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3 水的组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55/0-17106668822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3 水的组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55/0-17106668823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3 水的组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55/0-17106668823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3 水的组成
展开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通过第1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考点13 水的组成
一、水的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2.水的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情况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
(2)水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H2O+CO2H2CO3
H2O+SO2H2SO3
H2O+SO3H2SO4
(3)水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
H2O+CaOCa(OH)2
H2O+Na2O2NaOH
H2O+K2O2KOH
(4)水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H2O(g)+CH2+CO
(5)水与活泼的金属反应
2H2O+2Na2NaOH+H2↑
2H2O+2K2KOH+H2↑
(6)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
(7)水能参与金属的锈蚀反应,如铁生锈、铜生锈过程中均有水参加反应。
二、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1.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 g/L,是最轻的气体,故名为“氢气”。
(2)化学性质
①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②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用途
①充灌探空气球——对应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
②作高能燃料——对应性质:可燃性。
2.氢气的收集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若氢气中混有氧气或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三、验证水的组成
1.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
(1)通电分解水法。
(2)氢气燃烧法
2.验证水的组成实验
四、纯净物的简单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1)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氧气、高锰酸钾等均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
3.物质分类的步骤
(1)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2)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3)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4)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
五、水的用途
世界上消耗淡水最多的是农业生产,农业上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水在工业上常用于洗涤、溶解、加热和冷却,并可以作为许多化工生产的原料。水是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饮用、洗涤等。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用水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洗涤化学仪器、排水法收集气体、冷却或水浴加热、用水作反应物等。
考向一 电解水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典例1 (2019·葫芦岛市中考)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解析】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1.(2019·遂宁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过滤粗食盐水B.电解水
C.活性炭净化水D.海水晒盐
2.(2019·永州市中考)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3.(2020云南昆明)(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__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苏打水 B 稀盐酸 C 果汁 D 雨水 E 水
考向二 纯净物的分类
典例2 (2019·荆州市中考)下列物质不是氧化物的是
A.冰B.干冰C.臭氧D.过氧化氢
【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不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4.(2020陕西省卷)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空气B. 干冰
C. 液氧D. 生铁
5.(2019·平凉市中考)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则X是
A.碱B.单质C.化合物D.金属氧化物
6.(2020·菏泽市巨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氧化铜、海水B.氮气、氧气、空气
C.水银、水、甲烷D.红磷、干冰、食醋
1.(2020·大连市沙河口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OHB.N2O5C.KMnO4D.H2SO4
2.(2020·张家港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A.蒸馏水和矿泉水都属于硬水
B.空气和钢铁都属于混合物
C.氧化镁和碳酸钙都属于氧化物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单质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C.利用活性炭可将硬水变成软水
D.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变大了
4.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6.5月20日,2018年"丝绸之路"宁夏国际马拉松赛在银川如期举行,组委会给运动员提供的海绵是给身体降温,里面是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可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
7.(2020·来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
A.负极与正极的体积比是1∶2
B.a试管中的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D.将b试管中的气体移近火焰可能发出爆鸣声
8.(2020·徐州市铜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
C.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某小组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过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步骤Ⅰ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D.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10.(2020年重庆中考)课本中用加入少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纯水的导电能力弱B. 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C. 常温下,水的pH=7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1.(2020·濮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b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2.(2020·辽阳市灯塔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2019年12月27日,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胖五”不同于常规火箭使用的燃料,它的燃料大部分是零下253 ℃的液氢,同时配有零下183 ℃的液氧,所以,又被称为“冰箭”。请回答:
(1)氢气和氧气被压缩成液体,说明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2)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用液氢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
13.(2020年天津中考)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消毒剂,不仅能对饮用水消毒,而且可以有效灭杀病毒。将Cl2通入 NaCIO2溶液中即可制得C1O2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_________。生活上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___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4.(2020·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下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转化为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和D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
15.(2020·四川省南充市初三期末)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1785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肥皂泡。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_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
(2)下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
(3)我国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氢气。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此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序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
(4)下图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
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②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操作②的净水方法是_____。取液体D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过操作③,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1.(2019·衢州市中考)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2.(2019·郴州市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物质
C.自来水是纯水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端产生H2
3.(2019·扬州市中考)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 L水可溶解0.031 L O2、0.57 L 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4.(2019·辽阳市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
C.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5.(2019·新疆中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6.(2019·广东省中考)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2019·盐城市中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C.pH小于7的雨水就是酸雨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8.(2019·梧州市中考)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9.(2019·长春市中考)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实验室配置溶液时,常用蒸馏水做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能验证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0.(2019·北京市中考)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重庆市A中考)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___________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可制氢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电极X为电源的____________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燃烧产物无污染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D.贮存方便、安全
