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尼斯,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法国地形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日,巴黎比尼斯( )
A. 正午太阳高度大B. 自转速度快C. 日出较晚D. 白昼略短
2. 南半球有一条河流,河东岸被水冲刷程度比西岸严重,该河的流向是( )
A. 自南向北流B. 自北向南流C. 自西向东流D. 自东向西流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3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略偏北的地方,巴黎纬度高于尼斯,尼斯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大,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包含线速度和角速度,角速度二者相等,线速度尼斯大于巴黎,B错误;巴黎位于尼斯的西边,根据地方时的概念,尼斯的日出时间较早,巴黎日出时间较晚,C正确;该日巴黎的昼长略大于尼斯,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左岸水流速度快,对河岸侵蚀严重。南半球河流东岸被水冲刷程度比西岸严重,说明东岸是左岸,所以该河流是自北向南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3月24日是刚过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白昼越短,南半球相反;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西部主要为安第斯山区,另有多处沿海平原;东部主要为奥里诺科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境内分为三条山脉,山脉中分布着火山,山脉之间有宽大的山间盆地。下图示意哥伦比亚山脉、河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在地质构造上,哥伦比亚西部山间盆地多属于( )
A. 向斜构造B. 背斜构造C. 节理构造D. 地堑构造
4. 哥伦比亚三条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彼此分离扩张B.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C.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彼此分离扩张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境内分为三条山脉,山脉中分布着火山,山脉之间有宽大的山间盆地”,结合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形成的,推知哥伦比亚的山脉多为褶皱构造,在巨大的水平挤压力的情况下形成断层山脉,山脉之间的盆地岩层错位下沉,多为地堑构造,D正确;向斜形成的山地和周边的盆地地势起伏相对和缓,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况且向斜是微观地貌,不会形成如此范围大的山脉和盆地,A错误;背斜构造在未被侵蚀的情况下是山地,被侵蚀后可能形成谷地,但形成的是微观地貌,B错误;该处的盆地形成与节理构造无关,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哥伦比亚三条山脉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而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瓦挤压碰撞的产物,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2023年3月15日至17日,经历了数日持续偏暖、偏早天气的河南迎来了宝贵的春雨,多地出现“三月桃花雪”的特殊景观(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河南在3月15日之前,经历数日持续偏暖、偏早天气的原因是( )
①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②冷锋锋前增温 ③前期受暖气团控制 ④暖锋锋前增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6. 河南此次“三月桃花雪”是由于( )
A. 冷气团南下,偏南暖气流迅速抬升凝结B. 暖气团北上,遇偏北冷气团缓慢爬升凝结
C. 受锋面气旋控制,带来降温和雨雪天气D. 寒潮南下,控制河南地区
【答案】5. C 6.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3月15日至17日,河南迎来了宝贵的春雨,多地出现“三月桃花雪”的特殊景观,说明河南经历了冷锋南下过程。“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②正确;3月15日之前,河南持续偏暖、偏旱,说明河南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少,气温高,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
【6题详解】
此次雨雪天气过程是南下冷空气和较强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结果。15日冷空气南下造成温度骤降,在近地面形成冷空气垫,强偏南暖湿气流挟带的充沛水汽在冷垫上迅速爬升,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降雪。故A选项正确。
【点睛】河南位于中原大地,地形平坦,自古以来就是冷暖气流的交汇地;北方地区南下强冷空气与较强偏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强对流天气;前期河南3月升温迅猛,气温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西北部地形以山区为主,气温较低,(三门峡市)更容易水汽凝结或凝华,此时冷暖交汇便会产生大量降雪。
波斯湾(下图)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与阿曼湾因海水密度和海面高度存在差异,从而在霍尔木兹海峡产生了密度流(上层洋流和下层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波斯湾的特点是( )
A.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 水温较低,密度较大
C. 盐度西北高东南低D. 大气洁净,尘埃较少
8. 霍尔木兹海峡的洋流( )
A. 上层洋流和下层洋流运动方向一致B. 上层洋流向东运动,下层洋流相反
C. 上层洋流流量等于下层洋流流量D. 上层洋流流量大于下层洋流流量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波斯湾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A正确;波斯湾水温较高,B错误;西北部有淡水河流注入,盐度比东南部要低,C错误。周围是热带沙漠,沙尘天气多,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波斯湾的盐度高、密度大、海平面较低,阿拉伯海盐度低、密度小、海平面较高,所以上层洋流从阿拉伯海流入波斯湾向西运动,下层洋流则相反,从波斯湾流出到阿拉伯海,波斯湾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上层洋流从阿拉伯海流入波斯湾的流量大于下层洋流流出流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密度流也称异重流,是海流的一种。在海洋中常见于相邻海盆之间,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密度高,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是形成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东南亚的菲律宾中部,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雨季前),“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自然原因是( )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D. 气候干旱,降水量不足
10.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时间在( )
A. 12~2月B. 9~11月C. 6~8月D. 3~5月
【答案】9. C 10. D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是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应该不是森林破坏,A错误;小山海拔低,热量条件不差,B错误;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粘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只能长草,C正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材料“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可知,褐色“巧克力”出现在当地热季,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是6-9月,10-次年5月是旱季;在雨季前的旱季,即3~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是最热季,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生长有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等,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都较好,小山海拔也不高,长不出树,应该是土层薄,不利于根系发育,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热带季风气候,最热的时候并不是7月,而是雨季前的一个月;降水期间云层厚,会削弱太阳辐射。
山西是西电东送电力输出地之一。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全球首个基于废弃煤矿巷道零排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它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下图为空气压缩储能站工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同是煤炭工业发展,相较于贵州六盘水,山西大同面临主要问题是( )
A. 易水土流失B. 水资源短缺C. 距市场较远D. 易地面沉降
