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相应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提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对于细胞学说,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共同的基础。”细胞学说也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之一。下列与细胞学说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该结论的提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暗示着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C. 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对生物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完全归纳法”,它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细胞学说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观点,A正确;
B、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老细胞由更老的细胞产生,如此上溯,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亿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暗示着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B正确;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这使得人们对于生物学的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C正确;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阐明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动植物细胞和生物界的差异性,D错误。
故选D。
2. 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细菌不具有核膜与核仁结构
B. 蓝细菌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C.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蓝细菌等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
D. 在生命进化历程中,蓝细菌远比黑藻出现得早
【答案】B
【解析】
【分析】蓝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等结构,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核膜与核仁结构,A正确;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C正确;
D、黑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命进化历程中,原核生物比真核生物出现得早,D正确。
故选B。
3. 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常因病原体感染而发生。根据病原体不同,肺炎可分为:病毒性肺炎(如SARS病毒)、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肺炎(如肺炎支原体)、真菌性肺炎(如白色念珠菌)等类型。关于上述不同种类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B. 结构组成中一定都有核膜
C.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主要来自线粒体
D. 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肺炎的病原体可以是SARS病毒,SARS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是细菌、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支原体,它们都没有核膜,B错误;
C、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是细菌、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支原体,它们都没有线粒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不来自线粒体,C错误;
D、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细胞结构生物的蛋白质在自身细胞所含核糖体中合成,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根本来源是无机自然界
B.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与无机自然界存在差异性
C. 细胞中C、H、O、N的含量很高,是因为各种有机物中都含有这些元素
D.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含量上有差异,但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等,称为微量元素。
【详解】A、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A正确;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B正确;
C、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原因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有机物中都含有这些元素,如脂肪就不含N元素,C错误;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作用大,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因此,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含量上有差异,但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D正确。
故选C。
5. 水和无机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组成成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
C.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D. 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植物体越冬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 P是 组成细胞膜、细胞核(核膜、核DNA)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B正确;
C、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C正确;
D、在正常情况下,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植物体越冬,D正确。
故选A。
6. 关于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可以作为储能物质
B. 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细胞提取物中是否含有糖类
C. 组成脂肪和磷脂的成分中都含有甘油与脂肪酸
D. 糖类和脂质中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它们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糖原是储能物质,A正确;
B、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细胞提取物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错误;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因此,组成脂肪和磷脂的成分中都含有甘油与脂肪酸,C正确;
D、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磷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D正确。
故选B。
7.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14-17岁学龄儿童每日应摄入一定量的肉、蛋、奶、水产品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根据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评价某种食物蛋白质是否为优质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优质蛋白应包含人体必需的21种氨基酸
B.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烹煮后变性,原因主要是肽键的断裂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通常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至细胞内
D. 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为人体内血红蛋白、性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有的还含有P、S等元素。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多种多样,氨基酸数量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3、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详解】A、优质蛋白应包含人体必需的必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8种,A错误;
B、食物中的蛋白质经烹煮后变性,原因主要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B错误;
C、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细胞吸收,C正确;
D、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不属于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8. 生物体中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胰岛素是动物胰岛细胞分泌的能够降低血糖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下图是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连接而成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细胞内的胰岛素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游离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的
