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综合检测提高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典型易错题(沪教版)(月考)
展开这是一份第1-2单元综合检测提高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典型易错题(沪教版)(月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数轴上,﹣13在﹣18的( )边。
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
2.把﹣1,﹣3,0,2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3<﹣1<0<2 B.﹣1<﹣3<0<2C.0<﹣1<﹣3<2
3.一个山庄在海拔米处,就是这个村庄的位置( )。
A.比地平线高米B.比山脚高米C.比海平面高米
4.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5cm,记作“0”,那么小华身高144cm,应记作( )。
A.﹢144cmB.144cmC.﹣1cm
5.水库的正常水位为0,夏天干旱时,水库需放水灌溉田地,水位下降30厘米。雨季时,水库中的水增多,水位上升20厘米 , 则应分别记作( )。
A.﹣30,﹢20B.﹢30,﹢20C.﹣30,﹣20D.﹢30,﹣20
6.如果运动员编号的末尾用“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如四年级2班15号男生运动员的编号为42151,那么四年级5班的9号女生运动员的编号应该是( )。
A.45192B.45091C.45092
7.下面的话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从﹣1℃上升1℃后是0℃
B.小数的小数部分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C.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
D.大于3.4小于3.6的一位小数有19个
8.比﹣5℃更高的温度是( )。
A.﹣6℃B.﹣10℃C.0℃D.﹣5.6℃
二、填空题
9.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我国的城市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高于海平面3658米,记作 米;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海,低于海平面480米,记作 米.
10.在-1.2、3.7、+4.5、0、-3.75、101、6这些数中,正数有( )个,负数有( )个。
11.在30与0.3的末尾都添上一个0后,差是 .
12.军军家的长方形餐厅,长是3.6米,宽是3米,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至少需要( )块方砖。
13.在数轴上离开原点5个单位长度的自然数是( )。
14.在同一数轴上,A点表示1,B点到A点距离为2,B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15.离开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数是( )。
三、判断题
16.最小的正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
17.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18.最大的负整数大于最小的正整数。( )
19.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20.电梯上升6层记作+6层,那么电梯下降4层记作﹣4层。( )
21.因为10比1大,所以﹣10也比﹣1大。( )
22.比较﹣2和﹢2,﹢2更接近0。( )
23.方程x+4=8的解是x=4。( )
四、计算题
24.直接写得数。
4.4÷0.11= 0×78.12= 1.6×2.5= 12.5×8=
1.24+7.6= 2.4×0.5= 5.5×2= 2.54×5=
1.2+8.76= 10÷2.5= 4×0.28= 32.4-4×1.25=
25.列竖式计算。
7.07×5= 4.65÷1.5=
26.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3.28+4.6×3.28-3.28 [0.783+0.75×(0.55-0.15)]÷19
6.4÷12.5 78.9×1.01 5.4÷[2.6×(3.7-2.9)+0.62]
27.解方程.
(1)4.4x+0.4=5.2x (2)9(x -2.4)=50.4
28.估测下图的面积。
五、作图题
29.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0.5、﹣1.4、﹣3.5、1.5、3。
30.在数轴上找出距离原点2.5个单位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表示。
六、解答题
31.奶奶在甲、乙两个米桶中分别存放了一些大米。从甲桶中取出4.35千克大米放入乙桶后,还比乙桶多1.32千克,原来甲桶比乙桶多多少千克?
六(3)班平均体重为33.5千克,以超出平均体重为正,低于平均体重为负,小红的体重记为+4.4千克,小丽的体重记为﹣2.6千克,小超的体重记为+6.6千克,小敏的体重记为﹣3.9千克。四人的实际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
33.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沿途停靠载客数量记录如下表:
公共汽车从E站开出时车上有多少人?
34.有一块梯形稻田,上底为2.4米,下底长4.6米,高为3米。每平方米产水稻3千克,这块稻田能收割水稻多少千克?
我们教室的宽是6.2米,长是宽的3倍,我们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6.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后,途中经过6个停靠站,最后到达终点站。下表记录了这辆公共汽车全程载客数量变化情况(上车记为正数、下车记为负数)。
(1)中间第几站上车人数最多?中间第几站下车人数最多?
(2)中间的6个站中,哪个站没人上车?哪个站没人下车?
(3)算一算:从中间第2站开出,车上有多少人?中间第5站呢?
(4)你还有什么发现?