12. 山西大同发展空气压缩储能项目的主要目的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转换过剩火电②光电季节变化大,发电不稳定
③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不足的状况④进行削峰补枯,提高用电效率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贵州六盘水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山西大同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发展煤炭工业,水资源短缺,B正确;水土流失、距市场较远、地面沉降,属于两地共同面临的问题,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山西大同火电不过剩,发展空气压缩储能是为了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①错误;光电季节变化大,发电不稳定,②正确;发展空气压缩储能项目,能够满足西电东送用电需求,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不足的状况,③正确;储能工程可以削峰补枯,提高电力的稳定性,提高用电效率,④正确。故选C。
【点睛】山西省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位于冬季风南下要冲,且该地区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山谷和山口常常形成了天然的风道,具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利用风能发电具有潜力。同时,山西省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较高的太阳能利用潜力。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下面题。
13.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
A. 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B. 贵州、陕西、山东——西部地区
C. 河南、福建、上海——东部地区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14. 我国推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浙江不属于东北地区,A错误;山东不属于西部地区,B错误;河南不属于东部地区,C错误;安徽、湖南、山西都属于中部地区,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主要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区的承载能力,这项措施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单纯的财政补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地区的承载力,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力度,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才能提高地区的接待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其次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保护产品不受外部产品冲击,也会影响对外开放的程度,与西部大开发政策不相应,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西部经济地带: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
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晴隆县,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县以村为单位划分休耕区,呈现出“北”“中”“南”三大主要集聚区,其中以中部和北部最为集中。图示意晴隆县休耕地三大主要集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晴隆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有( )
①雨季暴雨频发②土质比较疏松③热带草原广布④地形山高谷深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16. 晴隆县中、北部休耕地集中,说明该县中北部( )
A. 生产规模大,城镇化水平低B. 耕地利用强度大,生产力退化
C. 耕地后备资源少,分布零散D. 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落后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通过材料可知,晴隆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脆弱,④正确;当地是季风气候,因此雨季暴雨频发,结合当地的山高谷深的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生态环境脆弱,①正确;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土壤瘠薄,但是不是疏松,②错误;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热带草原,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休耕会使土壤的费力得到回升,晴隆县中北部的休耕地比较多,说明当地耕地的开发力度大,使用强度大,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因此B答案符合题意;当地是山地地形,因此生产规模不大,A错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更应该多利用土地,而不是休耕,C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当地的生产技术落后,D错误。故选B。
【点睛】休耕可以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的转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省霍州市曾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一度面临“煤竭而衰”的困境。2011年,霍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材料二:随着我国“煤改气”能源消费政策的推行,我国煤气、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仍是煤气、天然气消费的主力,华北地区是全国消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材料三:图为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分布图。
(1)列举霍州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表现。
(2)简述我国实施“煤改气”政策对华北地区的积极影响。
(3)指出图中河北能参与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来的优势
【答案】17. 资源枯竭,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替代性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人口增多。
18. 为华北地区提供充足燃料,缓解能源短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优化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9. 位置临近,有便捷的运输;土地广阔,地价低廉;煤、铁、盐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有优惠的地方政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霍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煤改气”能源消费政策的推行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表现、“煤改气”政策对华北地区的积极影响、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霍州市是依托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由于长期资源消耗,资源枯竭,替代性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人口增多。
【小问2详解】
我国实施“煤改气”政策对华北地区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华北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华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与能源;缓解华北能源短缺问题;促进华北地区工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小问3详解】
河北紧邻北京和天津,位置临近,有便捷的运输;河北面积较京津大,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和天津,有广阔的土地,且地价低廉;河北煤、铁、盐等资源较为丰富;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多,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有优惠的地方政策支持。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地带,人迹罕至,这里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戈壁红驼的红骆驼。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高大,胃内能储水,可三周不喝水,背上的驼峰储存脂肪,可整月不进食。戈壁红驼性情温和,是游走性生物,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的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下图分别为戈壁红驼景观图和戈壁红驼分布区域。