B.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原因是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差异
C. 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以及50个肽键
D. 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能形成二硫键原因是各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SH”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原因:氨基酸数量不同、种类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形成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详解】A、胰岛素为分泌蛋白,胰岛细胞内的胰岛素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游离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的,然后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A正确;
B、氨基酸之间都以肽键的形式连接,并没有差异,B错误;
C、结晶牛胰岛素分子含有2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故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以及51-2=49个肽键,C错误;
D、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知,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上,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能形成二硫键的原因是有些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SH”,D错误。
故选A。
9. 下图是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表示磷酸(基团)、五碳糖和含氮的碱基
B. 若②为核糖,则③一定为U
C. 若③为胸腺嘧啶,由该核苷酸参与构成的核酸通常为双链
D. 人体细胞中,③的种类一共有5种,可形成8种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题图分析:由图可知,图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磷酸(基团)、五碳糖和含氮的碱基。
【详解】A、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图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磷酸(基团)、五碳糖和含氮的碱基,A正确;
B、据图可知,②为五碳糖,若②为核糖,则③可为U、A、G、C,B错误;
C、据图可知,③为含氮碱基,若③为胸腺嘧啶,则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该核苷酸参与构成的核酸为脱氧核酸,脱氧核酸通常为双链,C正确;
D、人体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因此,③的种类一共有5种,可形成8种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10.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为加强对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四川省开启了“野生大熊猫DNA建档行动”,该行动旨在通过采集粪便提取野生大熊猫的DNA,然后逐个办理“身份证”,实现大熊猫的数据化保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野生大熊猫DNA建档行动”可以在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对野生大熊猫进行保护
B. 采集粪便能够提取DNA,说明粪便中可能含有来自野生大熊猫的细胞
C. 提取大熊猫的DNA办理“身份证”是因为不同个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D. 提取大熊猫细胞中的蛋白质或糖原等其他生物大分子,均可以办理“身份证”
【答案】D
【解析】
【分析】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依题意,“野生大熊猫DNA建档行动”旨在通过采集粪便提取野生大熊猫的DNA,然后逐个办理“身份证”,因此,“野生大熊猫DNA建档行动”可以在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对野生大熊猫进行保护,A正确;
B、大熊猫粪便中含有大熊猫身体脱落的细胞,可从脱落的细胞中提取DNA,B正确;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提取大熊猫的DNA办理“身份证”是因为不同个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C正确;
D、糖原分子不携带遗传信息,不能通过提取大熊猫细胞中的糖原来办理“身份证”,D错误。
故选D。
11. 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众多的实验与观察,下列相关现象与结论(推测)对应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项现象与推测对应关系不合理,A符合题意;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项现象与推测对应关系合理,B不符合题意;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项现象与推测对应关系合理,C不符合题意;
D、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项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图是溶酶体的发生过程和衰老损伤的线粒体(图中d)被“消化”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是溶酶体,来源于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
B. d首先被核膜包裹,形成双层膜的囊泡
C. 对线粒体的“消化”导致细胞内能量供应减少,不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D. “消化”后的产物可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囊泡。
【详解】A、b是溶酶体,来源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A错误;
B、图中c是内质网,d首先被内质网包裹,形成双层膜的囊泡,B错误;
C、e内的d是衰老的线粒体,对衰老的线粒体的“消化”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C错误;
D、衰老损伤的线粒体被“消化”后生成小分子物质,可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核膜,其结构中含有4层磷脂分子
B. 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③是染色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 ④是核孔,是DNA、RNA等大分子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2、题图分析:依题意,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据图可知,①是核膜,②是染色质,③是核仁,④是核孔。
【详解】A、据图可知,①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故含有4层磷脂分子,A正确;
B、据图可知,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错误;
C、据图可知,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据图可知,④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错误。
故选A。
14. 某同学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绘制出如下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大液泡和叶绿体
B. 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均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X→Y的变化·
C. 水分子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该表皮细胞,细胞Y的吸水能力大于细胞X
D. 该表皮细胞Y经b过程复原至细胞X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细胞Y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相互分离,细胞Y呈质壁分离状态。因此由细胞X→细胞Y的变化为质壁分离过程,细胞失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由细胞Y→细胞X的变化为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在小于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观察不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X→Y的变化,B错误;
C、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失水后,细胞Y的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正确;
D、当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b过程复原后,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15.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是自由扩散
B. 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减轻铵毒
D. NRT1.1能同时运输NO3-和H+,说明NRT1.1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需要AMTs,不是自由扩散,A正确;
