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第36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
展开1[2022广东·6,2分,难度★★☆☆☆]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D.d、f是植食动物
【解析】 图中食物网包含的食物链有a→f、a→d→e→f、a→d→e→c、a→c、b→f、b→c。a、b处于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d处于第二营养级,是植食动物;e处于第三营养级,是肉食动物;c、f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也可以处于第四营养级,是杂食动物。C正确。
2[2022湖南·8,2分,难度★★★☆☆]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 该种养模式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提醒】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B项正确。捕食为种间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为同一物种,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不是捕食关系,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3[2021湖南·4,2分,难度★★★☆☆]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B.图中a点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食草动物进入早期,食物充足,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值为食草动物短时间内出现的最大数量,不能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B项错误;在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食草动物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进而使食草动物因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最终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项正确。
4[2020海南·5,2分,难度★★★★☆]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如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为1.6%,净初级生产效率为76.6%,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和净初级生产效率分别为1.2%和84.9%,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于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高于玉米地的,A错误;在题中4个生态系统中,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若入射太阳能相同,则玉米地制造的有机物质最多,B正确;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分别为22.3%和21.0%,与玉米地的呼吸消耗率(23.4%)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的呼吸消耗率(15.1%),C正确;与玉米地和荒地相比,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这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
5[2023广东·13,4分,难度★★★★☆]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解析】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水体中N、P等无机盐含量增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增加,A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一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中仍处于主要地位,B正确;分析可知,有的浮游动物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C错误。
6[2022河北·18,3分,难度★★★★☆](多选)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真菌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模式下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依然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该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7[2023新课标·33,10分,难度★★★☆☆]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图,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 ;②是 ;③是 。 (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1点即可)。
【参考答案】 (1)水鸟同化(1分) 呼吸作用(1分) 分解者分解(1分) (2)水鸟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分)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分) (3)不要近距离观赏、不要追赶或伤害水鸟、不要乱扔垃圾、不用闪光灯拍照等(合理即可,2分)【解题思路】 (1)水鸟摄入的能量,一部分流入其体内,即水鸟同化,另一部分未被同化,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水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粪便和遗体残骸会被分解者分解。(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3)在观赏水鸟时,应该采用远观的方式,不要近距离观赏,以免干扰水鸟;要尊重鸟类,不应该追赶或者伤害它们;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以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在拍摄水鸟时也要注意,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以免惊扰到水鸟。
【考情速递】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该题展现水鸟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的画面,在引导考生提升审美素养,给予美的联想的同时,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生态位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此外,羽毛艳丽的水鸟吸引游客观赏,要求考生从保护鸟类的角度分析在观赏水鸟时的注意事项,引导考生养成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8[2021山东·24,10分,难度★★★★☆]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2分)(2)2 488 6.3 不能(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2分)(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分)【解题思路】 (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2)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M同化的能量-M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3 281+2 826-3 619=2 488[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同化的能量÷M同化的能量×100%=386÷(3 281+2 826)×100%≈6.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3)海带和小型浮游植物均属于生产者,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海带和小型浮游植物之间的竞争会加剧,会使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4)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运用到海水立体养殖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应当考虑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以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获得较高的收益。
9[2021河北·22,9分,难度★★★★☆]关注环保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1分)(1)物种组成 次生(2)“S” 环境容纳量(3)温度升高导致生物呼吸散失的能量增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2分)(4)有机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分)【解题思路】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池塘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故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3)温度升高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呼吸散失的能量增加,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积累的有机物减少,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10[2022辽宁·23,11分,难度★★★★☆]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情境进行考查,着重培养责任与担当素养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回答下列问题:(1)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 和 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2)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主要原因是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 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 。 (3)为促进受损湿地的次生演替,提高湿地蓝碳储量,辽宁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该工程应遵循 (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 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4)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 kg·hm-2、芦苇阶段为3 367.2 kg·hm-2,说明在 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 (5)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蓬、芦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 ,原因是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二章实验与探究第42练教材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二章实验与探究第42练教材实验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二章实验与探究第43练实验设计及分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第十二章实验与探究第43练实验设计及分析课件,共29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长句训练6生物与环境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长句训练6生物与环境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教学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素材变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