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62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题-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62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题-提升),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2023·北京丰台·二模)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023·北京昌平·二模)用下图装置探究CO2与NaOH的反应。
(1)若甲中充满CO2,a为NaOH溶液。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将部分NaOH溶液注入瓶中,振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止水夹,看到乙中液体流入甲中,该现象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2)要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若b为 ,观察到甲中有气泡产生;若b为CaCl2溶液,观察到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023·北京平谷·二模)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1)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A中液体,此时注射器1中实验 石灰水现象是 。
(2)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入A中,A中有气泡产生,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2023·北京朝阳·二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CO2的性质是 。
(3)实验3,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需在B处放置 。
5.(2023·北京·模拟预测)利用对比实验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如图所示,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三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三种不同物质,迅速盖紧瓶盖,振荡。
资料:一: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
二: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 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 0.173g。
(1)实验中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对比 A、C 瓶的现象证明 。
6.(2023·北京·模拟预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Y型管左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右侧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为验证CO2与水反应等性质,可以在C处放有 (填“湿润”或“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可依据的现象是 。
7.(2023·北京房山·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
(1)石蕊纸条变红的是 (填序号)。
(2)②中石蕊纸条变色的原因为 。
(3)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应选取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
A.⑤B.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⑤
8.(2023·北京房山·二模)用下图实验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
(1)步骤Ⅰ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
(3)步骤Ⅱ中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观察到气球变鼓,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可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的药品是 。
9.(2023·北京顺义·二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1)将20mL NaOH溶液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23·北京西城·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石蜡的组成(夹持仪器略去)。
资料:①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1)为使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充分吸入C中,需进行的操作是 。
(2)B、C中均出现明显实验现象。
①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此推知石蜡的元素组成: 。
11.(2023·北京西城·二模)用下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1)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是 (用“A”“B”“C”表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12.(2023·北京平谷·一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可用于CO2的实验室制取以及性质探究。
(1)写出该装置制备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能使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D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3.(2023·北京西城·一模)对比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向4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下图所示。
Ⅰ、对比①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 。
Ⅱ、能比较出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实验组有 (填序号,写全对比组)。
(2)实验2,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Ⅰ、为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补充了实验⑥,观察到⑥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⑤。⑥中集气瓶里应加入 。
Ⅱ、写出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3·北京西城·一模)室温下,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饱和石灰水,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的实验现象是 。
(3)③中溶液变浑浊,析出的固体是 。
15.(2023·北京西城·模拟预测)用如图实验验证 CO2的性质。
(1)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 处可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的证据是 ;
(3)C 处下端木条先熄灭,可以验证 CO2的性质是 。
16.(2022·北京通州·一模)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CO2并验证其性质。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 。
(3)烧杯中蜡烛熄灭体现CO2的性质是 。
17.(2022·北京房山·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2中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左移动,最终停留在5mL刻度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18.(2022·北京西城·二模)用下图装置测定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关闭D,打开C,将注射器A中混合气全部推入注射器B中;关闭C,轻轻振荡装置。
说明:玻璃管中的残留气体忽略不计
(1)注射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注射器B中活塞最终停留在16mL处。
①处理B中剩余气体的实验操作: ,打开D,推注射器B的活塞。
②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
19.(2022·北京丰台·二模)利用如图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20.(2022·北京顺义·二模)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A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结论是 。
(4)C用于探究水的组成,证明水中含有氧元素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21.(2022·北京昌平·二模)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K,观察到蜡烛熄灭,得到的结论是 。
(3)瓶中玻璃棒上①③为湿润的石蕊滤纸条,②为干燥的石蕊滤纸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2.(2022·北京·一模)某同学为推测熔喷布的组成设计如图实验。
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现象为①装置 B 中无水 CuSO4变为蓝色,②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能说明熔喷布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填序号)。
(2)写出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把装置 B 和装置 C 调换位置,将无法确定熔喷布中是否含有 元素。
