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种群的数量特征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498094/0-17104930893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种群的数量特征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498094/0-17104930893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
单元
1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二
教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这节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数量特征。
选择性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等相关知识,这一章节将从宏观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种群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相较于这节中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调查方法比较难掌握的情况,种群的其它几个数量特征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来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巧妙借助生活实例,将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放到具体情境中去加深理解,并在现实中加以应用。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并举出恰当的例子。
2.准确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
3.知道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
1.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能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与生物知识相联系。
科学探究:
探究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社会责任:
1.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2.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模拟估测某种(蒲公英)生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我国密集人口图片,结合当前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普查的目的。
最后教师总结普查方法和目的,并且引出有关的生物概念,种群及种群数量。
思考
讨论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思考:
南湖里所有的鱼是否为一个种群?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强调几个关键词,区域、同种、全部
教师提出4个例子学生判断哪个属于种群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3.一片森林里的所有鸟
4.一个岛上的所有绵羊
之后教师提出实际问题:1.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每一个特征逐一讲解分析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引导学生得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PPT展示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展示农作物蝗虫的图片和水池中的梅花鹦鹉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两种种群密度大或者小
最后师生一起订正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呢?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及适用范围有三种: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如我国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数
2.样方法 如植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昆虫、跳蝻等
3.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的动物
课堂活动一: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同学们思考,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最后小组展示
(1)原则:
(2)适用范围:
(3)常用的取样方法:
(4)思考:比如怎么设定样方,样方大小,样方个数,如何得出数据?
根据小组展示的方案,师生一起讨论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然后具体步骤怎么进行,得到的数据要把每个样方求和再除以样方个数,也就是求平均数
2.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
(2)密度估算公式:
(3)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注意: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③标志物要不易脱落。
课堂活动二
阅读教材第3页思考:
1、标记重捕法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生物?
2、标记时需要注意什么?
3、如何估算种群密度?
4、标记物脱落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后逐一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负责引导并更正答案,推导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X=N1*N2/n2,以及每个符号代表的含义。
二、出生率、死亡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举例:某个有200个个体的种群,在一年中有40个个体死亡,这个种群的年死亡率是多少?
学生根据概率计算回答 20%
进一步指明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减少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不变
PPT展示不同区域鸟类迁徙,鱼类洄游,以及节假日的人口流动图片,引出种群第三个特征
迁入率、迁出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类型:
讲述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数
稳定型,各年龄段的数量相当
衰退型,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数
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种类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怎么样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
意义: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五、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
♀ ≈ ♂
♀ <♂
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提问:种群除了数量特征还有其他特征吗?
知识拓展:种群的空间特征
图片展示种群的三个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课堂练习:
1.在对某种兔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46 B.25 C.12 D.96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思考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听讲
回答
总结
参与分组研究讨论样方法的具体实施
小组演示
阅读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认真观看
思考
讨论
回答
举例
思考讨论
学习
限时独立完成
掌握种群的概念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用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种群密度概念的准确掌握
引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深刻理解样方法的适用范围、调查步骤及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及时巩固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下一内容
深刻理解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及意义
实例使理解更透彻
开拓视野
思路灵活
巩固新知,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
直接 间接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梳理知识、理清思路,便于记忆
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答
板书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①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8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8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种群的“S”形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8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综合创新,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