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由理念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日益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因其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构成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信念,在今天仍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着。
    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我们需要考察儒家如何论述自我在人我关系、群己关系中的自由。
    我们把传统儒家的人我关系分解成家庭、国家、社会几个方面来讨论其中的权利界限问题。在家庭的父子、夫妇、兄弟、长幼关系中,从静态分析,儒家给予父、夫、兄、长以更大的权利、更多的自由,给予子、妇、弟、幼以相对弱小的权利、很少的自由,可以说在这样一种礼法制度中,自我的自由是不平等的;从动态分析,所有的子都有可能成为父,所有的女都有可能成为母,所有的妻都有可能成为婆婆,但所有的妇都不可能成为夫,所以儒家在时间的绵延中实现了一种有限的代际补偿性的自由。在国家的君臣、官民关系中,从静态分析,儒家给予君、官以更大的权利、更多的自由,给予臣、民以相对弱小的权利、很少的自由,可以说在这样一种礼法制度中,自我的自由是不平等的;从动态分析,理论上所有的民都有可能成为官,但除了继位者之外的所有的臣都不可能成为君,同样儒家在时间的绵延中实现了一种有限的延续补偿性的自由。
    我们再来分析儒家礼法关于群己关系中的自我的自由的讨论。在儒家的家、国、天下的群体一整体中,人我关系的种种规范就是整体内部的关系分化,而非由一个个独立个体通过契约方式建立起来。而人我关系中的主导者——父、夫、君,往往作为家、国、天下的代理者,实际超越了人我关系中的具体的关系者身份,而具有“大我”——家、国、天下的代表者的身份,因而其自由无限大,而其他的“小我”在群己关系中则基本缺乏权利、自由,只能把自我归属于父、夫、君所代表的“大我”,这就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传统中国社会生活中缺乏个体自由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李祥俊《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有删改)
    材料二:
    19世纪,严复将英国约翰·穆勒的On Liberty翻译成《群己权界论》,以“自由”为权界讨论“己”与“群”的关系,讨论“个体”与“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群己权界论》从古代中国思想学说中“群”这一概念切入,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讨论的重点,认为在群体的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之间,前者高于后者,由此并置推导出“小己大群”的观念,即在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之间,个人价值为轻,群体价值为重。
    严复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的侵凌,国家的自由和强盛成为仁人志士关注的迫切问题,因此,国家的独立自主以及摆脱强国压制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独立与富强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词,“国群自由”是实现“小己自由”的前提与基础。
    严复认为自由,有逐渐递增升华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能够区分“群”和“己”之间的权界,通过法权的方式保障自由的权力。他认为有关“自由”的言论学说颇多,也并不是穆勒关于“自由”的论述所能穷尽的,在纷繁复杂的自由之论中,首要之道是要明确“己”和“群”之间的权界,只有明确了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才可对“自由”进行阐述。第二个阶段是将个人自由这一有关个人人格的自由提升至个人自由这一大的人生境界层面。由修身齐家而至治国平天下,这是个人自由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变化,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从个人自我完善层面而言的“成己成物”境界。第三个阶段即为经由小己自由而至国群自由。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实现个人自由而助推实现国群自由,而国群自由之下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个人自由。
    严复的“个人”观源于自身坚守的儒家式思想认知,这种中国儒家式的个人自由观,即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是个人道德的完善,而实现这一前提的途径是克己与自治。个人自由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个人自由以他人自由为界限,个人自由的终极理想不在个人利益的获得,而在于群体的自由和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民族、社会、国家的理想实现为终极目标,因此,严复所定义的“个人”必经由自修、自治而最终走向自由。而且,“个人”与“群体”相辅存在,“个人”自由始终被放置于“群体”的框架中未定位,“个人”创造与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人道的实现和群体的福祉,而当“个人”与“群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应完全服从于“群体”,而“个人”自由和“群体”安危之间的平衡则是群己分界的关键,严复“群己”相辅相助存在的模式开启了现代中国个人观念的开端并影响深远。
    (摘编自常琳《鲁迅早期“个”思想研究》中严复“群己之辩”,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由理念因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影响着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
