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部编版石灰吟教学设计
展开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
1.故事导入法;2.以读促讲法;3.情境渲染法。
学习过程:
出示课件课题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
1.(配乐)师:明朝有位诗人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那年,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板书课题以及诗人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吟”字的书写)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2.师:“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诗歌的题目带有“吟”字?
预设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师生一起背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
出示古诗课件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评价)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评价)
3.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把“山”“闲”“间”这三个字涂绿?
生思考回答。
4.师:这三个字是韵脚,古代人写诗要押韵,讲究韵律美,音乐美,还讲究节奏美。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读一遍吧!(把韵脚和节奏读出来,评价)
学习任务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师: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小组讨论,疏通诗意。
学生汇报。(评价)
2.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回答。
3.我们一起总结出以下几个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课件),全班齐读两遍。
学习任务四、感知石灰品质
1.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样理解?
预设生答:赞、颂等。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指名回答。(评价)
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不同寻常的经历吧!
出示矿山图
师:请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矿山呀。
师:现代人用机器开凿矿山,古代人没有机器,怎么开凿?
生:凿子和锤子。
出示锤子和凿子图
师:配动作,古代人开凿石灰石,一锤一凿进行,十分艰难,你从哪句诗可以看出?生回答。
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
师: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生回答。
师:板书“千锤万凿”。千和万在这里是虚指,表示撞击的次数很多。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复地、狠狠地砸在石灰石的身上啊。
生再读:千锤万凿出深山。
师: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写一写“锤”和“凿”,再一次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黑板上指导书写“锤”和“凿”)
师: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凿吗?
出示石灰焚烧图片和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呀!指导学生再读。
师:“等闲”一词让我们想起哪句诗?
预设生:《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红军把翻过的山涉过的江河看作平常的事,而石灰把烈火焚烧(边讲边板书烈火焚烧)看作平常的事。修辞手法上我们叫“ 拟人 ”。看到这个“若等闲”,你想到哪些词语?(坚强不屈、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带着从容不迫的心情,师生配合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石灰即使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它害怕了吗?
生回答,引读最后两句。
(出示课件)
师:石灰最后还要经历“粉骨碎身”(边讲边板书粉骨碎身),把石头变成粉末它也不怕。
让我们也用单元导读的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配乐读全诗。(出示课件全诗)
学习任务五、理解“清白”,总结写法
1.出示课件清白。
2.师:什么是清白?(板书清白)生答:高尚的节操。
师:清白的本义是指石灰洁白的颜色,后来比喻高尚的节操。
3.配乐出示课件:于谦的生平。
于谦: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师朗读。
师:你从中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生汇报。
4.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我们在诗中读了出来,这样的表达方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
5.你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歌?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诗歌配图:托物言志古诗《墨梅》《青松》,通过“墨梅”“青松”感受诗人精神品质。
《墨梅》: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出示课件全诗
学习任务六、入境诵读
1.于谦12岁时就写下《石灰吟》,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指名朗读,评价: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
2.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怎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念念不忘的《石灰吟》?(指名朗读,评价:你真是于谦的知音呀!)
3.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刑场上,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4.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
5.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全班齐读)
6.清白是于谦之志,也是我们的立人之本。这一刻,让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背诵)
学习任务七、吟唱古诗,传承经典。
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八、小结
学完古诗《石灰吟》,我们明白了于谦的“清白”,然而,历史上“清白”之人岂止他一个?
引导学生说出一二。(如爱国诗人李清照曾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革命先烈夏明翰在监狱中写一首慷慨激昂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他们正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首诗不仅赞美石灰,更是赞美像于谦一样许许多多为正义而牺牲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学习任务九、作业 出示课件
1.了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
2.尝试创作托物言志诗歌《 吟》(如小草、落叶、露珠……)
学习任务十、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清白
(托物言志)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直指所吟事物,初读诗句,了解所托之物,知人论世,体会所言之志,比较阅读,迁移咏物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石灰吟》,学习《竹石》,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知人论世, 走进古诗,初读古诗,节奏把握,字斟句酌,清白遗世,梦回沧浪,男儿志坚,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