23.(2022·北京平谷·一模)钙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某化学小组用常见的补钙剂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1 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不与补钙剂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2 ppm常用来表示气体的浓度,数值越大,说明气体的浓度越高。
实验1:验证补钙剂能与白醋反应。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2)由此推测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含有 。
【小组交流】分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2:探究影响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的因素。
【进行实验】室温条件下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③,其理由是 。
【反思与评价】
(5)继续实验,发现温度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是_______(填序号)。
A.补钙剂的质量B.补钙剂形态C.温度D.白醋的体积E.白醋中醋酸浓度
(6)若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_____病。
A.骨质疏松B.贫血C.佝偻病
24.(2022·北京延庆·一模)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处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C处下端木条先熄灭,可以验证CO2的性质是 。
25.(2021·北京房山·二模)在实验室中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装置中,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 (填序号)。
(3)⑤的实验目的是 。
26.(2021·北京房山·二模)根据如图仪器或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制取氢气,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G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加热b之前要 ,c处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
(4)检验G装置虚线框内部分气密性的操作是 ;若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图H是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装置,请在答题卡上把图补画完整 。试剂a的名称是 ,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7.(2021·北京大兴·一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2中出现的现象是 。
(3)能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实验现象是 。
28.(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图2实验,烧杯一侧放一干、一湿两张紫色石蕊纸条,从另一侧倒入CO2.湿纸条由下至上逐渐变红,干纸条无明显变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9.(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
(2)实验2中:
①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②写出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2021·北京通州·一模)U形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利用其进行如下实验。
(1)A装置中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后的现象是 。
(3)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束时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31.(2021·北京西城·一模)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去)。实验前K1、K2和K3均已关闭。
(1)打开K1和K2,滴入部分碳酸钠溶液,关闭K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关闭K2、打开K3和K1,滴入碳酸钠溶液,关闭K1。观察到B中的液体流入C中,一段时间后,C中溶液澄清且无色,此时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装置
现象
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操作
组别
实验
序号
补钙剂形态
白醋中醋酸浓度(g/100 mL)
二氧化碳浓度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1组
①
片状
6
②
片状
3
第2组
③
粉末
6
④
粉末
3
参考答案:
1.(1)
(2)B
(3)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
【详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B。
(3)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
2.(1)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甲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 稀盐酸(稀硫酸)
【详解】(1)根据题意家中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填;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少,故②填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甲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因为压强变小,导致b内的液体倒吸进入甲中,甲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即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泡,故b为酸,故①填盐酸或硫酸;
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②填。
3.(1)变浑浊
(2)
【详解】(1)注射器1抽取少量A中液体,此时注射器1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石灰水会变浑浊;
(2)A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二氧化碳进入B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
4.(1)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详解】(1)实验1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3中,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首先需要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故需在B处放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5.(1)ABC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详解】(1)实验中三个软塑料瓶:C瓶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B瓶中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A瓶中饱和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使软塑料变瘪,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浓,则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所以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2)对比 A、C 瓶,A瓶的变瘪程度大于C瓶的变瘪程度,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1)
(2) 干燥 C处石蕊试纸不变红,ab处石蕊试纸变红
【详解】(1)Y形管左侧,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图中a、b处放的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为形成对比,故在C处放干燥的石蕊试纸;
可依据的现象是C处石蕊试纸不变红,ab处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7.(1)①⑤/⑤①
(2)石灰水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变为蓝色
(3)CO2+H2O=H2CO3
(4)CD
【详解】(1)石蕊遇酸会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石蕊纸条变红的是①⑤。
(2)②中石蕊纸条变色的原因为石灰水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变为蓝色。
(3)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4)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应选取的实验方案为C.③④⑤(先对比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色,接着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石蕊变色。)或者D.①③④⑤(不仅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还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显酸性。)
故填:CD。
8.(1)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
(3)CO2与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
(4)稀盐酸