    B. 材料一关于“人我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指出的是儒家提出了一种不平等的自我的自由。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群己关系”,并都认为个人价值不重要,群体价值更为重要。
    D. 材料二指出,只有在半殖民地的中国,“个人自由”才必须以“国群自由”为前提。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宗明义,先提出儒家思想中自我的自由思想,接着分别从“人我关系”、“群己关系”的方面阐述了自由的内涵。
    B. 材料一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在群己关系上,儒家把家、国、天下看作是生命的整体,也是理解儒家自由观的核心。
    C. 材料二第三段采用并列式论证,层层递进地分别用三个不同阶段来区分了“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的明确界限。
    D. 材料二中严复的自由关系论证逻辑思路明晰,即经由个人自由实现个体自我的成己与明德、才能实现新民和救亡图存之社会目标。
    3. 下列选项,不能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的“群己关系”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 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
    4.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于个人自由都有相关论述,试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联系。
    5. 群己观即“群己之辩”,探讨的是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青年学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B 2. C
    3. B 4. ①严复的“个人”观源于自身坚守的儒家式思想认知,即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是个人道德的完善。
    ②儒家的群己观是“小我”归属于“大我”,严复的群己观是“个人”与“群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应完全服从于“群体”,二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性。
    5. ①儒家的群己观是“小我”归属于“大我”,能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
    ②“国群自由”是实现了“小己自由”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群己观的现代价值,提高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③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民族、社会、国家的理想实现为终极目标,更要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自由理念”错误,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其中比较有影响是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因其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可知有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的是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而不是“自由理念”,选项说法属于偷换概念。
    C.“并都认为个人价值不重要”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而其他的‘小我’在群己关系中则基本缺乏权利、自由,只能把自我归属于父、夫、君所代表的‘大我’”,可知“小我”在群己关系中缺乏权利和自由,从属于“大我”,并没有阐述个人价值不重要。
    D.“只有在半殖民地中国”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严复‘群己’相辅相助存在的模式开启了现代中国个人观念的开端并影响深远”,可知并非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个人自由”才必须以“国群自由”为前提,而是一直都要以家国为先。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C.“材料二第三段采用并列式论证”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中的“严复认为自由,有逐渐递增升华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材料二第三段的论证应为层进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群己关系”是在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之间,个人价值为轻,群体价值为重。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不符合严复的“群己关系”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严复的‘个人’观源于自身坚守的儒家式思想认知,这种中国儒家式的个人自由观,即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是个人道德的完善,而实现这一前提的途径是克己与自治”,可知严复的“个人”观源于自身坚守的儒家式思想认知,即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是个人道德的完善。
