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6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6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6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69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71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74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77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09693/0-171075774378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图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归纳提升·学技法,典型例题·用技法,第2题,经典对练·得高分,素养提升,易错防范·不失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考点一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1.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我国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规律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总体来说,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反之,人口稀疏。
2.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析方法 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判定人口迁移的方向→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探究人口迁移对迁入区、迁出区的影响。
(2021·浙江6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级行政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推动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思维流程第(1)题:
(2023·山东平度二模)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不同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下称“人口占比”)有所差别。表1示意我国黑龙江省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2示意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不同地区人口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20年黑龙江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逐步改善B.平均寿命大大延长C.人口生育政策变化D.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增加,可导致黑龙江省( )A.养老产业迅速发展B.居民生育意愿降低C.公共服务压力降低D.迁入人口数量增加3.为减缓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耕地面积B.鼓励生育三孩C.优化产业结构D.扩大资源开发答案:1.D 2.A 3.C
解析:第1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及其所在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环境恶化,大量劳动力外迁。受其影响,少儿比重明显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显著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生育政策变化不是导致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第2题,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陪护和疗养,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会促进养老产业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不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公共服务压力增大;黑龙江人口老龄化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的结果,故不会导致迁入人口增多。第3题,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大量外迁,为减缓其人口占比下降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吸引力,减少人口外迁;盲目增加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且增加耕地面积,对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有限;鼓励生育不能迅速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比重;扩大资源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读某时期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4~5题。
4.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资源D.矿产资源
5.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地域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恶劣,不能供养太多人口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解析:第4题,图中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第5题,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不能供养太多的人口,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矿产D.经济7.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植被D.地形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第7题,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易错说明误认为巴西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相对凉爽。巴西东南部也是热带雨林气候,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
核心考点二 乡村和城镇
1.城镇功能区布局的判读方法城镇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城镇化的特点、阶段及差异比较(1)描述城镇化的特点,一般包括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城镇数量及等级(规模)的变化以及是否形成城市带(群)等,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
(2)根据城镇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某地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如图甲中英国2000年以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乙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城镇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由此可判断该城市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甲 城镇化进程曲线图
乙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
(3)比较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差异。比较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一般要从城镇化起步时间、城镇化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城镇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镇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从而增大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4.城镇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随着城镇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镇化问题。常见的城镇化问题和一般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
拓视野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若城市合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镇化问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2023·河北邯郸二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63.89%,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4%。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人口向城镇持续迁移的态势不会改变,乡村出现收缩边缘化现象。下图示意乡村收缩边缘化的发展阶段与治理干预后的可能结果。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导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总城镇化率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乡村振兴战略 ②城市旧城改造 ③新型城镇化战略 ④人口“候鸟式”迁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乡村收缩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工业发展B.城市环境改善C.受教育水平降低D.交通条件改善3.为了减缓乡村收缩边缘化现象,干预的措施主要有( )①控制乡村人口外迁 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④流转乡村农业用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A 2.A 3.B