B、NO3-进入根细胞膜消耗的是H+的浓度梯度势能,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积累,细胞外酸化,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正确;
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能转运NO3-和H⁺,但不能转运其他离子,因而仍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ABC。
16. 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时,加入肝脏研磨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 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淀粉和蔗糖作为反应物,用碘液检测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置于相应pH缓冲溶液中,再与反应物混合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淀粉酶和淀粉进行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特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若探究酶的高效性,应是加入肝脏研磨液组与加入无机催化剂的对照组比较,A错误;
B、用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置于相应pH缓冲溶液中,使酶达到与相应缓冲液相同pH,再与反应物混合,C正确;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用斐林试剂检测,检测过程中要进行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17.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中相邻的磷酸基团之间相互吸引,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B. 人体细胞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呼吸作用
C.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
D. 许多吸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A、ATP中相邻的磷酸基团之间相互排斥,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错误;
B、人体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合成ATP,B正确;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一部分合成ATP,C错误;
D、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D错误。
故选B。
18. 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CO2的产生量和酒精的产生量如表所示。若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O2浓度为a时,苹果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B. O2浓度为b时,苹果在线粒体中产生的CO2为6ml·min-1
C. O2浓度为c时,苹果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O2为9ml·min-1
D. O2浓度为d时,苹果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的葡萄糖为5ml·min-1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O2浓度为a时,酒精产量和CO2的产量相同,则苹果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O2浓度为b时,酒精产生量是6.5ml·min-1,CO2产生量是12.5ml·min-1,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ml·min-1,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2.5-6.5=6ml·min-1,所以苹果在线粒体中产生的CO2为6ml·min-1,B正确;
C、O2浓度为c时,酒精产生量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l·min-1,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6=96ml·min-1,则苹果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O2为9ml·min-1,C正确;
D、O2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继续被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D。
19. 医学上常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白血病,移植成功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过程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B. 造血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白细胞遗传物质不相同
C. 分化产生的白细胞与红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相同
D. 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细胞全能性指的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因此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的过程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A正确;
B、分化过程细胞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因此造血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白细胞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
C、分化产生的白细胞与红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都不同,故其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相同,C正确;
D、细胞全能性指的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而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而不能分化成机体的各种细胞,该过程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20. 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会出现收缩状态
B.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 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
D. 自由基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会攻击和破坏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1、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例如,水在电离辐射下便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环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的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详解】A、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染色质会出现收缩状态,A正确;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B错误;
C、端粒的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C正确;
D、自由基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环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21. 下图是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的细胞结构,判断图二为高等植物细胞,不是高等动物细胞的依据有____(答出2点)。
(2)图一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蛋白质),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填序号)。
(3)图一细胞中的①作为系统的边界,具有____功能(答出2点);功能越复杂,①上的____就越多。图2中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
(4)图二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____(填序号)。
(5)细胞中的____结构锚定并支撑着图中各种细胞器,并维持细胞的形态。
【答案】(1)图二细胞中有细胞壁;有中央大液泡;有叶绿体;没有中心体
(2)②③⑦⑤ (3) ①.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②.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③. 纤维素和果胶
(4)③⑧⑤ (5)细胞骨架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
图一:据图可知,细胞分泌抗体,该细胞为浆细胞。其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⑤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
图二:据图可知,①为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其中②是中央大液泡,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叶绿体。
【小问1详解】
据图一、二可知,图二细胞有①细胞壁、②中央大液泡及⑧叶绿体,且图二不含中心体结构,因此判断图二为高等植物细胞。
【小问2详解】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②核糖体——合成多肽链,③内质网——对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行加工,⑦高尔基体——对内质网运输过来的不成熟蛋白质进行再加工及分发,⑤线粒体为以上细胞器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②③⑦⑤。