    根据材料一中的“而人我关系中的主导者……实际超越了人我关系中的具体的关系者身份,而具有‘大我’——家、国、天下的代表者的身份,因而其自由无限大,而其他的‘小我’在群己关系中则基本缺乏权利、自由,只能把自我归属于父、夫、君所代表的‘大我’”,可知儒家的群己观是“小我”归属于“大我”。根据材料二中“当‘个人’与‘群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应完全服从于‘群体’”,可知严复的群己观是“个人”与“群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应完全服从于“群体”。由此可见二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因其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构成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信念,在今天仍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着”“而人我关系中的主导者——父、夫、君,往往作为家、国、天下的代理者,实际超越了人我关系中的具体的关系者身份,而具有‘大我’——家、国、天下的代表者的身份,因而其自由无限大,而其他的‘小我’在群己关系中则基本缺乏权利、自由,只能把自我归属于父、夫、君所代表的‘大我’”,可知儒家的群己观是“小我”归属于“大我”能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集体的之间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中“国家的独立自主以及摆脱强国压制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独立与富强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词,‘国群自由’是实现‘小己自由’的前提与基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实现个人自由而助推实现国群自由,而国群自由之下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个人自由”,可知“国群自由”是实现了“小己自由”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群己观的现代价值,提高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根据材料二中“个人自由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个人自由以他人自由为界限,个人自由的终极理想不在个人利益的获得,而在于群体的自由和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民族、社会、国家的理想实现为终极目标”,可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民族、社会、国家的理想实现为终极目标,更要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河的走向
    王剑冰
    ①这里多雨也多水,湿润的气候容易激发联想。吴王夫差为了运输军队与粮草,派伍子胥开凿邗沟,那个时候,水上比陆路便捷。伍子胥是多么有能力的人,他开凿邗沟,很快将淮河和长江连在一起。这为隋炀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为基础,迅速拓展了那个伟大的工程。可以说,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有了这个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阔而惊艳。那宏阔而惊艳的鸿篇巨制,竟然有一千七百公里长。
    ②淮安的灵魂深处,埋藏着两千五百年的时光。这个因水而生的城市,最终成了水的故乡。翻看淮安的历史,一条大河顿时翻涌,一把橹、一个锚、一件环扣、一只桅灯、一条缆绳,每一个物件,都在诉说着曾经。
    ③我站立在大运河边,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水面,目光迷离,直达久远。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
    ④由于有了这条河,也就有了漕运。从元朝开始,沿海省份征收的粮食,沿运河北上,直到明清两代,未有停歇。漕运总督的衙门就设在淮安。而且,这里不仅有漕运总督府,还有江南河道总督府。这两位总督,明清时候,多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大员,不受当地巡抚总督管辖,也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连淮安府的官员等级,也比其他知府高。如此,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⑤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来来往往多少人!你来了,他走了,甚至你来了,他还没走。一时间,舟楫相接,辐辏相继,楼馆高矗,店铺林立,直拥挤得这运河边铺排出好大一片天地。装车的、卸货的、拉纤的、摇橹的,都很忙乱。唱曲声、叫卖声、号子声,声声不断。明清时期,这城市的人口就有五十五万人之多,那是什么概念?当时的杭州城才二十余万人。
    ⑥大运河,不仅润泽着文化,还创造着文化。船多客多,所以琢磨着吃,琢磨着做,淮安成了烹饪实验场,江南江北的名吃样样在此汇聚,宫廷民间的高手纷纷在此亮相,码头辐射出去的一道道街上,到处都飘着各式各样的幌子。集南北烹饪之长的美食,同上游的扬州相融相通,淮扬菜由此出名。那些老菜的味道,极致地诱惑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极致地被这些船只带往四方。狮子头、鱼锅贴、老鸡煲、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至今还在水上飘散着余香。
    ⑦那个时候,运河是国家命脉,管理好运河,便管理好了国家,运河安则国家安。运河引领了中国最繁华的区域,因而它像一条金腰带,让当时的皇帝颇为得意。以至他们一次次巡游运河,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六次都没有忘记在淮安上岸。
    ⑧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带来无可预知的美好,也给这里带来过无尽的灾难。来淮安的路上,看到古黄河的标牌,再往东,又看到废黄河的指示。黄河一路上跑野了,为了入海,它曾经闯入淮河的河道。康熙十五年,在淮阴境内,黄河冲决王营、高家堠堰,决口三十四处。乾隆三十九年,黄河又从淮阴老坝口一冲而下,一万多亿吨带着泥沙的黄水,使淮阴以下入海河道全部淤平,淮河只能从洪泽湖南流入长江。直至咸丰五年,黄河夺大清河从山东利津入海,才结束六百六十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淮阴和洪泽湖大堤巡视,河道民众无数次奋争。才得以有“清晏园”这个名称。这条废黄河,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经历无数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当地人也叫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