解析:第1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总城镇化率不匹配是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乡村人口没有到大城市落户导致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了支持,乡村环境得到改善,①正确;新型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村周边城镇得到发展,乡村人口更愿意把在城市里获得的收入带回家乡进行消费,从长远来看,农村外出务工者愿意在未来留在农村居住,③正确;城市旧城改造并不能吸引乡村人口加入城市户籍,②错误;人口“候鸟式”迁徙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总城镇化率不匹配的结果,不是原因,④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乡村收缩边缘化的表现主要是家庭或人口数量减少,社区功能下降。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城市环境改善不一定导致乡村收缩边缘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乡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这能促使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第3题,由图可知,积极干预后的乡村家庭或人口数量增加,社区功能显著上升。调整乡村产业结构,让乡村人口获得更多的收入,完善乡村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让乡村人口生活更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乡村人口外流,②③正确。目前,控制乡村人口外迁是不现实的,流转乡村农业用地会促使更多乡村人口外迁,①④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中国公布的目标是:到2050年,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③④②①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5.从图中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B.现阶段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C. 201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解析:第4题,当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①为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②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数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多于发达国家,③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数量,④为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数量。第5题,现阶段,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速度放慢,随着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城镇化发展速度也会变慢。
易错说明虽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已超过了发达国家。
核心考点三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探规律 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带动能力越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条件好、交通条件优越、人口多的城市规模大,其辐射带动能力强。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A.优化产业结构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3.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C.地理位置D.交通运输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为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故选A项。第2题,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地理位置优越;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西安发达,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结合材料可知,发展历史不是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
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又被称作“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4~5题。
4.“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有( )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农业发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关于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带动了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 ②与各大城市分工协作 ③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但影响主要在美国国内 ④是国际政治、经济、金融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结合“波士华”城市带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城市带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城市发展。第5题,纽约作为“波士华”城市带中的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易错说明虽然大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有一定的地域范围的,距离大城市越远,其辐射带动作用越弱,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就会消失。
图表解读(六)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镇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形,一般呈现从城镇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一般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图3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第一步 读图名,知图类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等值线图等形式。选择读图思路和读图重点,首先要弄清楚曲线图的名称和类型。如图1是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与城镇中心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图2是立体图,类似于地势图,最为直观地显示了地租水平的高低;图3图例中有“等值线”,表明这是一幅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图中的等值线表示地租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其特点与一般等值线相同。
第二步 析图例,看点线地租曲线图中往往涉及多个、多种图例,这些图例表示的地理事象往往与等地租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读图时必须弄清楚这些关系,然后读取信息。如图1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一般来说,距离城镇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正比关系,这说明又受到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图2中位置越高,地租水平越高,公路干线与城市环线交会处出现次高峰;图3等值线的数值越高,地租水平越高,交通干线两侧地租偏高。
第三步 析原理,找方法在城市功能区中,商业区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工业区支付地租的能力最低,居住区居于两者之间。综合图1、图2、图3,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的城镇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居住区,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若地租等值线弯曲外凸,表明当地地租比两侧高,说明地租受交通线的影响。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B、C、D、E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城镇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A.E处B.B处C.C处D.D处2.C处地租较B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C处交通便捷程度高B.C处位于工业区C.C处人口密度小D.C处距离城镇中心近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越靠近城镇中心,地租越高。零售业的利润是由付租前的利润和地租高低决定的,付租前利润减去地租后得到净利润。图示五地中A、B、C三地利润较高;D处利润最低,距城镇中心最远;E处无利润,没有零售业。故D项正确。第2题,C处地租较B处高,可能是C处交通便捷程度高,A项正确;工业区一般在市郊,地租低;C处地租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应该较大;B处距离城镇中心更近。
热点聚焦(三) 新型城镇化
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3.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点和要求
[基础对接]城镇化的表现、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镇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城乡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等。[命题预测]在高考中,有可能以新型城镇化为命题点,考查城镇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型城镇化对区域农业的影响和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等。
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下图为湾区经济发展阶段与世界五大湾区主要城市经济贡献。据此完成1~2题。
五大湾区主要城市的经济贡献
1.五大湾区( )A.各主要城市均衡发展,分工明确B.依托核心城市发达的交通和对外交往能力,带动区域发展C.以天然港口发展为基础,始终以海运为主要对外联系方式D.主导产业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2.与旧金山湾区相比( )A.东京湾区经济效率更高B.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比重更大C.纽约湾区信息产业更发达D.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起步更早答案:1.B 2.B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口与城市(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题型特训·命题预测,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城镇化进程及影响,PARTSIX,城市的辐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七人口与城镇,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命题点一人口,思维点拨,命题点三城镇化,城市的辐射功能,热点聚焦7传统文化,传统民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人口与聚落课件,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