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
能力目标: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群落演替过程的分析,认同群落演替是长期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2.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的政策,增强环保意识,体现STS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过程】
一、演替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 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有 初生演替 和 次生演替 两种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上进行的演替
(3)过程:光裸的岩地上的演替 (漫长而艰难)
大致经历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和 乔木阶段 等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 或其他 繁殖体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需要数十年时间)
弃耕农田 → 一年生杂草 → 多年生杂草 → 小灌木 → 灌木丛 → 乔木林
探究4.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定能演替成森林吗?
不一定。只有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才能演替成森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弃耕的农田就很难演替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尚无生物和土壤
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茎或种子
经历时间
漫长而艰难
经历时间短
演替速度
较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层上的演替
火灾过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三、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 优势种的代替,而不是一种生物被另一种完全取代
四、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不利
2.生物本身不断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注意: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 群落内部因素 的变化
五、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进行。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善生态环境,走 可持续发展 道路。
3.外来物种入侵:使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降低 ,生态平衡 遭到破坏
六、群落演替的结果
1.演替的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乔木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2.规律:生物种类 多样化 、营养结构 复杂化 、功能 完善化 。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增多 ,有机物总量 增加 ,食物链食物网 复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越来越高)
七、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为生命。为发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人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才能长治久安。
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5 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sw/tb_c40038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