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大洲和大洋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认识地理环境的起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
教材从认识地球入手,通过地图和数据资料明确了海陆分布特点,描述了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力图培养学生阅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建立系统的空间地理概念,形成完善的地理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空间概念尚未形成,加上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而且教学内容距其生活较远,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创建一种动力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3)借助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线,再通过绘制大洲和大洋简图,明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立体空间思维和描述图片的活动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绘制大洲和大洋简图的实践中,潜移默化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勇于质疑探索、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2、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五、主要教学手段
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地球仪,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八、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九、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设计意图】使本节内容简单明了,容易构思出本节课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以图为本,地图是辅助地理学习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好地图是简化知识、记忆知识的简捷途径,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加加林与地球的对话,引出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观看图片,并简述图片的内容。
探究新知
一、地球?水球?
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通过图片提问“现在的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如何呢?”进行过渡。
多媒体出示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猜测谁是第一个看到地球面貌的人,并出示加加林人物图片,通过加加林对地球的的叙述“地球更像水球”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地球?水球?”这一标题。
小组讨论: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并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我们生活的“地球”如果从海陆面积比例来说,应该叫做“水球”,由于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叫“地球”。
2.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通过“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吗?”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验证“地球看上去更像水球”这一说法。
自主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读图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承转: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海陆分布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分析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
展示:南北半球图,
引导学生分析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陆地。
多媒体展示“北半球与南半球”,“东半球与西半球”两幅地图的分析验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
小组讨论,读图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3)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多媒体展示“陆半球与水半球”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对手中地球仪的进行划分,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多媒体展示“半球海陆百分比”表格,并再次验证“无论怎样划分,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自主探究,读图分析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通过“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并将探险家名称与其做出的的贡献连线,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介绍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主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通过“你知道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划分的吗?”进行过渡,梳理大陆、岛屿、半岛、群岛、海、洋、海峡与大洲和大洋间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教材图2.5,引导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文字提示,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等概念。
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配合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自主思考,观察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的形状特征,并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以及群岛。
1.七大洲
(1)名称、轮廓、面积
多媒体展示“七大洲的轮廓与面积”图,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以及七大洲的面积排序。
帮助学生归纳口诀:“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排序。
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
识图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识别七大洲。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自主归纳总结七大洲的名称、轮廓特征、面积排序情况,学会根据轮廓特征识别七大洲。
1.七大洲
(2)位置、分布
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图,通过五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
小组讨论,总结七大洲的分布规律,学会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
1.七大洲
(3)分界线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并以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例,说明洲界的划分原则。
多媒体展示“大洲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手中的地球仪器及恰当的地图,找出其他大洲的分界线。
大洲界线连连看:通过一组连线题帮助学生总结各大洲的分界线。
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大洲的划分原则,并根据手中的地球仪和地图,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找出七大洲间的分界线。
2.四大洋
(1)名称、轮廓、面积
引导学生根据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四大洋的名称、面积排序。
展示“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图”分析四大洋的轮廓特征,帮助学生学会根据面积及轮廓特征识别四大洋。
自主观察四大洋图片,知道四大洋的名称,了解四大洋的面积特征。
2.四大洋
(2)位置、分布
引导学生根据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四大洋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及四大洋。
练习:根据大洲与大洋的轮廓判断分别是什么大洲与大洋。
识图小窍门:展示几幅地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识图小窍门。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四大洋的分布特征,学会总结读图的规律。
归纳
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课知识网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归纳、梳理知识点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巩固
练习
课堂练习
通过一组选择、填图、拼图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讲解展示。
布置
作业
绘制七大洲轮廓简图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分布图。
自主绘制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水球?,七大洲和四大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洋与陆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