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古代神话故事精选(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4综合运用(含名著导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两小儿辩日(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马诗(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十五夜望月(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寒食(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寒食(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注释,阅读指南,感悟主题,写法鉴赏,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韩 翝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候⑥家。
1.字词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宮: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阅读指南: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为纪念春秋时帮助晋文公(重耳)出逃,却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而确定的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天。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大臣官吏们捉个醒,让大家向春秋时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诗前二句写景。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呼应下一向中的“斜”字,动态十足。“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第三、四向描写宫庭生活。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1)原文翻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赏析点评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春”点明季节,“城”点明地点,指长安城,“无处不”双重否定加强了背定的语气,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春意之中的盛况。“飞”字动感强烈,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飞花”明写花实写风,落花飞舞,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寒食”点明节日。“斜”明写柳枝飞舞,实际写风,动感十足。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唐代制度,寒食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烧。三四句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展现了皇宫的特权以及近臣的专宠。
3.感悟主题
《寒食》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全诗用白描手法纪实,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4.写法鉴赏
(1)构思精妙
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人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2)用字传神
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角度独特,既写动态,也写出特别的姿态,把花、柳蜡烛、轻烟形象地勾勒出来,在写这些景、物之余,还暗写了风和人物的活动,可谓字字传神。
自我操练: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传蜡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早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的迷人风光。
“寒食东风御柳斜”明写柳而暗写风。
“日暮汉宫传蜡烛”表现出寒食节家家禁火而皇宫传烛的独特景象。
“轻烟散入五侯家”暗含对宦官专擅朝政的政治腐败的讽喻之味。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4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寒食》作者是韩翃,是“________”之一;“汉宫”的意思是_________。
4.诗歌首联中的“无处不”能否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汉宫”这里指的是 。(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城”句写出暮春时节众花衰落的景象。
B.“寒食”句“斜”字表面写柳实则在写风。
C.“日暮”句写近臣家互相传送蜡烛的场面。
D.“轻烟”句写寒食禁火,权贵家也不破例。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5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文化常识填空。(2分)
寒食节 ,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者106天,在 节(传统节日)前1-2天,古代习俗要 , 吃冷食。
7.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暮春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风光。
B“寒食东风御柳斜”剪取“御柳”一景,写出寒食日折柳插门的习俗。
C.“日暮汉宫传蜡烛”表现出寒食节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的独特景象。
D.“轻烟散入五侯家”可理解为暗含着对唐代专权的官宦的讽喻之味。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8分)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寒食”是指
2.这首诗前两句写 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 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
(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4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节,在 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 (2分)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
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B.前两句写暮春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
C.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人木三分。
D.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本文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得是白昼,后两句写的是夜晚。
C.本诗中“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则暗中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的近臣。
D.本诗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当时受宠的权贵进行委婉的讽刺。
(八)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 (人名)(2分)。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
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寒 食
寒 食①
韩 翝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候⑥家。
1.字词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宮: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阅读指南: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为纪念春秋时帮助晋文公(重耳)出逃,却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而确定的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天。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大臣官吏们捉个醒,让大家向春秋时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诗前二句写景。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呼应下一向中的“斜”字,动态十足。“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第三、四向描写宫庭生活。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1)原文翻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赏析点评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春”点明季节,“城”点明地点,指长安城,“无处不”双重否定加强了背定的语气,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春意之中的盛况。“飞”字动感强烈,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飞花”明写花实写风,落花飞舞,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寒食”点明节日。“斜”明写柳枝飞舞,实际写风,动感十足。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唐代制度,寒食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烧。三四句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展现了皇宫的特权以及近臣的专宠。
3.感悟主题
《寒食》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全诗用白描手法纪实,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4.写法鉴赏
(1)构思精妙
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人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2)用字传神
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角度独特,既写动态,也写出特别的姿态,把花、柳蜡烛、轻烟形象地勾勒出来,在写这些景、物之余,还暗写了风和人物的活动,可谓字字传神。
自我操练: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传蜡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早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的迷人风光。
“寒食东风御柳斜”明写柳而暗写风。
“日暮汉宫传蜡烛”表现出寒食节家家禁火而皇宫传烛的独特景象。
“轻烟散入五侯家”暗含对宦官专擅朝政的政治腐败的讽喻之味。
【答案】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评价测试语文试题
10.韩翃 指宫中传赐新火(每空1分)
11.A(暮春)(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4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寒食》作者是韩翃,是“________”之一;“汉宫”的意思是_________。
4.诗歌首联中的“无处不”能否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3.大历十才子、这里用汉代皇宫借指唐代皇宫
4.不可以;因为用双重否定表否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那么皇宫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意对即可)
上海市普陀区培佳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汉宫”这里指的是 。(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城”句写出暮春时节众花衰落的景象。
B.“寒食”句“斜”字表面写柳实则在写风。
C.“日暮”句写近臣家互相传送蜡烛的场面。
D.“轻烟”句写寒食禁火,权贵家也不破例。
【答案】
6.唐朝宫廷
7.B
【解析】
6.注意这里的“汉宫”其实是指当时的宫廷,这个是当时写文的规矩。
7.本诗释义: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5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文化常识填空。(2分)
寒食节 ,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者106天,在 节(传统节日)前1-2天,古代习俗要 , 吃冷食。
7.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暮春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风光。
B“寒食东风御柳斜”剪取“御柳”一景,写出寒食日折柳插门的习俗。
C.“日暮汉宫传蜡烛”表现出寒食节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的独特景象。
D.“轻烟散入五侯家”可理解为暗含着对唐代专权的官宦的讽喻之味。
二、古诗鉴赏(4分)
6. (2分)清明 禁火
7. (2分)B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8分)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寒食”是指
2.这首诗前两句写 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 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
【答案】
(一)(8分)1.寒食节2.白昼盛大、浓郁的春意美景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3.A
(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4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节,在 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 (2分)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
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B.前两句写暮春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
C.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人木三分。
D.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答案】
1.清明 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2.B 解析:前两句写仲春景色
(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本文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得是白昼,后两句写的是夜晚。
C.本诗中“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则暗中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的近臣。
D.本诗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当时受宠的权贵进行委婉的讽刺。
【答案】
6.韩翃 7.B
(八)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 (人名)(2分)。
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
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答案】1.唐 韩翊2.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非然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感悟主题,写法鉴赏,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