12.(2019·攀枝花市中考)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_____________7(填“>”、“<”或“=”)。
13.(2019·营口市中考)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0四川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明矾、活性炭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15.(2018·盐城市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Na2CO3) B.酒精(C2H5OH)
C.干冰(CO2) D.苛性钠(NaOH)
16.(2020年安徽中考)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部分氧气溶于水B.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7. (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 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 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8.(2018·滨州市中考)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19.(2020辽宁营口)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 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20.(2020年北京中考)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填序号)。
A 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 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 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21.(2018·连云港市中考)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 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L。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变式拓展
1.【答案】B
【解析】A、过滤粗食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活性炭净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故A正确;B、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节约用水,故B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之比约为1∶2,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1)直流;负;2:1 ;(2)肥皂水;防止暴沸 ;(3) B、C ;(4)E
【解析】电解水需要通入直流电,电解水时正极出现氧气,负极出现氢气;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此(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源,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2)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3)A、应该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不是禁止,错误;B、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C、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正确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C。(4)A 苏打水,B 稀盐酸, C 果汁, D 雨水这四种物质都是水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只有E 水是纯净物,因此选择E。
4.【答案】C
【解析】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D、生铁是铁合金,主要有铁、碳、硫和磷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应属于化合物,有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A、X是化合物,应属于纯净物,碱虽然属于化合物,但碱不能包含氧化物,故A错误;B、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C、化合物中包含有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能包含所有的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冰(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水银(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氧化物,甲烷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干冰是由碳氧两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氧化物,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NaOH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N2O5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KMnO4是由钾、氧、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H2SO4是由硫、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A、蒸馏水是纯净水,属于软水,故A错误;B、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和钢铁(含有铁、碳等)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氧化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碳酸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正确;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不可使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D、液态水变成水蒸汽,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不变,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氢气不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B、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C、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水分解的方程式为:2H2O2H2↑+O2↑,据此对选项进行分析。A、从该反应的图示可知在该反应中水分子能分解生成氢、氧两种原子,而氢、氧两种原子没有再分,从而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正确;B、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变化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C、由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1,正确;D、由氧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错误;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正确;D、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可以区分,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知两极都有气体,a中气体约为b中气体体积的2倍,则a为氢气,b中为氧气,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中的气体,木条复燃,将a试管中的气体移近火焰可能发出爆鸣声来解答。A.由实验可知,正极与负极的体积比是1:2,故A错误;B.因a中的气体为氢气,则a试管中的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B错误;C.因b中气体为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C正确;D.因b中气体为氧气,则将b试管中的气体移近火焰不可能发出爆鸣声,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海水、湖水含有可溶性以及难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故正确;C、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A、根据“负氢正氧、氧一氢二”可知,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B、由电解水实验结论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C、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应将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除干净,所以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步骤Ⅰ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步骤Ⅲ生成水的质量相等,故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纯水的导电能力弱,加入少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可增强谁的导电性,说法正确;
B、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生成速率比正极快,说法正确;
C、常温下,水显中性,pH=7,但是在电解水实验中不能得出该结论,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C、a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C不正确;D、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原子组合成氧气,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正确。故选C。
12.【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
(2)2H2+O22H2O
(3)没有有害气体生成,不污染环境,也不能造成温室效应(从一个角度回答就给分)或答热值高
【解析】(1)氢气和氧气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
(2)液氢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使用液氢做燃料的优点有: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丰富。
13.【答案】 (1). NaC1 (2) 软水、煮沸 (3) b 2:1
【解析】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均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有4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NaC1。
(2)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煮沸可以将清除水中的钙镁离子,故生活上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故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14.【答案】(1)2H2O22H2O+O2↑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分子的构成不同
【解析】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以确定B是水,A可以生成水和氧气,可以确定A是过氧化氢。D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以确定D是二氧化碳,氧气可以生成C,C又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可确定C为一氧化碳。
(1)A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O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D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15.【答案】(1)①4H2O+3FeFe3O4+4H2 ②酒精灯
(2)O2 化学能(或氢能)
(3)①④②⑤③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4)明矾 活性炭吸附 无浮渣(泡沫多)
【解析】(1)①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可知“可燃空气”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4H2O+3FeFe3O4+4H2;②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酒精灯,使水蒸气充满装置,将空气排净。