【详解】(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会生成氯化钙和水,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
(3)步骤Ⅱ中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观察到气球变鼓,说明瓶内气压减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气体减少使瓶内气压减小。
(4)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也就是证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的药品是稀盐酸,因为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9.(1)20mL NaOH溶液中水的含量较少,溶于溶液中水的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不足以让气球变鼓,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
【详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20mL NaOH溶液中水的含量较少,溶于溶液中水的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不足以让气球变鼓,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1)打开活塞K,放出部分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
(2)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详解】(1)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在装置末端放出石灰水可以使气压变小使左侧的生成的气体充分进入右侧,所以为使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充分吸入C中,需进行的操作是打开活塞K,放出部分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
(2)①C中反应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知石蜡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来源于氧气没有办法判断。
11.(1)
(2) BA/CA 滴入B处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滴入C处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②处纸花变红;①处纸花不变色)。
【详解】(1)与稀硫酸反应生在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需做对比实验,先滴加水纸花不变色,排除水能使石蕊变色,A处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潮湿的纸花,石蕊变色,通过干燥纸花石蕊不变色,从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试剂的加入顺序是BA或CA,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滴入B处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滴入C处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②处纸花变红;①处纸花不变色。
12.(1)
(2)H2CO3
(3)
(4)下层
【详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化学式为H2CO3。
(3)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先接触下层蜡烛,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所以D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
13.(1) 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的好 ①②、①③
(2) 200mL的CO2和50mL的H2O CO2+2NaOH=Na2CO3+H2O
【详解】(1)Ⅰ、对比①和④可看出,在20℃时,6g蔗糖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但只能部分溶于10mL酒精中,变量为溶剂水和酒精,则在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好。
Ⅱ、比较食盐和蔗糖的溶解性强弱,需要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质量的相同溶剂中比较它们的溶解量,故对比①和②或者①和③可看出,在20℃时,6g蔗糖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而4g和6g食盐都不能全部溶于10mL水中,说明在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食盐好。
(2)Ⅰ、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溶于水与水反应,⑤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故为了更严谨,应⑥中集气瓶里应加入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和水来与⑤对比,会观察到⑥中气球变鼓的程度小于⑤的现象,故填200mL的CO2 和50mL的H2O。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4.(1)CO2 + Ca(OH)2=CaCO3↓ + H2O
(2)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钙/Ca(OH)2
【详解】(1)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3)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将饱和石灰水放入热水中,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有晶体析出。
15.(1)
(2)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3)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A处,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现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下端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6.(1)
(2)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
(3)CO2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性质解答。
【详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与2处的紫色石蕊试液作对比,1处无明显变化,2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紫色石蕊纸片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
(3)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有:CO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故填:CO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各问题。
17.(1)CO2+2NaOH=Na2CO3+H2O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注射器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详解】(1)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2)步骤2中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左移动,最终停留在5mL刻度处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注射器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注射器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8.(1)2NaOH+CO2=Na2CO3+H2O
(2) 在D处导管连接小气球 40%
【解析】(1)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
①二氧化碳被吸收后,剩余气体中含有CO,一氧化碳有剧毒,需要在D处导管连接小气球收集CO;
②混合物气体10mL,氢氧化钠溶液10mL,注射器B中活塞最终停留在16mL处,说明体积少量4mL,故二氧化碳体积为4mL,故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19.(1)
(2) 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不能
【详解】(1)①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因为二氧化碳会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所以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因为没有对照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20.(1)长颈漏斗
(2)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4)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中
【详解】(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B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烧杯内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4)实验C用电解水于探究水的组成,通过验证水通电生成氧气,可得出水中含有氧元素,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即试管2中气体为氧气,故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
21.(1)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打开K,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③处湿润的石蕊滤纸条比①处湿润的石蕊滤纸条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①③为湿润的石蕊滤纸条变红,②处干燥的石蕊滤纸条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2.(1)②
