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练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二)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二),共8页。
[学业达标]小明的爸爸、妈妈原来都是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后来小明的爸爸到北京工作。小学时的每年暑假,小明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9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小明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21年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大学。小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完成1~2题。1.小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 ③考入上海某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小明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1.B 2.B 解析:第1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和考入上海某大学由于时间长属于人口迁移,②③正确。故选B。第2题,其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之一是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北京属于特大城市,城市问题不少。B项符合题意。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3.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二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东北 ④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素质C.人口年龄 D.人口容量5.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东北“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荒漠绿洲文化 ④华北平原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D 4.D 5.C 解析:第3题,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是由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①错误;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是受水源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劣,②正确;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边疆属于政治因素影响,③错误;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属于自然灾害的影响,④正确。故选D。第4题,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和人口年龄都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故选D。第5题,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各地区文化存在差异。京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沪位于长江入海口,为江南水乡文化,故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②④正确。故选C。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长寿的国家,也是生育率极低的国家,目前该国政府拟通过吸引更多女性和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填补空白,而非借助移民。下图示意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四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6~8题。6.四条曲线中,能反映日本老龄人口变化的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7.未来日本从业者严重短缺的行业是( )A.美容业 B.护理业C.采矿业 D.时装业8.与美国、德国、英国相比,日本移民迁入量很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资源短缺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6.D 7.B 8.A 解析:第6题,从图文信息中可知,“长寿”“生育率极低”说明日本老龄化严重,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非借助移民”说明日本老龄化变化波动较小。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当时的高出生率也使得20世纪50—60年代老龄化现象较轻。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丁线波动最小,发展最快,可推测该线反映了日本老龄化的变化趋势。故选D。第7题,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青壮年劳动力少,因而护理业劳动力缺口大增,B正确;美容业和时装业主要针对青壮年,为第三产业,由于该年龄段人口规模呈减少趋势,劳动力不会严重短缺,A、D错误;日本矿产资源匮乏,以加工型工业为主,采矿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一直不大,C错误。第8题,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目前都面临老龄化的困扰,只有日本移民迁入量少,因而可确定是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A正确;日本资源短缺,但科技发达,经济较强,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少,B错误;日本经济、文化发达,是促进人口迁入的有利因素,C、D错误。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运被称作“最大规模周期性人口迁移”。2023年春运从1月10日持续至2月18日,为期40天。材料二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方向和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现阶段人口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增大,东部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人口流动的影响应从迁入区和迁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对于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城镇化水平,但也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也会造成劳动力流失。答案:(1)方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对迁入区的有利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城镇化水平;对迁入区的不利影响: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迁出区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对迁出区的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流失。[能力提升]“空巢青年”是指农村进城打工及大城市中奋斗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由于流动性强,“空巢青年”比例过高会影响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农村地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即农民将耕地承包、流转给农场,农场统一规模化经营的模式)的实施。据此完成10~11题。10.“空巢青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转变B.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C.男女性别比例失调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1.在我国“空巢青年”分布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大城市B.东部沿海农村地区C.西部内陆大城市D.西部内陆农村地区10.B 11.A 解析:第10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青年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更多,工资待遇较好,能够给青年人创造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B正确。社会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主要的原因,A错误。空巢青年主要是进城打工的人,男女比例失调与空巢青年关系不大,C错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与老年人有关,D错误。第11题,年轻人毕业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生活理想与现实追求,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打拼,东部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机会多,A正确,B错误;西部地区相比较而言,比东部沿海城市机会较少,吸引青年的能力暂时不强,C、D错误。反向春运,是和以往年轻人回父母家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近几年,我国反向春运客流不断增长。据此完成12~13题。12.反向春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交通方式改善 B.家庭结构剧变C.返乡成本增加 D.家庭收入提高13.反向春运能够( )A.增加人口流动数量 B.缓解春节用工难C.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D.缓解农村老龄化12.C 13.B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可错开春运高峰,并且和春运人口主要流向相反,票价较便宜,因此可以节约交通成本,而春运期间子女返乡一票难求,返乡成本增加,故催生了反向春运,C正确;反向春运和春运的交通方式几乎一致,A错误;反向春运家庭成员未发生变化,家庭结构亦未变化,B错误;家庭收入提高与反向春运关系不大,D错误。第13题,反向春运是老年人流动,与之前的春运相比,并不能够增加人口流动数量,A错误;老年人是去子女工作地过年,春节过后还是要返回老家,不能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和缓解农村老龄化,C、D错误;年轻人没有返回家乡,因此可以缓解所在城市的春节用工难问题,B正确。