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第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第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课时规范训练(四),共7页。
    [学业达标]下图为某年国庆节期间青岛市民外出主要城市分布专题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图的制作采用了(  )A.点值法      B.等值线法C.分级统计图法 D.图形统计法2.该年国庆节期间,青岛市民到济南、连云港的人数明显多于到广州、成都、上海的人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婚姻 B.经济C.距离、时间 D.政策3.国庆节期间影响青岛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 B.交通C.政治 D.社会文化1.A 2.C 3.D 解析:第1题,点值法是在地图上用一定数量的小圆点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范围、数量及密度变化。该图是用圆点表示青岛市民外出主要城市的分布,A正确。第2题,国庆假期时间短,居民出行地点通常在距离出发地较近的城市。故选C。第3题,国庆节期间人口流动主要目的是外出旅游,属于社会文化因素,D正确。读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回答4~6题。4.该专题地图地理事物或现象采用的表示方法有(  )①点值法 ②等值线法 ③分级统计图法 ④图形统计法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5.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沿一条山脉分布B.甲处沿铁路分布C.乙处沿河流分布D.乙处受山脉限制6.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  )A.①是纬度太高 B.②是沙漠分布C.③是地势高 D.④是海洋分布4.D 5.C 6.D 解析:第4题,该图图例将数据图形化,表示人口密度,图中以面的形式呈现,③④正确。故选D。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为非洲地区,甲地沿着海洋分布,A、B错误;乙处为尼罗河,有河流水提供水源,城市和人口沿河流分布,C正确,D错误。第6题,①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②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沙漠分布;④是海洋分布。故选D。读图,回答7~8题。7.a、b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8.c、d、e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7.C 8.C 解析:第7题,a位于塔里木盆地,b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故选C。第8题,c、d、e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①③正确。故选C。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1)说出阅读该图的步骤。(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解析:第(1)题,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读图名,初步了解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认清图例和注记,了解所示图例各表示哪些特定内容;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分析“为什么”。第(2)题,读图看出,攀枝花市各地人口密度差异大;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答案:(1)读图名→认清图例和注记→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分析“为什么”。(2)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能力提升]下图所示国家是一个典型的热带高原国家,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国的地势(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C.四周高 D.中部高11.该国西北部半岛人口和城市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 B.沙漠广布C.地形崎岖 D.海拔高10.D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选D。第11题,该半岛地处中、低纬度,西部为寒流。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选B。读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完成12~13题。12.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2.D 13.D 解析:第12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了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第13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D正确。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2019年的13.57%。“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分别有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创造经济效益等。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答案:(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4)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