    ⑨时间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时刻,大雁与天鹅竟然同时飞来,在淮河流域境内的多条河流中徜徉栖息,两种颜色的音符,感染了这个明亮的早晨。
    ⑩一位老者守在水边,一杆烟袋,久未入口,只是让烟锅留一冒青烟,而他自己,也如那烟袋,静静地发呆。有时候遇到人,他会让烟杆在空中划动,以加重他语气的激动,那一定是同谁对了脾气。旁边的人告诉我,这是一位老运河人,他把一生交给了这道水。守在水边的还有一只黄狗,它往左看看,再往右看看,实际上它是在看水的流动。偶尔它会对着水吠一声,可能水中有了什么动静。
    ⑪我还看到另一位水边的老人,那是在枚乘故居旁,老人原来住在这临水的地方。后来此地被认定为枚乘故里,老人就成了这里的管理者,他在水边管理花木,还护理菜园,严寒的冬天,菜地里竟然绿意一片。越过菜地你会看到古银杏,看到古运河和古码头。当年,或有一位女子,长久地倚在树下,看着水上的船和水上的人。运河边,码头上,多少人上船下船,多少船顺水逆水。号子一声,风帆一晃,已是千年。
    ⑫现在这里有盐河、里河、里下河、淮河、运河、古淮河、古运河,你都说不清它们是怎样一个概念,反正一道道水来,一道道湾,加上辽阔的洪泽湖,在这里你会感到,水的格局是如此宏大。宏大到天地为之合掌,日月为之画圆。大运河气势不减当年,这条水道仍然显现出超出想象的繁忙,一艘艘吃水深切的大船南来北往,慢慢地享受时间的微澜。竟然还有划桨的小船,那些木桨,还在临摹着先辈们临摹了无数年的水墨。
    ⑬天黑得早了,现在是4点30分,太阳还有一丈高,格外的红艳,辉光泼在运河上,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叫黄金水道。在这样的水道上行船,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4点50分,再抬头看,已经见不到太阳,只剩下它丢下的粉色长巾,飘在树梢上。这是一天的绝妙收场。
    ⑭冬天的夜,一切都进入静默与安然。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那是大地上弹奏的、永无休止的琴弦。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到伍子胥开凿邗沟的故事,既是由“湿润气候”所激发起的联想,也是为了引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事件。
    B. 文章通过对所见所闻的描写,如舟楫相接,辐辏相继,楼馆高矗,唱曲声、叫卖声、号子声,体现了运河之都的物阜民丰。
    C. 大运河旁所诞生的淮扬菜,百姓所创造的淮海戏,包括以枚乘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大运河所带来的文化文明成果。
    D. 文章对大雁与天鹅同时飞来,在河流中徜徉栖息的画面进行描写,是将思绪与视线从过去转到现在,在当下感受运河之美。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中连用七个“一”,既对每一个物象进行了强调,也将所有物象集中在了同一个画面中,给读者带去深刻的印象。
    B. 文章写“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是对标题的呼应,也是为后文写水带来灿烂文明张本。
    C. 文章以景结情,并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运河的奔流不息、繁忙不止的形象进行生动刻画,使得结尾韵味无穷。
    D. 文章语言厚重典雅,描写大气恢弘。作者将视野落在宏大的大运河之上,从整体落笔,给人以广博、浩渺的历史沧桑变迁之感。
    8. 作者为什么在写水给人们带来无可预知的美好的同时,还要写水带来过无尽的灾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有人评价王剑冰的散文“思想的广度与深度纵横交织,用时空自由切换出经线纬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6. B 7. D
    8. 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厚重感,突出百姓奋争的力量,体现出当地民众坚韧不屈、顽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②引出下文对两位普通运河守护人的描写,与当下运河的平静安详形成对比。
    9. ①文章用广博与厚重的笔调追古思今,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既追溯大运河悠久的历史,又呈现现代的繁荣,内蕴丰厚博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②文中追溯大运河的历史发展,追溯到吴、隋、元、明清。从大运河的基础工程邗沟的开凿谈起,提及漕运总督府,淮安治理黄河的故事等。文中写到了大运河当下的淮海戏等文化遗迹、宁静安详的守望者等。古今交融,兼写美好和灾难,让读者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全面认识、了解大运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容,体现出对大运河这一古老而现代文明的歌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文章通过对所见所闻的描写”错误。结合文中“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可知,本段内容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 “从整体落笔,给人以广博、浩渺的历史沧桑变迁之感”错误。文中有对大运河的整体描绘,但更多是对运河之都淮安的历史文化的具体描写,细致地描写了这里的物质之丰,文明之长。同时,本文通过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及淮安人民与大运河相依相存、休戚与共的关系,表现作者对大运河这一古老而现代文明的歌颂。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分析散文中某段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主旨上进行分析。
