答案】(1)D (2)B (3)C (4)C
2.【答案】C
3.【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4.【答案】(1)D
(2)“鸡鸣午”“犬吠昏”,以动衬静,衬托出山村的静谧、和谐。表达了作者的山村宁静、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5.【答案】(1)①或许。
②形成。
③整齐的样子。
(2)①(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
②松涛声一一分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
(3)全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铺陈、点染手法,比拟、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段描摹东林山水,画面生动优美,犹如一幅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第二个特色:以乐景写哀情。
6.【答案】(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7.【答案】(1)①溪水铮琮,心旷神怡 ②漫步苏堤③满池新荷,蓬勃生机
(2)C
(3)示例:作者采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使情节富于多变,结构波澜起伏,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西湖之美。
(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珠滚动下荷叶摇摆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初夏荷叶表现出来的茁壮生命力的喜爱之情。
8.【答案】(1)C
(2)D
9.【答案】(1)D
(2)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或答: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10分)
10.【答案】B
11.【答案】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会得切,才有得益。阅读经典能拓宽视野、扩大胸襟、增长见识。读一些培育着我们祖先的古书使我们不至于无本。
12.【答案】示例:保尔在朱赫来影响下投身革命,一次参加工友聚会,保尔带着穿戴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工友们的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到同一战线上,却遭到拒绝,两人的感情产生裂痕,保尔离开了冬妮娅。保尔的离开是在爱情与阶级立场之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理性战胜情感的选择,也是他成长的结果。
五、写作(50分)
13.【答案】略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