起点站
A站
B站
C站
D站
E站
…
上下车人数
+16
+5
-2
+1
+6
-5
…
停靠站
起点站
中间
第1站
中间
第2站
中间
第3站
中间
第4站
中间
第5站
中间
第6站
终点站
上下车
人数
+15
-3
+6
-4
+2
0
+4
-5
+1
-7
+5
-5
0
-9
参考答案:
1.B
【分析】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数轴上原点(0点)的左边是负数,从原点(0点)向左分别是﹣1、﹣2、﹣3、﹣4、﹣5、﹣6、…右边是正数,从原点(0点)向右分别是﹢1、﹢2、﹢3、﹢4、﹢5、﹢6、…由此可见,在数轴上,﹣13在﹣18的右边。
【详解】数轴上,﹣13在﹣18的右边。
故答案为:B。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A
【详解】正数>0>负数,几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越大的负数越小,由此可得﹣3<﹣1<0<2。
故答案为:A
3.C
【详解】略
4.C
【分析】用145厘米减去144厘米,求出小华身高和“0”的差距。又由于144<145,所以小华身高144cm,应记作负数。据此解题。
【详解】145-144=1(厘米),所以小华身高144cm,应记作﹣1cm。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负数的应用,表示比“0”还少的量记为负数。
5.A
【分析】水位下降记作负,水位上升记作正,据此解答。
【详解】水位下降30厘米记作:﹣30厘米;
水位上升20厘米记作:﹢20厘米。
故答案为:A
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学生应理解掌握。
6.C
【分析】编号从左往右第1位表示的是年级,第2位表示的是班级,第3位到第4位表示的是号数,第5位表示的是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依此填空。
【详解】四年级5班的9号女生运动员的编号应该是45092。
故答案为:C
熟练掌握数字编码问题中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A
【详解】A、﹣1℃+1℃=0℃,A正确;
B、例如2.03,若在小数部分添上一个0或去掉一个0即变成2.003和2.3,大小就变了,所以小数的小数部分添上或去掉若干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C、0.01×10=0.1,即10个十分之一是1;所以“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的说法是错误的;
D、大于3.4小于3.6的一位小数有1个,即3.5,所以“大于3.4小于3.6的一位小数有19个”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
8.C
【分析】求比﹣5℃更高的温度,说明所求的温度要比﹣5℃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6℃<﹣5℃,不符合题意;
B.﹣10℃<﹣5℃,不符合题意;
C.0℃>﹣5℃,符合题意;
D.﹣5.6℃<﹣5℃,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掌握正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 3658 -480
【分析】
【详解】正负数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就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由此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填空即可.
10. 4 2
【分析】比0大的数叫正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据此解答。
【详解】在-1.2、3.7、+4.5、0、-3.75、101、6,这些数中3.7、+4.5、101、6比0大;-1.2、-3.75比0小;所以这些数中正数有4个,负数有2个。
故答案为:4;2
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概念,解题时要明确正数>0>负数。
11.299.7
【详解】30后面添上一个0是300,0.3后面添上一个0是0.30,300﹣0.30=299.7。
12.30
【分析】把需要方砖的块数设为未知数,等量关系式:每块方砖的面积×方砖的块数=长方形餐厅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至少需要x块方砖。
6分米=0.6米
0.6×0.6×x=3.6×3
0.36x=10.8
x=10.8÷0.36
x=30
所以,至少需要30块方砖。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3.5
【分析】非零自然数在原点的右侧,从原点往右5个单位是5。
【详解】在数轴上离开原点5个单位长度的自然数是5。
故答案为:5
考查了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14.-1或3
【详解】由在同一数轴上,A点表示1,B点到A点距离为2,分别从当B在A的左侧时与当B在A的右侧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15.﹢3、﹣3
【分析】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即表示这个点所对应数的绝对值,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得:离开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3,又绝对值是3的数是±3.