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1)分析材料一,指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2)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永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学业达标]小明的爸爸、妈妈原来都是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后来小明的爸爸到北京工作。小学时的每年暑假,小明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9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小明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21年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大学。小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完成1~2题。1.小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 ③考入上海某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小明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1.B 2.B 解析:第1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和考入上海某大学由于时间长属于人口迁移,②③正确。故选B。第2题,其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之一是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北京属于特大城市,城市问题不少。B项符合题意。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3.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二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东北 ④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素质C.人口年龄 D.人口容量5.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东北“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荒漠绿洲文化 ④华北平原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D 4.D 5.C 解析:第3题,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是由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①错误;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是受水源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劣,②正确;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边疆属于政治因素影响,③错误;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属于自然灾害的影响,④正确。故选D。第4题,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和人口年龄都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故选D。第5题,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各地区文化存在差异。京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沪位于长江入海口,为江南水乡文化,故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②④正确。故选C。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长寿的国家,也是生育率极低的国家,目前该国政府拟通过吸引更多女性和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填补空白,而非借助移民。下图示意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四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6~8题。6.四条曲线中,能反映日本老龄人口变化的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7.未来日本从业者严重短缺的行业是( )A.美容业 B.护理业C.采矿业 D.时装业8.与美国、德国、英国相比,日本移民迁入量很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资源短缺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6.D 7.B 8.A 解析:第6题,从图文信息中可知,“长寿”“生育率极低”说明日本老龄化严重,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非借助移民”说明日本老龄化变化波动较小。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当时的高出生率也使得20世纪50—60年代老龄化现象较轻。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丁线波动最小,发展最快,可推测该线反映了日本老龄化的变化趋势。故选D。第7题,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青壮年劳动力少,因而护理业劳动力缺口大增,B正确;美容业和时装业主要针对青壮年,为第三产业,由于该年龄段人口规模呈减少趋势,劳动力不会严重短缺,A、D错误;日本矿产资源匮乏,以加工型工业为主,采矿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一直不大,C错误。第8题,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目前都面临老龄化的困扰,只有日本移民迁入量少,因而可确定是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A正确;日本资源短缺,但科技发达,经济较强,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少,B错误;日本经济、文化发达,是促进人口迁入的有利因素,C、D错误。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运被称作“最大规模周期性人口迁移”。2023年春运从1月10日持续至2月18日,为期40天。材料二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方向和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现阶段人口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增大,东部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人口流动的影响应从迁入区和迁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对于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城镇化水平,但也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也会造成劳动力流失。答案:(1)方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对迁入区的有利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城镇化水平;对迁入区的不利影响: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迁出区的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对迁出区的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流失。[能力提升]“空巢青年”是指农村进城打工及大城市中奋斗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由于流动性强,“空巢青年”比例过高会影响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农村地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即农民将耕地承包、流转给农场,农场统一规模化经营的模式)的实施。据此完成10~11题。10.“空巢青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转变B.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C.男女性别比例失调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1.在我国“空巢青年”分布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大城市B.东部沿海农村地区C.西部内陆大城市D.西部内陆农村地区10.B 11.A 解析:第10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青年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更多,工资待遇较好,能够给青年人创造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B正确。社会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主要的原因,A错误。空巢青年主要是进城打工的人,男女比例失调与空巢青年关系不大,C错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与老年人有关,D错误。第11题,年轻人毕业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生活理想与现实追求,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打拼,东部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机会多,A正确,B错误;西部地区相比较而言,比东部沿海城市机会较少,吸引青年的能力暂时不强,C、D错误。反向春运,是和以往年轻人回父母家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近几年,我国反向春运客流不断增长。据此完成12~13题。12.反向春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交通方式改善 B.家庭结构剧变C.返乡成本增加 D.家庭收入提高13.反向春运能够( )A.增加人口流动数量 B.缓解春节用工难C.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D.缓解农村老龄化12.C 13.B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可错开春运高峰,并且和春运人口主要流向相反,票价较便宜,因此可以节约交通成本,而春运期间子女返乡一票难求,返乡成本增加,故催生了反向春运,C正确;反向春运和春运的交通方式几乎一致,A错误;反向春运家庭成员未发生变化,家庭结构亦未变化,B错误;家庭收入提高与反向春运关系不大,D错误。第13题,反向春运是老年人流动,与之前的春运相比,并不能够增加人口流动数量,A错误;老年人是去子女工作地过年,春节过后还是要返回老家,不能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和缓解农村老龄化,C、D错误;年轻人没有返回家乡,因此可以缓解所在城市的春节用工难问题,B正确。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1)分析材料一,指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2)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永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