    从内容和情感上,根据文章第八段“为了入海,它曾经闯入淮河的河道”,写黄河为当地带来了灾难,但“河道民众无数次奋争。才得以有‘清晏园’这个名称”“经历无数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当地人也叫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可知,面对灾难,当地百姓奋力抗争,化泛滥为安澜,化痛苦为力量,展现出当地民众生命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使文章内容更加厚重,文章情感更加丰厚。
    从结构上,本段对历史上当地水灾的描写,是为了突出当地百姓的人格魅力,同时引出下文当地现在自然景色的宜人宜居,当地现在人民生活的平静祥和的内容,同时两者又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对大运河现在的礼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先理解“思想的广度与深度纵横交织,用时空自由切换出经线纬线”,即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这种广度与深度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来体现。
    首先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句话在文中的体现,作者既写到了数千年之前的大运河,体现其历史的悠久;又写到了眼前看到的大运河,体现其现实的安宁,两者自由转换,互相交织,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厚,文章的思想更加深厚。
    其次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文章第一段“吴王夫差为了运输军队与粮草,派伍子胥开凿邗沟……很快将淮河和长江连在一起。这为隋炀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为基础,迅速拓展了那个伟大的工程”从大运河的基础工程邘沟的开凿谈起。第四段“从元朝开始……漕运总督的衙门就设在淮安”,提及漕运总督府,第五段写当年淮安的物质丰富、街市热闹,第六段写大运河创造出的美食文化,第八段写民众治理黄河,这是写古代的运河。第三段是我站在运河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并引出下文的思绪上溯。第九到十四段分别写了河中晨景、老运河人、枚乘故居守护人、运河上行船、运河落日、冬夜运河等景致,这是写现在的运河,写大运河在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然发挥作用。文中既有对运河灿烂文明的描写,也有对运河遭受灾难的描绘,既有对过往历史的记叙,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描写,借助时空转换,让读者更加全面地走进运河,了解运河,感受运河,使文章内容厚重,文章情感丰富,文章底蕴丰厚。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孔子始用于鲁,鲁人诵之曰:“麋裘而韠,投之无戾。幄而廨裘,投之无邮。”①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②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材料二: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遗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③之吏,不察参伍④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注】①鲁人歌词的意思是: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韠,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②贮:古代一种财务税。③典成:主管诉讼案件。④参伍:错综比较,以为验证。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郑子产A晨出B过东匠之C闾D闻妇人之E哭F抚G其御之手H而听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莫之知,与贾谊《过秦论》中“秦人不暇自哀”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B. 涂,《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 手,文中指亲手,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手”意思相同。
    D. 文中“始病而忧”与“下众而上寡”中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禹在疏导江水的时候,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效果显著,使百姓长久得益。
    B. 孔子在鲁国刚被任用时,并未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坚持用礼的方法将鲁国治理得相当好。
    C. 郑国子产能发现妇女就是凶手,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妇女的哭声,察觉到了隐藏的真实心理。
    D. 尽管子产在治国时体现出非凡的才能,但《韩非子》却引用老子的话来批判子产治国的具体做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
    (2)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
    14.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理念,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
    【答案】10. BDF
    11. D 12. A
    13. (1)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
    (2)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
    14. ①材料一:《吕氏春秋》认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②材料二:《韩非子》认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
