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马诗(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十五夜望月(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石灰吟(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石灰吟(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有《于忠肃集》传世。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以御史职随明宜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宜宗赏识。“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于谦整伤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刺大军。瓦刺太师也先挟英宗通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他忧国忘身,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评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2.课文解析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十分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 等闲:平常】
③首句点明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4 \* GB3 ④
【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 4 \* GB3 ④“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高洁清白的人。
3.感悟主题
《石灰吟》托物言志,借石灰自吟来表现诗人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4.写法鉴赏
托物言志
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一一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高尚品格的石灰石,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位立志清白做人的一一于谦。诗人借歌咏石灰石,自托其志,表现了高洁的情怀
(一)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第10-13题(6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朝(朝代)的于谦和清朝的____________(人名)。(2分)
甲诗中的“等闲”意思是__________;乙诗中的“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两首诗中的“千”和“万”两字准确地写出了石灰和竹子所经历的巨大痛苦的次数,可见它们的坚强不屈多么珍贵。
甲诗中的“粉骨碎身”和“清白”本指石灰由石灰石烧成石灰粉,颜色洁白,在此处暗指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正直磊落的高尚节操。
乙诗中的“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可见竹子被迫抵抗“东西南北风”的袭击。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寓情于景,借情抒情。
(二)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7题(8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甲】诗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孟子》,这本书与《大学》、《中庸》、《_________》(书名)合称为“四书”。 (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石灰吟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
7.【甲】诗作者抓住石灰特点,托物言志,诗中“清白”既指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乙】文以设问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4分)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_________。(2分)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四)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7题(8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甲】诗的作者是明代的 (人名),【乙】文选自《孟子》,这本书与《大学》、《中庸》、《 》(书名)合称为“四书”。(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石灰吟。 吟: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
7.【甲】诗作者抓住石灰特点,托物言志,诗中“清白”既指 ,又指
【乙】文以设问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是
(4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等闲”的意思是 。(2分)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5—6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清白”两字,一语双关,既指 ,又喻 。(2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千锤万凿”写出了石灰开采过程中的艰辛。
B.“若等闲”主要表现出石灰烧制过程的容易。
C.“浑不怕”蕴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D. 此诗为七言绝句,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2分)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2分)
(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4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啬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这首诗是_______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_____________(体裁)。(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B.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 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 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九)阅课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石灰吟》是一首___________诗,使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石灰石)只有经过干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烈火的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自留在人间。
B.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诗人在吟称石灰时,采用了比喻于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骨身”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石灰吟
1.知识链接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有《于忠肃集》传世。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以御史职随明宜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宜宗赏识。“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于谦整伤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刺大军。瓦刺太师也先挟英宗通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他忧国忘身,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评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2.课文解析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十分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 等闲:平常】
③首句点明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4 \* GB3 ④
【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 4 \* GB3 ④“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高洁清白的人。
3.感悟主题
《石灰吟》托物言志,借石灰自吟来表现诗人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4.写法鉴赏
托物言志
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一一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高尚品格的石灰石,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位立志清白做人的一一于谦。诗人借歌咏石灰石,自托其志,表现了高洁的情怀
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第10-13题(6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朝(朝代)的于谦和清朝的____________(人名)。(2分)
甲诗中的“等闲”意思是__________;乙诗中的“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两首诗中的“千”和“万”两字准确地写出了石灰和竹子所经历的巨大痛苦的次数,可见它们的坚强不屈多么珍贵。
甲诗中的“粉骨碎身”和“清白”本指石灰由石灰石烧成石灰粉,颜色洁白,在此处暗指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正直磊落的高尚节操。
乙诗中的“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可见竹子被迫抵抗“东西南北风”的袭击。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寓情于景,借情抒情。
(二)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第10-13题(6分)
10、明;郑燮(郑板桥)
标准:一空1分,错别字不得分,写“板桥”二字不得分。
平常;任凭
标准:每空1分。“平常”写成“像平常一样”不得分;“任凭”写成“凭”,也算1分。
B
标准:选对2分,选错0分。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中南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7题(8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甲】诗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孟子》,这本书与《大学》、《中庸》、《_________》(书名)合称为“四书”。 (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石灰吟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
7.【甲】诗作者抓住石灰特点,托物言志,诗中“清白”既指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乙】文以设问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4分)
5.于谦 《论语》(每空1分)
6.(1)吟诵;歌颂。(2)教;传授。(每空1分)
7.清清白白的颜色/石灰白白的颜色、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操(每空1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2分,意对即可)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_________。(2分)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答案】1.于谦 2. D
浦东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测试和答案
(四)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7题(8分)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甲】诗的作者是明代的 (人名),【乙】文选自《孟子》,这本书与《大学》、《中庸》、《 》(书名)合称为“四书”。(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石灰吟。 吟: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
7.【甲】诗作者抓住石灰特点,托物言志,诗中“清白”既指 ,又指
【乙】文以设问形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是
(4分)
【参考答案】
于谦 《论语》
(1)吟诵
教诲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指高尚的节操。
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等闲”的意思是 。(2分)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9.平常(2分)
10.D(2分)(不是“直接”)
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5—6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清白”两字,一语双关,既指 ,又喻 。(2分)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千锤万凿”写出了石灰开采过程中的艰辛。
B.“若等闲”主要表现出石灰烧制过程的容易。
C.“浑不怕”蕴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D. 此诗为七言绝句,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二、
【答案】
1.石灰洁白的本色;人的高尚节操
2.B
【解析】
5.本题考查了诗歌中词语的理解。《石灰吟》一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诗人以石灰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石灰的颜色,二是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6.本题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2分)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2分)
(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
9、明 于谦
10、即使……也……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4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啬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这首诗是_______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_____________(体裁)。(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B.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 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 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答案】
6.明 七言绝句 7.A
(九)阅课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石灰吟》是一首___________诗,使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石灰石)只有经过干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烈火的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自留在人间。
B.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诗人在吟称石灰时,采用了比喻于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骨身”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答案】
6.托物言志 象征 7.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非然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感悟主题,写法鉴赏,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