故答案为:﹢3、﹣3
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意义,解题时画出数轴更容易解答。
16.×
【分析】比0大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正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都在数轴上0的右边;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都叫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1不是最小的正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注意正数与正整数的区别(正数有无数个,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17.√
【详解】主要考查了对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
18.×
【分析】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零点左边所表示的数都是负数,在0点右边所表示的数都是正数,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负数<0<正数,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详解】负数<0<正数,所以最大的负整数不可能大于最小的正整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掌握正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
【分析】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详解】1是正数。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正负数的认识。
20.√
【详解】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上升记为正,则下降就记为负,由此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21.×
【分析】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先按正数比较出大小,正数小的前面添上“﹣”号反而大;正数大的前面添上“﹣”号反而小;据此进行判断。此题考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要看清正负号,再按照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详解】因为10比1大,
所以﹣10比﹣1小。
故答案为:错误。
掌握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
【分析】数轴中,判断两个数谁更接近0是判断两个数与0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详解】在数轴上,﹣2在0的左边两小段处,﹢2在0的右边两小段处,﹣2和﹢2距离0都有两小段,所有﹣2和﹢2与0的距离是相同的,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4即可。
【详解】x+4=8
解:x+4﹣4=8-4
x=4
所以方程x+4=8的解是x=4,
所以题中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
24.40;0;4;100
8.84;1.2;11;12.7
9.96;4;1.12;27.4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除法运算法则直接写出得数即可。
【详解】4.4÷0.11=40 0×78.12=0 1.6×2.5=4 12.5×8=100
1.24+7.6=8.84 2.4×0.5=1.2 5.5×2=11 2.54×5=12.7
1.2+8.76=9.96 10÷2.5=4 4×0.28=1.12 32.4-4×1.25=32.4-5=27.4
口算类题目,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和数据。
25.35.35;3.1
【分析】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运算中,乘得的积要点小数点时,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积点上小数点后,末尾有0应当划去。
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详解】7.07×5=35.35 4.65÷1.5=3.1
26.32.8;0.057;
0.512;79.689;2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再次计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中括号外的除法。
(3)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将被除数、除数同时乘8,进行简算;
(4)将1.01看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再次计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中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6.4×3.28+4.6×3.28-3.28
=(6.4+4.6-1)×3.28
=10×3.28
=32.8
[0.783+0.75×(0.55-0.15)]÷19
=[0.783+0.75×0.4]÷19
=[0.783+0.3]÷19
=1.083÷19
=0.057
6.4÷12.5
=(6.4×8)÷(12.5×8)
=51.2÷100
=0.512
78.9×1.01
=78.9×(1+0.01)
=78.9×1+78.9×0.01
=78.9+0.789
=79.689
5.4÷[2.6×(3.7-2.9)+0.62]
=5.4÷[2.6×0.8+0.62]
=5.4÷[2.08+0.62]
=5.4÷2.7
=2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简算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要细心。
27.x=0.5;x=8
【详解】略
28.26.04m2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图形的面积相等于上底是3.6m,下底是4.8m,高是6.2m的梯形面积,根据梯形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3.6+4.8)×6.2÷2
=8.4×6.2÷2
=52.08÷2
=26.04(m2)
29.图见详解
【分析】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原点的左边是负数,单位长度是1,从原点向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分别是﹣1、﹣2、﹣3…;右边是正数,从原点向右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分别是1、2、3…,据此解答。
【详解】作图如下:
本题是考查数轴的认识,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0.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原点向左2.5个单位是﹣2.5,原点向右2.5个单位是﹢2.5。
【详解】如图所示
此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数,原点左面的是负数,右面的是正数。
31.10.02千克
【分析】从甲桶中拿出 4.35 千克放入乙桶,甲桶减少4.35 千克,乙桶增加 4.35 千克,甲桶比乙桶多了 8.7千克,用8.7千克加上还比乙多的 1.32 千克即可。
【详解】4.35×2+1.32
=8.7+1.32
=10.02(千克)
答:原来甲桶比乙桶多10.02千克。
此题等量关系要求学生要弄清题意,从从甲桶中取出4.35千克大米放入乙桶后,还比乙桶多1.32千克入手逆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小红37.9千克;小丽30.9千克;小超40.1千克;小敏29.6千克
【分析】根据六(3)班平均体重为33.5千克,以超出平均体重为正,低于平均体重为负,分别用33.5加上四人的体重记数,求出它们的实际题重是多少千克即可.
【详解】小红的实际体重为:
33.5+4.4=37.9(千克);
小丽的实际体重为:
33.5﹣2.6=30.9(千克);
小超的实际体重为:
33.5+6.6=40.1(千克);
小敏的实际体重为:
33.5﹣3.9=29.6(千克).
答:小红的实际体重为37.9千克,小丽的实际体重为30.9千克,小超的实际体重为40.1千克,小敏的实际体重为29.6千克.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运算.
33.16+5-2+1+6-5=21(人)
【详解】略
34.31.5千克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求出梯形稻田的面积,再用梯形稻田的面积×3,即可求出这块稻田能收割水稻的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2.4+4.6)×3÷2×3
=7×3÷2×3
=21÷2×3
=10.5×3
=31.5(千克)
答:这块稻田能收割水稻31.5千克。
本题考查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熟记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115.32平方米
【分析】根据题干求出教室的长是6.2×3=18.6米,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6.2×3×6.2
=18.6×6.2
=115.32(平方米)
答:我们教室的面积是115.32平方米。
36.(1)第1站;第5站 (2)第6站;第3站 (3)16人;14人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3单元综合检测提高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典型易错题(沪教版)(月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单元综合检测提高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典型易错题(沪教版)(月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单元综合检测提高卷-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典型易错题(沪教版)(月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