(2)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化学式为O2;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此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4)为了使悬浮的小颗粒尽快下沉,一般往水中加入明矾,吸附小颗粒快速沉淀.沉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沉淀,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
操作②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所以操作②的净水方法是:加入活性炭吸附;检验硬水和软水,一般用肥皂水.把肥皂水加入待测水中,如果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如果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蒸馏水是纯净物,由水蒸馏得到,几乎不含杂质,故蒸馏水是软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泡沫多,浮渣很少。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B、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A、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通过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法不正确;C、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等,不是纯水,说法不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端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说法不正确。故选A。
3.【答案】A
【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B说法正确;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故C说法正确;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会减少O2的生成,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故D说法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A、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用煮沸,故A正确;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故B正确;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C正确;D、自来水厂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说法不正确;B、过滤不能减少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B说法不正确;C、蒸馏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用活性炭吸附不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C说法不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D说法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选项说法错误;D、a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A说法正确;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B错误;C、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故C错误;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故选C。
9.【答案】(1)溶剂
(2)活性炭
(3)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1)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用蒸馏水做溶剂。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0.【答案】(1)1
(2)2H2O2H2↑+O2↑
【解析】(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产生氢气的是试管1。
(2)由题意可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1.【答案】(1)CO2
(2)煮沸
(3)正BC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气的成分和铜锈的化学式,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CO2反应生成铜锈。
(2)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极X为电源的正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12.【答案】(1)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防止液体暴沸
(3)氧气(或O2)>
【解析】(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2)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13.【答案】(1)8∶12H2O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2)肥皂水
(3)D
(4)用洗菜水浇花
【解析】(1)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从图中a管产生的气体少,b管产生的气体多,得出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水电解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生活中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用于悬浮性杂质的沉降,故A正确;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故C正确;D、净化后的水为混合物,因为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故D错误。故选D。
(4)生活中可以采用“一水多用”来节约用水,具体做法有用洗菜水浇花等。
14.【答案】D
【解析】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选项说法错误;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一般不能降低,选项说法错误;D、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质具有可吸附沉降大颗粒物质,活性炭也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异味,二者都可用于水的净化,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纯碱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B、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是氧化物,正确;D、氢氧化钠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错误。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
B、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氢气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合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也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C
【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通电条件下,每个水分子分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所以微粒的变化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C。
19.【答案】B
【解析】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可推知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选项正确;C、电解水实验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选项错误;D、电解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改变了,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错误。故选B。
20.【答案】 (1). (2). AC
【解析】 (1)通过观察实验1为水电解的实验,水电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氢气(H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O2),a为负极产生的氢气,氢气能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2为加热水生成水蒸气的实验,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正确,符合题意。因此填AC。
21.【答案】(1)b、c、d、g
(2)①验纯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或雾滴)产生2.4(或2.38)
(3)增强导电性 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
(4)3Fe+4H2Oeq \(=====,\s\up7(高温))Fe3O4+4H2
(5)m1∶(m2-m1)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装置A中生成的Cu又部分被氧化)
【解析】(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制气装置选“固液常温型”装置,干燥装置选浓硫酸洗气,收集采用向下排气法,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c、d、g。(2)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若不纯,有可能爆炸。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或雾滴)产生。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 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0.5 L÷21%=2.38 L。(3)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简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4)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Fe3O4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eq \(=====,\s\up7(高温))Fe3O4+4H2。(5)根据信息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m2,质量为m2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1,则氧元素质量为m2-m1,故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m1∶(m2-m1)。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装置A中生成的Cu又部分被氧化)。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装置
原理
2H2O2H2↑+O2↑
2H2+O22H2O
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尖嘴玻璃管a和尖嘴玻璃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玻璃管b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负极:将尖嘴玻璃管a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打开活塞,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上出现白雾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
(1)纯水的导电性很弱,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因为电极反应要消耗部分氧气,故在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会大于2∶1。
(4)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能源利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能源利用,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和开发化石能源,常见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8 碳的单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8 碳的单质,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碳燃烧时生成物的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2 水的净化: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2 水的净化,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过滤,蒸馏,硬水与软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