    “郑子产晨出”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其后B处断开;
    “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为两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分别在其后DF处断开。
    所以应在BDF三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及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正常句式应分别为:民莫知之/秦人不暇哀自。句意: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
    B.正确。均为“道路”的意思。句意: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C.正确。句意: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
    D.错误。表顺承,就/表转折,却、但是。句意:刚病时忧愁。/臣下多但是君主少。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人们堆积瓦砾加以阻挡”。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后三年”,三年以后;“诵”,歌颂;“殖”,生长、繁殖。
    (2)“恃”,依靠;“尽聪明劳智虑”,竭尽聪明劳心费神;“不亦……乎”,不也是……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材料一中体现治国理念应结合“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这是在肯定郑简公、鲁哀公力排众议,任用子产、孔子的做法,据此可概括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
    材料二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应结合“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抓住关键词“明度量”“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不修其理”等可概括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最大的智慧不显现,担当大事的人成就较晚,最优美的乐音听来无声。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孔子在鲁国开始被任用时,鲁国人怨恨地唱道:“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被任用三年之后,鲁国男子在道路右边行走,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遗失了的财物,没有人拾取。大智的运用,本来就难以让人知晓啊。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鲁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孔子也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不只是不能施展才能,即使被治罪,人民也会赞同的。如今世上都称赞简公,哀公贤明,称赞子产、孔子有才能。这两位君主,很懂得任用人啊。
    材料二:
    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过了一会儿,子产派官吏把那个妇女抓来审问,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另外一天,车夫问他说:“您凭什么知道那妇女是凶手? ”子产说:“她的哭声显得恐惧。一般说来,大家对于亲爱的人,刚病时忧愁,临死时恐惧,既死后悲哀。现在她哭已死的丈夫,不是悲哀而是恐惧,所以知道她有奸情。”
    有人说:子产治国,不也是太多事了吗?奸情一定要等亲自听到和看到,然后才了解,那么郑国查到的奸情就太少了。不任用主管狱讼的官吏,不采用多方面考察验证的政治措施,不彰明法度,而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况且事物众多而个人智寡,寡不胜众,个人智力难以普遍地了解事物,所以要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臣下多而君主少。少不胜多是指君主难以普遍地了解臣下,所以要依靠人来了解人。因此不劳累身体就办好事情,不使用脑力就得到奸情。不整顿法制,而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作为察奸的手段,那是子产在胡干。老子说:“凭个人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患。”大概就是说子产这种做法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因排挤去官。闭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②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出了山中夏日鲜明的季节特征,词人在这清丽的自然中消解了劳顿困苦。
    B. 雨后傍晚的美景如图画一般,无法用文字形容,“风景”句以实写虚,更添想象美。
    C. 词的上下阕有时间跳跃之愁,用“午醉”呼应上阕的“卖酒”,可使联系更紧密。
    D. 结尾的问句是质问白鸥还是问自己,令人玩味,流露出词人难以言说的淡淡愁思。
    16. 本词深得李易安特色,也极具个人风格,这在词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词中“一霎儿价”“怎生”“说话”等等口语的运用深得易安特色。②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③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白鸥”隐含归隐之意,词人嗔怪自的不下来谈话,暗含不平之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以实写虚”错,“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需要分别回答李易安和辛弃疾作品特色在本词中的体现。可联系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二人词作的特色。《声声慢》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柔婉抒发,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多用典又善用典的特点。
