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1页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2页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增强防范意识。
    2.让学生掌握识别电信诈骗的技巧,学会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和识别方法。
    2. 电信诈骗的防范技巧和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防范电信诈骗。
    2.如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警惕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播放一则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案例一:2023年5月18日,天全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张某在母亲李女士的陪伴下,来到天全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办公室寻求帮助。据张某自述,半月前,其在QQ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帮助转发“美容退费”信息就可以挣钱,每发一组,挣180余元,根据转发截图的数量,获取收益,并可当日结算。张某觉得这是一门来钱的办法,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向多个陌生电话号码发送了相关信息。5月中旬,张某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和QQ被冻结了,无法使用。为继续完成转发信息挣钱的任务,张某偷偷拿来母亲的手机,用母亲的手机继续发送短信。5月18日,李女士发现自己手机卡被冻结,无法使用,向通讯公司咨询时,才知晓自己的手机卡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公安机关冻结。李女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女儿前往天全县公安局反诈中心。
    案例二:云南宣威落水镇5名少年被高薪骗至缅甸从事电信诈骗,据了解被骗的5名少年中年龄最大的不过21岁,年龄最小的不过17岁,其中4个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是当地中学的初二学生,几个人都系同学关系。据了解5名少年是在今年3、4月份陆陆续续前往缅甸,其中一位被骗至缅甸后又以“高薪”为由把其他同学也骗至“园区”工作。
    案例三:张某女儿(10岁)拿着其手机玩耍,一某书app好友给其女儿转发了一张图片,并称转发该图片到其他群聊即可获利200元,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对方给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其女儿扫码向对方转账后,对方称因其女儿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对方账户被封,要求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其女儿继续扫对方收款二维码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8笔,共计40180元,后被李女士发现遂报警。
    案例四:11岁小学生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领取“迷你世界”皮肤QQ群,进群后,对方称其有盗刷皮肤嫌疑,需添加某QQ号进行解冻。在对方一步步诱骗下,小学生又添加另一QQ号,并扫描某二维码、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当日从14点43分至15点,该小学生父亲手机先后收到23笔微信扣款,共计被骗8050元。
    案例五:2024年2月22日,小李(男,16岁,学生,威信县扎西镇人,未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在用其父亲手机玩游戏时,添加一名自称是“王者荣耀”游戏管理员的QQ,并点击对方发送的网址进入一个叫“Webex”的会议App和对方视频通话,对方称会教小李购买游戏道具。小李按照要求操作后,对方称小李操作失误,于是小李按照对方要求在QQ上开启共享屏幕并将其父亲的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告诉对方,后小李父亲发现其银行账户内的27896元被转走,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27896元。
    . 讨论视频中涉及的诈骗手段,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 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类型 (如冒充公检法、假冒亲友等)。
    电信诈骗的定义: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类型:
    (1)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3)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4)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 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5)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 阐述电信诈骗的特点 (如远程操控、高额利益诱惑等)。
    电信诈骗的特点:
    跨国性。
    2. 非接触性。
    3. 隐蔽性。
    4. 技术性。
    5. 针对性。
    6. 高发性。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我们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向相关机构咨询。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中学生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社会经验不足:中学生在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方面相对较少,对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意识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 好奇心强: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可能更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广告或诱惑所吸引,从而陷入诈骗陷阱。
    - 经济不独立:中学生通常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可能对金钱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虚假的赚钱机会或奖励的诱惑。
    -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但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刻,容易泄露个人信息或点击可疑链接。
    - 缺乏警惕性:一些中学生可能缺乏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容易相信他人,从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 心理压力:中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心理弱点进行诈骗。
    为了预防中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同时,中学生自身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并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报告。
    诈骗者通常会利用以下几种心理来实施诈骗:
    1. 贪婪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承诺高额回报或虚假的优惠,诱使人们投入资金或提供个人信息。
    2. 恐惧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威胁或恐吓人们,让他们感到不安并迅速采取行动。
    3. 信任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信任心理,冒充可信的机构或个人,获取人们的信任并实施诈骗。
    4. 疏忽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疏忽心理,通过欺骗性的广告、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透露个人信息或资金。
    5. 社交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社交心理,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社交场合,与人们建立联系并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实施诈骗。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优惠,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资金,同时也要学会识别和防范常见的诈骗手段。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该及时报警或寻求专业帮助。
    (三)案例分析:
    . 分析近期发生的几起典型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多样性和危害性。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破绽和防范方法,增强识别能力。
    (四)防范技巧学习: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电话、短信、网络诈骗等常用手段。
    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 学习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可以通过学校、家长、警方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 增强辨别能力: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可疑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对于涉及到个人信息、资金交易等敏感事项要保持警惕。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4. 谨慎网络行为: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循安全规则,不访问可疑网站,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家长、老师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遇到的问题和疑虑。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
    6. 学会求助:如果遇到可疑情况或遭受诈骗,及时向家长、老师、警方或相关机构求助,不要害羞或犹豫。
    7. 培养理性思维:学会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盲目跟从潮流或听信谣言。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教授学生遇到可疑情况时如何正确应对(如报警、求证等)。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①下载注册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轻信虚假信息
    ②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③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漏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惕过于热情的陌生
    ④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⑤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⑥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微信、电话和短信,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
    (五)情景模拟:
    .设计模拟电信诈骗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
    .在模拟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加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总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防范技巧,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五、教学反思
    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参与度高,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防范电信诈骗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以适应电信诈骗手段的不断变化。

    相关教案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9: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9,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