材料二:梭梭林是强旱生植物,生命力强,是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梭梭林总和骆驼相互依存,但草原之灾——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材料三:“沙地是个宝”,沙地并不等同于沙漠,沙地的植物生长量比草原还多,长有许多灌木,沙地没有白灾(白灾指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灾害。白灾时地面往往结成冰壳,牲畜不但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也没有黑灾(指冬季草原牧区因积雪少或没有积雪,牲畜缺乏饮水而引起的灾害),由此沙地成了牧民眼中的香饽饽。
(1)简述图中戈壁红驼分布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当地牧民说戈壁红驼是草原五畜(骆驼、马、牛、绵羊和山羊)中最能涵养生态的一种,在这里,戈壁红驼不是环境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结合材料,分析牧民这样说的原因。
(3)内蒙古冬季漫长而苦寒,为保证人畜安全过冬,有条件的牧民往往把过冬的牧场选择在沙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沙地为何是理想的过冬牧场。
【答案】(1)位于阴山以北,中蒙边境以南;地形以(戈壁)高原为主;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
(2)戈壁红驼以沙生植物的枝叶为食,正好为沙生植物平茬剪枝,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红驼为游走性生物,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戈壁红驼体型高大,吃梭梭林枝叶时可以踩踏老鼠的沙窝,有利于减轻鼠害。
(3)沙地多灌木,冬季能为牲畜提供饲料;沙地灌木较高大,不易被积雪掩埋,方便牲畜啃食;沙山挡风,冬季较温暖,有利于牲畜越冬;沙地存雪,白灾年份阳坡雪先融化,黑灾年份阴坡存雪,可以缓解冬季牧民饮水问题。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红骆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特征、红驼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驼分布区位于阴山以北地区,在中国和蒙古国边境以南;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较贫瘠,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地形以高原为主。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一可知,红驼爱啃食荒漠中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说明其以沙生植物的枝叶为食,正好为沙生植物平茬剪枝,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且红驼为游走性生物,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还能起到改善土壤捉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据材料二可知,“草原之灾”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而红驼体型高大,啃食梭梭林枝叶时可以踩踏老鼠的沙窝,因而有利于减轻鼠害。所以说红驼不是这里环境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能够维护该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三分析可知,沙地植物生长量比草原更高,长有许多灌木。这样冬季则能为牲畜提供饲料;且沙地灌木较高大,不易被积雪掩埋,方便牲畜啃食,不易受白灾影响;沙山能够阻挡冷空气,冬季相对较温暖,有利于牲畜越冬;沙地存雪,白灾年份阳坡雪先化,黑灾年份阴坡存雪,还可以缓解冬季牧区饮水问题,保证牲畜充足的水源。因此沙地是牧区牲畜理想的过冬牧场。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崖沟红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脉深处,谷壁陡峭,谷中有谷,是典型的叠谷地貌(下左图)。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古时村民多自给自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该村现有村民约800人。1982年,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从山顶上挂下绳索,在山腰间开凿,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奇险的挂壁公路(下右图)。公路多贴壁而凿,悬于半山腰,每隔十余米开有侧窗,现已成为太行山景区的一部分。
(1)推测红岩大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古村民选择在锡崖沟村定居的原因。
【答案】(1)早期该地地势低,流水搬运、堆积、固结形成红色砂岩;而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地,岩石垂直裂隙发育,流水下蚀,形成峡谷;而后地壳较为稳定,流水侧蚀拓宽,形成宽谷;而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叠谷地貌等。
(2)地处大山深处,地势险恶,便于避难安居;谷中平地较大,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河流汇集,水源充足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锡崖沟红岩大峡谷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地质地貌形成过程、聚落与交通线路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可知,红色砂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说明早期该地地势低,流水搬运、堆积、固结形成红色砂岩;要形成大峡谷,已形成的红色砂岩要抬升形成高地,根据材料“岩石垂直裂隙发育”,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地处湿润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显著,顺岩石裂隙,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根据图文材料,谷中有谷,且上部宽下部窄,说明形成峡谷后,地壳较为稳定,流水侧蚀拓宽,形成宽谷;而下部的窄谷是流水下蚀形成,说明形成宽谷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叠谷地貌。
【小问2详解】
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根据材料“锡崖沟红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脉深处,谷壁陡峭······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古时村民多自给自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可知,说明锡崖沟地势起伏大,地势险恶,锡崖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受外来影响小,尤其是受战争影响小,便于避难安居。根据材料“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可知,锡崖沟村地处谷中平地,土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便于发展农耕种植业。谷地中河流汇集,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根据材料“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可知,当地石材丰富且易于开采,可以就地取材,修建房屋。地处深山峡谷中,人类活动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少,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多样,生存物资有保障。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主要河流中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等,它们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再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有两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
材料二图为北京周边主要河流分布简图。
(1)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简述判断依据。
(2)北京城市规划中将西部、西北部规划为水源涵养地,说出其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3)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潮白河对地理环境的意义。
【答案】(1)海陆间(或大);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2)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腾。
(3)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周边主要河流分布简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为外流区;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所以密云水库的水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北京城市规划中将西部、西北部规划为水源涵养地,禁止破坏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植物蒸腾量大,下渗量大,地下径流多,地表径流减少。
【小问3详解】
潮白河的流水作用会形成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塑造地表形态,河流入海会将泥沙等物质带入海洋,为海洋输送物质,能将流域内的地表水汇集,为该区域提供水资源。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B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荷兰易遭受雨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