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展开本课以诗歌的形式,从儿童的视角,猜想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教学以朗读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景,通过想象理解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并展开想象进行仿写训练,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从儿童的视角,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场景。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首尾相互照应,直接点明祖先的摇篮指的就是原始森林,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会做些什么。诗歌第二、三小节是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情境的想象和猜测,作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几个动词把儿童的情趣溢于言表,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一课时
▍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出示摇篮的图片。谈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摇篮)大家知道摇篮是做什么用的吗?(小婴儿睡觉的地方)对,小婴儿睡觉的小床,我们称之为“摇篮”,摇篮就像妈妈一样,让婴儿感到舒服。其实供我们成长生活的地方也可以称为摇篮。
联系部首区别,记忆“蓝”与“篮”。
“蓝”: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最后一笔“一”要写得最长。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摇篮”的诗歌,请大家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3.指导书写“祖”。
出示田字格中的“祖”字。“祖”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结构特点、注意偏旁和重点笔画)
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祖”字左右结构,左右基本等宽,偏旁是“礻”,书写时右边的“且”上端低于左边,最后一横长,并穿插到“礻”的最后一点下面。
理解“祖先”。出示祖先图片。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指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先人。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吧!
教师板书,学生描红后书写。
教师补充“祖”还可以组很多词,爸爸的父亲叫父。爸爸的妈妈叫做祖母。对我们国家,可以亲切的称呼为祖国。
学生齐读。
▍流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疑问过渡:祖先的摇篮是什么,他们在摇篮里干什么?
请学生打开书本,翻到第23课,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完之后,想一想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小节?(集体校对)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排火车拼读。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几个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谁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该注意的读音?再带领大家读一读。
指名学生提醒读音。
易读错的字:“祖”是平舌音,要读好。“逮”是三声。
2.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序号。一共有几个小节?(4个)
3.想一想:课文中祖先的摇篮指什么?从课文中的哪几小节中知道的。
(祖先的摇篮指原始森林,课文的1、4小节告诉了我们)
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谈话: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真有意思!下面我们也走进这个大摇篮去看看到底有多有意思!
▍流程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一)学习第一小节
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祖先的摇篮。指名朗读。
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原始森林。
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原始森林?(大、无边无际、葱葱绿绿)课文中的词语是——(一望无边)。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树木枝叶繁茂,密的连蓝天都看不见了。随文识字“望”。
“望”: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亡”第三笔要改成竖提。
是啊,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有意思地读一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好感叹句。——学生齐读。
3.照样子,你还能说一说吗?
那( ), 是(鸟儿)的摇篮。
▍流程四:指导书写,全课小结
1.指导书写:
“啊”:中间 “阝”稍窄,起笔最高。
第二课时
▍流程一: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一)学习第二、三小节
谈话:大家猜一猜,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里会做些什么?(学生猜测回答)我们去看看作者是怎么猜想的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指名朗读,随即正音。
学习生字“掏”。
2.出示掏鹊蛋的图片。
提问:怎样是“掏”?你能做做动作吗?(学生做动作),把“掏”换成“拿”行吗?(引导学生做动作,比较“掏”和“拿”。)
出示一窝鸟蛋的图片,理解用手伸进去掏鹊蛋的动作。
“掏鹊蛋”就是把手伸进鸟窝里取蛋,所以“掏”在字典中解释为用手或者工具伸进去取。(再次认读生字“掏”,认读词卡“掏鹊蛋”)
拓展巩固:把手伸进口袋叫做—掏口袋,伸进口袋拿钱叫—掏钱,耳朵痒的时候我们会一掏耳朵。
(3)指名回答:在这段话中,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随机出示: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引导学生观察前两组短语。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相同之处。(动作词加上名词),照着“摘野果”“掏鹊蛋”的短语形式,说说“和野免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两件事情。(预设:追野兔、赛野兔,看蘑菇、赏蘑菇)
你还会说哪些类似的词语?例:掏鸟蛋
出示课后带动作的词语: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 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学生齐读。
(3)指导朗读问句。
出示句子:我想一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指名读)
引导:这些事情都是我亲眼看到的吗,从哪里发现的?(随机聚焦“我想”“可曾”)“可曾”的意思就是可能曾经,是对祖先生活的一种猜想,所以这里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号。(指名再读句子,读出猜测的味道,齐读句子)
词语理解了,咱们想象画面,带着感情读一读吧!
学生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
相机指导:我想——声音要延长些;“可曾”是一种猜测,要读出猜测的语气来。两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3.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那时候孩子们还可能在原始森林里干些什么呢?指名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两个问句。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蔷薇”。
学习“蔷薇”。在书本上找一找蔷薇花在哪里,随机再次认读一“蔷薇”。发现“蔷薇”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草”字头)“草字头”的字一般都和什么有关?(和草或者植物有关)
(3)自由朗读第三小节,读后交流:祖先的孩子可能又做了哪些事情?(预设: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找一找这组短语里的动作词。(逗、采、捉、逮)
逗、逮:(出示生字卡片:逗、逮)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走之底”,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逗”。学习“逮”字。
小结:孩子们在原始森林里自由嬉戏,非常欢快,让我们也欢快地读一读!
学生齐读。
4.仿写练习。
在原始森林里,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什么呢?用上刚才说的短语,试着仿照课文说一说。
引导学生仿照二、三小节进行仿说练习。
(二)学习第四小节
谈话: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孩子们在原始森林里成长,原始森林就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四小节。
指导朗读。
怎样读好“沙沙,沙沙”?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树叶在风吹下轻轻飘动)
整个第四小节都要读得轻一些。
师: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吗?
小结: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就像婴儿的摇篮一样,所以把原始森林称作是祖先的摇篮。
诗歌总结回顾。
大森林,像摇篮,
绿树荫,遮蓝天。
摘野果,掏鹊蛋,
逗松鼠,采蔷薇,
捉蜻蜓,逮蝈蝈,
美好回忆多遥远。
▍流程二:指导书写,全课小结
1.指导书写:
“赛”:“宀”要把中间部分罩住。中间部分的三横要均匀,第三横要写得长,撇捺要舒展。“贝”最后一笔是点。
“摘”:左右等高,右边“冂”写得略宽,里面“古”要写得略小。
“忆”:“乙”的起笔与“忄”的右点起笔齐平。
2.游戏巩固
全课小结,课后巩固。
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巩固提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共8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3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3 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融入想象,尝试表达,朗读第四小节,渗透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