【小问3详解】
据图一可知,①为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 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据图二可知,①为细胞壁,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小问4详解】
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据图二可知,③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⑧是叶绿体,因此,图二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③⑧⑤。
【小问5详解】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2.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并转运铁离子,下图表示铁离子被小肠吸收后转运至组织细胞内的过程。转铁蛋白(TI)可运载Fe3+,以Tf-Fe3+结合物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进而与细胞膜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TR)结合并进入细胞,Fe3+在囊泡的酸性环境中被转化成Fe2+释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是____(填“大量”或“微量”)元素,是人体血红素的重要组成元素。
(2)图中小肠上皮细胞转运Fe2+的方式属于____,判断依据是____。
(3)Tf—Fe3+与TfR结合后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该过程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4)H+通过蛋白4进入囊泡的方式是____,蛋白4这一类转运蛋白只容许与____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答案】(1)微量 (2) ①.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②. 小肠上皮细胞借助蛋白1顺浓度梯度转运Fe2+
(3) ①. 胞吞 ②. 需要
(4) ①. 主动运输 ②. 自身结合部位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小问1详解】
铁在细胞中含量较少,属于微量元素。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Fe2+是通过蛋白1运输到细胞外的,该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小问3详解】
Tf—Fe3+与TfR结合后形成大分子复合体,大分子物质或结构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小问4详解】
如图所示,H+进入囊泡是逆浓度进行的,所以进入囊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蛋白4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23. 金银花不仅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而且花色奇特,花形别致,色香俱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提高金银花产量,某实验小组对三种金银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金银花叶片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_____,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原理是_____。
(2)15时,黄花与京红久金银花净光合速率相同,此时二者光合作用固定CO2 的速率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相同”),理由是_____。
(3)在高温环境中,金银花通过蒸腾作用使叶片降温,但在中午12时左右,叶片气孔开度会减小避免过度失水损伤细胞,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光反应速率降低,请解释原因:_____。
(4)金银花“光合午休”现象还与叶片中的D1蛋白(调节光系统Ⅱ活性的关键蛋白)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而水杨酸(SA)能减小D1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请以红花金银花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上 ②.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 ①. 不一定相同 ②. 不知道三种金银花的呼吸作用强度
(3)CO2供应不足,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NADP+、ADP 与Pi减少,所以光反应速率降低
(4)将红花金银花均分成3组,编号A、B、C,分别在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并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
【分析】光合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光合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常常使用纸层析法。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内因有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活性等,外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温度等因素。
【小问1详解】
金银花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由于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
【小问2详解】
图中黄花与京红久金银花净光合速率在下午15时相同,但由于图表中无法看出三种金银花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不一定相同。
【小问3详解】
在高温环境中叶片气孔开度会减小,CO2供应不足,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NADP+、ADP 与Pi减少,所以光反应速率降低。
【小问4详解】
首先确定该题的实验目的为验证“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而植物激素水杨酸(SA)能减小D1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再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强光照下水杨酸的有无,因变量为D1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了观察D1含量确实有下降和减小下降幅度的变化,满足对照原则需要设置一组空白对照,同时需将红花金银花分成3组,分别在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SA)处理和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并比较得出结论。即实验思路为:将红花金银花分成3组,编号A、B、C,分别在强光照、强光照加水杨酸处理,适宜光照三种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D1蛋白的含量,并比较得出结论。
24.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蛋白质合成)、S期(DNA复制)和G2期(蛋白质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流式细胞技术可以通过DNA特异性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增殖过程中的DNA含量。根据细胞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一所示。甲组和乙组细胞分别处于____期,甲组和乙组的细胞较丙组多,原因是____。若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M期的____,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
(2)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另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各阶段时间,结果如图二所示。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处于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至少再继续培养____小时,所有细胞都将被阻滞在S期。
【答案】(1) ①. G1和S ②.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③. 后期 ④.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 ①. S ②. 7.4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甲组细胞中DNA数未翻倍,说明细胞中未发生DNA的复制,则应处于G1期。乙组细胞中DNA数为2C-4C,说明这些细胞处于发生DNA的复制的过程中,则应处于S期。丙组细胞中DNA数为4C,则丙组应为G2期细胞或M期细胞。G1期和S期属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因此,甲组和乙组的细胞较丙组多。在M期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现象
结论(推测)
A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穿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
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的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连续的两层排列
C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D
用红、绿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两种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在细胞表面分布均匀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O2浓度
a
b
c
d
CO2产生量/(ml·min-1)
9
12.5
15
30
酒精产生量/(ml·min-1)
9
6.5
6
0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