    “骤雨一霎儿价”,无须多言,一个“骤”字,一个“一霎儿价”,便将此地夏日阵雨来去皆快的特点淋漓尽致勾勒而出。“一霎儿”,口语,一会儿工夫。“价”,也是当时口语,语尾助词,此处使用口语,形象地写出夏日“骤雨”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点。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
    “千峰云起”四句,描写了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的景象。“青旗卖”四句,写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
    “却怪白鸥”中的“白鸥”化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隐含归隐之意。“觑着人欲下未下”,白鸥它们窥探着人,似乎想下,却又在天空盘旋犹豫。作者对白鸥迟迟不肯下来,若即若离的责怪,猜想白鸥可能是新来的,对白鸥的猜想和诘问颇显幽默。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
    (三)名句名简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借鸟类的鸣叫烘托了蜀道的悲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一句猛兽震响,烘托了环境的恐怖。
    (2)《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如果只是“____________”,那就不符合韩愈心中老师的标准。
    (3)小刚登顶山巅,远眺群山逶迤,江流宛转,想起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符合当下意境。
    【答案】 ①.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②. 熊咆龙吟殷岩泉 ③.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 千里澄江似练 ⑥. 翠峰如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熊、殷、受、授。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巷子叫南门巷。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它是青条石铺设的,雨中泛着青光,行人撑着 A 的雨伞,或紧或慢地前行、有走亲访友的,有去码头采船远行的,①或者只是彷徨又彷徨,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②巷子的尽头,连着袁河的码头。在交通工具匮乏的年代,③新余的老百姓总是走过南门巷,从码头乘船前往外面的世界。④现在想来,人来人往中,一定上演着许多 B 的故事。
    每天清晨,当阳光洒满巷子的各个角落,巷子就苏醒过来,灰色的屋檐在阳光下 C 巷子两旁的老房子,大部分是木质结构,少数是砖石结构。木质结构的房子,住着的是像我外婆一样的普通人家。砖石结构的,住着的是有钱人家。记忆中的老房子,瓦是灰黑色的,木板墙是活动的,拆下来之后,房子就敞开变成了店铺。屋顶还有几块明瓦,一束束光柱从中穿透下来,把本来不太敞亮的房间照亮,仿佛时光就 D 地驻留在这里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19. 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B. 这天气像是要变了。
    C.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D.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20. “巷子自古以来就是江西新余这个小城的交通要道。”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答案】18. ①. 五颜六色 ②. 悲欢离合 ③. 熠熠生辉 ④. 从容不迫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行人众多,伞必然各不相同,而语境中有“青光”一词,所以可从颜色方面考虑填写“五颜六色”。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B处,此处形容不同人的各种故事,可填“悲欢离合”。悲欢离合:悲伤与欢乐,离散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复杂心情。
    C处,此处是形容屋檐在阳光照耀下的样子,可填“熠熠生辉”。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
    D处,时光驻留体现“从容”“不急”等特点,可填“从容不迫”。从容不迫: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
    “像我外婆一样的普通人家”中的“像”是动词,表示比较,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A.动词,表示比较,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B.副词,表推测。
    C.介词,表想象。
    D.介词,表举例。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①处,上下文都是写行人撑着雨伞在巷子里行走,插入此处不当。
    ②处,上文写行人在巷子里行走,下文写巷子通往码头,句子插入此处过渡自然。
    ③处,上文写“在交通工具匮乏的年代”,下文紧接“从码头乘船前往外面的世界”,语义流畅,不应有插入。
    ④处,上文说“新余的老百姓总是走过南门巷,从码头乘船前往外面的世界”,下文紧跟“人来人往”的故事的想象,语义流畅,不应该有插入。
