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2.大力发展新能源,助力实现碳达峰。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B.风能C.潮汐能D.太阳能
3.2023年陕西多地遭遇强降雨,多地发生山洪内涝引发险情,河水中因含有大量的泥沙而浑浊。下列有关河水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前应先进行静置沉淀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可通入氯气进行消毒杀菌D.经过过滤、吸附和杀菌得到的水一定是软水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B.移走蒸发皿
C.连接仪器D.放置滴管
5.图1是兴趣小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用数字压强传感器来测定广口瓶中的压强变化,测定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到b点,压强增大是因为反应放出热量
B.若装置漏气,则b、c两点的压强都会偏小
C.c点表示打开止水夹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倒吸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6.下图是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甲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是22:9
7.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实验结束后白磷有剩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的白磷都发生燃烧
B.图Ⅰ装置中气球没有明显变化
C.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图Ⅱ实验后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试管内残留的白磷会复燃
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能通过一步转化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氧气B.Y可能是碳
C.通过化合反应生成XD.X与Y反应能生成
二、填空题
10.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1)迎接仪式上表演了腰鼓,腰鼓鼓架要求木质坚硬、富有弹性,常见的木材有榆木、楠木等。将木材加工成圆形的鼓架发生的是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会议期间供客人饮用的“富硒茶”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一些茶具配有茶滤,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这个过程类似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操作。
(3)猕猴桃成为会议期间的招待水果之一,猕猴桃中含有一种在其他水果中较少见的成分——叶酸(化学式为),叶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1.2023年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落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以103金、40银、35铜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大运会以来最好成绩。
(1)人文大运:大运会火炬“蓉火”的正面以大熊猫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火炬上端的竹叶孔造型既与大熊猫形象相得益彰,又设计为燃料的出气口。大运会的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大运:大运会期间,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成为承担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的主要力量,选择氢气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3)科技大运:硫化镉发电玻璃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大运的创新点,硫化镉的化学式为,其中硫的化合价为-2,则镉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12.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
(1)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获得氧气的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锆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
13.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知识后,老师让同学们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及使用情况。小明同学对自己家所在小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调查如下:
(1)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少中毒事件发生
B.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C.天然气燃烧对环境污染更小
(2)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从微观上解释,煤气泄漏时能闻到特殊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请从热值、价格、环境角度分析,家用燃料选哪种更好一些,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夜晚发现家用天然气泄漏了,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观察A装置中的不同现象,说明__________对分子运动速率有影响。
(2)观察B装置中红热木炭在两个集气瓶中的现象,可知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有关,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5.在实验室里,同学们欲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的相关性质。
(1)在甲装置中,左端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右端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向甲装置中通入足量干燥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能证明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图乙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选填“m”或“n”)端通入。
三、实验题
17.化学小组设计了实验制取氧气,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实验探究】探究温度对催化分解的影响。
【实验步骤】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30%的溶液,锥形瓶内加入不同试剂,打开活塞,加入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可作为分解的催化剂)。记录数据如下表。
(1)由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改变。
【拓展探究】
实验后小组同学取少许锥形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除去铁锈的铁钉,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的同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比较好奇。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作出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
经讨论,猜想四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反思交流】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小组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取4.0g石灰石样品(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将某稀盐酸40.0g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过滤的目的是让固液分离,静置可以让固体下沉,先让一部分固液分离开来,所以过滤前应先进行静置沉淀,故说法正确;
B、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正确,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C、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所以可以进行消毒杀菌,故说法正确;
D、经过过滤、吸附和杀菌,硬水不能除去可溶性矿物质,不可以变成软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用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玻璃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可放在洁净的烧杯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a点到b点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装置漏气,则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时,气体会逸出,则b点压强会偏小,而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会有气体进入瓶中,则C点压强会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时,压强瞬间恢复到大气压,则c点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压强恢复,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压入广口瓶的1水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正确。
B、甲醇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选项不正确。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选项不正确。
D、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是88:54=44:27,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如图Ⅰ),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故A说法错误;
B、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故B说法错误;