(2)
(3)氢/H
【详解】(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可说明熔喷布是否含有氢元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可说明熔喷布是否含有碳元素。所以能说明熔喷布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②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如先通入装置C则出来的气体必定会带有水蒸气,进入B中一定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说明是否有水生成,则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
23. Ca(OH)2+CO2=CaCO3↓+H2O 碳酸根离子/含有碳酸盐 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 ABDE AC/CA
【详解】(1)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所以烧杯中石灰水变混,说明有二氧化碳通入烧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
(2)能够和醋酸产生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盐),故填碳酸根离子或含有碳酸盐;
(3)应用控制变量法,第1组实验中,其他条件一致,白醋浓度为变量,故其目的是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故填探究白醋中醋酸浓度对补钙剂与白醋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4)对比实验①②③④的二氧化碳的曲线,实验③中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实验③中的反应速率最快。故填相同时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高或产生相同气体的量时所用的时间最短;
(5)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其他条件需相同,则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为补钙剂质量、形态和白醋的体积、浓度,故选ABDE;
(6)钙元素主要参与人体骨骼的构建,幼儿缺钙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故选AC。
24.(1)
(2)B处湿润的一半纸花变红,干燥的一半不变红
(3)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A处发生反应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故填:B处湿润的一半纸花变红,干燥的一半不变红;
(3)C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端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5. ↑
②③ 探究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详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为盐酸和石灰石,所以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选择②③;
(3)向天平一端的纸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而另一端纸杯中是空气,是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26. 锥形瓶 ABEF 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 在c出放一盏酒精灯,点燃尾气 在c处套上一个夹好弹簧夹的橡胶管,用手紧握(或热毛巾捂住)集气瓶 插入溶液的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详解】(1)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
(2)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要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烧杯中装稀硫酸,球形干燥管装锌粒,放入烧杯里,球形干燥管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关闭弹簧夹,气体不能排出,球形干燥管里的压强增大,使稀硫酸和锌粒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排出,酸液和锌粒接触反应发生;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ABEF。
(3)实验室一般选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需要先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
(5)反应时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不参加反应,故需要通过点燃进行尾气处理,故填: 在c出放一盏酒精灯,点燃尾气。
(6)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对装置内的密闭气体进行加热,故操作为:在c处套上一个夹好弹簧夹的橡胶管,用手紧握(或热毛巾捂住)集气瓶。
(7)若气密性良好,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水会进入导管,则会看到插入溶液的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8)具体见答案。
(9)验证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故试剂a的名称是澄清石灰水。
(10)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则无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中,故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27.
固体减少,溶液呈黄色 试管3中有气泡产生,4中无明显现象
【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
(2)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所以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溶液呈黄色。
(3)稀盐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而不能与铜反应,借此能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则将稀盐酸加入3、4试管中,其中试管3中有气泡冒出,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
28.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详解】(1)图1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烧杯一侧放一干、一湿两张紫色石蕊纸条,从另一侧倒入CO2,湿纸条由下至上逐渐变红,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干纸条无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从下到上逐渐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9. 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气球鼓起 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倾斜前铜片无明显现象
【详解】(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升华后成为气态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气球就会鼓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能观察到的现象为: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气球鼓起。
(2)实验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右侧无明显现象,而左侧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可得出结论: 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故②填: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倾斜前铜片无明显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30. 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冷却至室温后,左侧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左侧
【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后,压强增大,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左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左侧,故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
31.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l2、NaCl
【详解】(1)打开K1和K2,滴入部分碳酸钠溶液,关闭K1,B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K2、打开K3和K1,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关闭K1。观察到B中的液体流入C中,一段时间后,C中溶液澄清且无色,说明B中盐酸过量,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B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CaCl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26氧气的制取,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67粗盐提纯(实验题-基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55化学实验基础(基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