    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的条件本很简单,第一是有话值得说,其次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 ① ,形式才完美。像其他艺术一样,文学必须寓亲切情趣于具体意象:情趣与意象欣合无间,自成一新境界,就是值得说的话。没有亲切情趣,自己未曾受感动,决不能感动人; ② ,喜只发泄于一笑,悲只发泄于一哭,境迁情逝,便了无余蕴。情趣化为意象,作者才可作沉静的回味。读者才可由境见情。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把社会生命扩充为个体生命的希冀。心里有话必须说出,而把心里的话说得恰到好处,结果就是艺术作品。这里所谓“恰到好处”颇不是一件易事。一则语言不常能跟着思想感情走,每个人都经验过有话说不出的苦楚,或是所说的和所想的究竟还相差一点歉意。其次,所谓“恰到好处”,以作者为准与以读者为准亦不尽同。在作者看,词或已达意;在读者看, ③ 。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说得恰到好处 ②只有亲切情趣 ③言还未尽意
    22.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把个体生命扩充为社会生命的希冀。心里有话必须说出,而把心里的话说得恰到好处,就是艺术作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面说文学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有话值得说”,其次是“话说得恰到好处”,下文具体分析两种情况。分号前后语言形式对称,应填:说得恰到好处。
    ②前文的观点是“文学必须寓亲切情趣于具体意象”,下文“没有亲切情趣”与“只有亲切情趣”结合分析,指出其艺术表现的问题,再分析“情趣化为意象”的好处。此处应填:只有亲切情趣。
    ③前面说“恰到好处”,在作者和读者看来标准是不相同的,而“在作者看,词或已达意”,那么,在读者看来,应该表达与“词不达意”相近意思的句子,应填:言还未尽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成分残缺,“每个人都把社会生命扩充为个体生命的希冀”缺少与“希冀”搭配的动词,在“都”后加上“有”,或在“都”后加上“希望”,删掉“希冀”;
    不合逻辑,“把社会生命扩充为个体生命”应改为“把个体生命扩充为社会生命”;
    偷换主语,成分赘余,“结果就是艺术作品”中去掉“结果”,与前句衔接更连贯。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族中的亲情越来越淡了,亲情的发生与表现更集中于小家庭;有人则认为家族仍然是个人生活的重要场域,只是个人与家族的互动形式相比于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成两层,第一层反映的是“家族中的亲情越来越淡了”这一现象;第二层反映出在有些人心中家族亲情还是比较重要的。
    从第一层看,“家族中的亲情越来越淡了”确实是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首先亲情的发生与表现更集中于小家庭是因为现代年轻人大都是拥有亲人之爱的富有者,似乎不再渴望得到其他亲情之爱。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他们还得到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无私的疼爱,可以说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由于得到的爱过多,使他们不再渴求获得其他亲情之爱。其次,家族间的家庭,合作越来越少,也是家族亲情淡漠的原因,现在不像以前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即使是种地,都需要几家合作完成,现在则不然,如果没有利益交集,亲戚之间往往也找不到太多的合适的话题进行交流,这也是亲情淡漠的原因。另外,各自形成的交际圈子,制约了他们融入亲戚关系的主动性。年轻人们,从家庭进学校,从学校进单位,或从农村进城市,其人生经历相对比较单纯,社会交际圈子一开始都比较小,仅局限于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缺乏接触社会的广泛性,尤其缺乏与亲戚之间的交往。与老一辈有代沟,不情愿主动交往;与平辈们不是在一起生活长大的,其性格、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相互间没有经过磨合,感情基础薄弱,难以深交深处,仅仅靠血缘亲情关系这个纽带在维系着,一年之中也难得见一两次面,彼此客客气气的,很难相互走进心灵的深处。还有,现在人们已经不局限在农业上,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人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工作上,更无闲暇顾及亲情关系。
    从第二层来看,家族亲情还是比较重要,无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我们都应该明白,有时家族亲戚之间的人或事,能给我们增加生活的内容,增加生活的厚度,能给我们提供某种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内心有一种归属感。当然,有些亲戚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沉重的压力和烦恼,因此,我们在拒绝消耗自己的亲情的同时,也应该珍视带给我们温暖的亲戚之情。现在我们可以不局限于交往的形式,适当加强与亲戚之间的来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温暖与力量,使我们能更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困难。
    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拒绝家族消耗,维系暖心的亲情”;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家族亲情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消耗自己的亲情应摒弃;最后可以论述维系亲情的方法,比如过年过节时的适当走动,比如亲戚遇到困难时互帮互助等。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立意:
    1.家族中的亲情需要我们维系。
    2.家族亲情给我们带来力量。
    3.拒绝家族消耗,维系暖心的亲情。

    相关试卷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一)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一)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语文试卷doc、语文参考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