C、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如图Ⅰ),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2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
D、图Ⅱ实验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实验结束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此时装置内没有氧气,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与空气重新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观察到白磷会复燃,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除去氮气中含有的少量氧气,氧气含量较低,不能与红热的铁丝发生反应,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后得到的是二氧化锰和水的混合物,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可采用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B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含量较少,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液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式区别,可以用肥皂水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故C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无论是否含有甲烷,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故X为氧气,故A说法正确;
B、Y可以与X(氧气)反应,Y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氧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Y可能是碳或甲烷等,故B说法正确;
C、由A分析可知,X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Y可以与X(氧气)反应,Y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X与Y反应能生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答案:(1)物理
(2)元素;过滤
(3)12:1;点燃
解析:(1)将木材加工成圆形的鼓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富硒茶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茶筛子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即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类似过滤;
(3)叶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9)=12:1。
11.答案:(1)
(2)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3)+2(或+2价)
解析:(1)在点燃的条件下,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的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3)硫化镉的化学式为,其中硫的化合价为-2,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镉的化合价为+2。
12.答案:(1)
(2)91.22;2
解析:(1)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4个,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义的化学式是。
(2)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锆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2。
13.答案:(1)B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天然气,热值高,市价较低(合理即可)
(4)先关闭燃气阀门,再打开门窗(合理即可)
解析:(1)一氧化碳有毒,家用燃料更新可减少中毒事件发生;天然气燃烧对环境污染更小,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B;
(2)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从微观上解释,煤气泄漏时能闻到特殊气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由题干信息可知,家用燃料选天然气更好一些,原因是天然气的热值高,市价较低等;故答案为: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高,市价较低(合理即可);
(4)“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夜晚发现家用天然气泄漏了,正确的做法是先关闭燃气阀门,再打开门窗;故答案为:先关闭燃气阀门,再打开门窗(合理即可)。
14.答案:(1)温度
(2)氧气的浓度(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3)不能
解析:(1)观察A装置中的不同现象,说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有影响,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故答案为:温度。
(2)观察B装置中红热木炭在两个集气瓶中的现象(A中燃烧,B中不能燃烧),可知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氧气浓度;。
(3)C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失去平衡。故答案为:不能。
15.答案:(1)干燥纸花不变色,湿润纸花变红(合理即可);
(2)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解析:(1)向甲装置中通入足量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纸花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纸花变红,则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干燥纸花不变色,湿润纸花变红,上述实验能证明的化学性质是;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如图乙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16.答案:(1)酒精灯
(2)A;
(3)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中逸出(合理即可)
(4)m
解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3)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中逸出;故答案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中逸出(合理即可);
(4)E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短管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m。
17.答案:【实验步骤】(1)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2)化学性质
【作出猜想】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合理即可)
【实验验证】一;品红溶液没有褪色(合理即可)
【反思交流】
解析:【实验步骤】(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①②③中,当锥形瓶中试剂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越快:
(2)作为分解的催化剂,则在上述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则猜想四不成立;
【实验验证】①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则猜想一不成立;
②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猜想二不成立,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硫,则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
【反思交流】猜想三成立,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3.4
(2)1.5g
解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4.0g-3.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二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3.0g-2.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2.0g-1.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四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只能与1.0g-0.6g=0.4g碳酸钙反应,说明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最终剩余的0.6g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4.0g-0.6g=3.4g。故填:3.4g。
(2)解:设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x。
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5g。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氮气中含有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铁丝
B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后二氧化锰的回收
过滤、洗涤、干燥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D
检验中是否混有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燃料
热值
目前市价
天然气
1.8元/kg
管道煤气
1.4元/kg
液化石油气
6.0元/kg
实验序号
水浴温度/℃
锥形瓶内试剂
各时间段生成的平均速率/()
0~3min
3~6min
6~9min
①
20
2mL14%的溶液
2.4
2.7
2.8
②
30
9
10
10
③
40
90
63
28
④
40
2mL水
1.0
1.2
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
木条不复燃
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③将产生的气体用带尖嘴的导管导出,点器,且用于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2.0
1.0
0.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调研检测化学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