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内容 “地球的自转”现象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本册教材紧接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的又一重要基础性知识,对后面天气与气候,地球的公转等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再加上刚刚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且对于地球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与地球的运动、昼夜的交替、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该内容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而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学习本节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特征。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认识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
⑶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
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基本特点。
五、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七、教学用具: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地球东升西落画面。
情景引入:我们的地球就像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载着我们在太空中遨游,今天我们和地球飞船一起旅行,探寻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但我们为什么每天都看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
欣赏视频中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思考并回答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
通过图像感性认识来认识地球自转。播放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
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转有什么关系?结合学习任务单上探究一的步骤探究太阳东升西落原因。
认真听讲。
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探究一: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引导完成探究一,并强调注意事项。
工具:
方向标1张、小人模型1个、地球仪1个、太阳平行光板1个
注意事项:
1、小人就代表了自己所处的位置。
2、太阳离地球距离十分遥远,可以把太阳光看作平行光。
3、太阳平行光线板代表太阳,我们以太阳为参照物,必须保持相对静止不动。并且其光线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若向上或是向下都是错误的。
学生两人一组结合实验步骤完成并回答探究一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
刚才同学们都利用地球仪演示过地球的自转,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每人轮流认真运用手中的工具演示地球自转一遍。
通过实际操作演练,自主参与知识构建,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地球的自转。
探究二:地球自转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flash,引导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提醒可以用右手握拳帮助记忆。
观察并总结。
方向:自西向东;
中心: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1天(24小时)
培养读图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在地球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运动,方向有何不同,并指导学生将方向落实到图上。强调不管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是自西向东自转。
学生小组演示在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运动方向,并且总结北极上空表现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完成探究二内容。
1、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除了太阳东升西落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月球每天东升西落等。
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视频。
观看视频。
启发:地球每天不停自西向东自转,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而要从一些现象中去发现?举例乘车时窗外景观后移。
地球太大了,我们跟着地球一起运动。
培养学生运用迁移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过渡
地球自转还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影响?(从刚才同学回答中引出昼夜更替)
认真听讲。
探究三:昼夜更替的原因
关于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这部分知识,同学们已经回去学过相关微课,完成了探究三的作业。现在再学习一遍微课内容,检查探究三答案。教师点评。
学生认真复习微课,检查探究三答案,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1、手拉手背对地球仪围成一个大圈,想象自己站在赤道上;
2、讲台上的老师作为太阳;
3、大圈一起走动模拟地球的自转,思考自己所处的时段。
学生游戏,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寓教于乐,认识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认识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
过渡
肯定微课学习效果。游戏中,同一时刻,有的同学处于白天,有的同学处于黑夜,也就是说地球自转还给地球表面带来了时间差异。
认真听讲
探究四:时间差异的产生
小组讨论探究四内容:北京的畅畅想要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什么时候合适呢?
散发:在同一时刻,姨妈(美国纽约)和畅畅(中国北京)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认真思考书本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常识积累能力。
归纳总结
提问: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结合板书梳理知识点逻辑。
学生总结反思所学内容,同桌之间互相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继续完成《地球的自转》学习任务单。
2、填充图册P7 (1)(2)(3)。
认真做练习
巩固知识,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
布置作业
预习《地球的公转》,学习地球的公转微课,完成相应预习作业。
九、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获奖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