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是( )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4B. 人体正常体温是23℃
C. 一张物理课本纸的厚度为1mmD.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g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约合,故A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是36.5℃,变化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张物理课本纸的厚度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做法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 )
A. 车辆安装消声器B. 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 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塞D. 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车辆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塞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可以吸收反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凝固B. 凝固和升华C. 凝固和凝华D. 汽化和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整个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晓燕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5. 平静的湖面映出了正在飞翔的一只小鸟,于是出现了小鸟和鱼在水中同游的有趣现象。水中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 都是折射形成的像B. 都是反射形成的像
C. 鱼的像是折射形成的D. 鸟的像是实像,鱼的像是虚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线射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 铁在1535℃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C. 用金属钨制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D.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属于晶体,熔点为1535℃,铁在1535℃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体,还有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温度计的沸点是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所以标准大气压下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钨的熔点为3410℃,不容易熔断,可以用来制作白炽灯的灯丝,故C符合题意;
D.水银熔点为-39℃,高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52.3℃时水银凝固,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人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B. 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 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虚像
D. “刷脸”时人距摄像头1f到2f之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CD.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物距为40~60cm,则焦距要小于20cm,故A正确,CD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故选A。
8.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向西运动,排除B、D;甲车座位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乙车也向西运动,速度也大于甲车,C对.
9.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
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密度的公式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小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B. 由公式可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跟物质种类有关,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说明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选出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并在横线上说明理由)
11.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________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A、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质量不变;B、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C、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D、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质量不变.故答案为B。
12. 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用掉一半,则剩下的氧气( )
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理由:______
【答案】 ①. A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2] 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用掉一半,则质量减半,剩余的氧气分子又扩散到整个氧气瓶里,所以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减半。故选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答案】 ①. 凸透镜 ②. 白色
【解析】
【详解】[1]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是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14. 六月的紫薇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小鸟的叫声是由鸟的鸣膜______产生的。
【答案】 ①. 空气 ②. 振动
【解析】
【详解】[1]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鸟的叫声是由鸟的鸣膜振动产生的。
15.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不透明碗的边缘能挡住视线是因为______造成的;倒水后能看见硬币是由于______造成的(前两空选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折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硬币的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高”或“低”)。
【答案】 ①. 光的直线传播 ②. 光的折射 ③. 高
【解析】
【详解】[1]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没有倒水时不透明碗的边缘能挡住视线,看不到硬币。
[2][3] 当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射入人眼,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比实际的位置要高。
16. 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_____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大雾散去的过程中会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 ①. 液化 ②. 汽化 ③. 吸收
【解析】
【详解】[1][2][3]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小水滴,当太阳出来时,大雾(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大雾会渐渐散去,汽化吸热。
17. 教室里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光射向粉笔字时发生了______;当黑板因为“反光”“晃”着有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镜面反射
【解析】
【详解】[1][2] 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粗糙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即会“晃”一些同学的眼睛,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小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
【答案】 ①. 乙 ②.
【解析】
【详解】[1][2]由图可知,当甲乙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比乙大,根据可知,甲的密度比乙大。当甲的体积是2cm3时,质量为3g,所以密度为
四、实验探究(共36分)
19.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规律制成的;
(2)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
(4)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只填一种即可)______。
【答案】 ①. 液体热胀冷缩 ②. 内部 ③. 表面 ④. 吸 ⑤. 不变 ⑥. 99 ⑦. 水的质量过大
【解析】
【详解】(1)[1] 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2][3] 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4][5][6] 实验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从第5min开始就保持99℃不再改变,所以加热了5分钟水开始沸腾,沸点是99℃。
(4)[7] 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水的质量过大或者火力过小。
20.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从而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___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______,再分别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案】 ①. 大小 ②. 蜡烛B ③. A蜡烛像的位置 ④. 差一些 ⑤.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⑥. 靠近 ⑦. 不变 ⑧. 不能 ⑨. 虚 ⑩. 垂直 ⑪. 对应的两点到镜面
【解析】
【详解】(1)[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2][3][4]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因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蜡烛A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镜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
(3)[5]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会偏上。
(4)[6][7]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8][9]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6)[10][11]连接像和物体的对应点,可以判断像和物体连线的是否和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21. (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请你将他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③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7.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32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
④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石块密度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2)测完石块的密度后,物理兴趣小组又利用天平、烧杯、量筒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酒精,读出酒精的体积V;
③将量筒中酒精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酒精和烧杯总质量。则酒精密度的表达式=______。以上操作由于______,测出的酒精密度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左 ②. 62 ③. 24.8 ④. ⑤. 小 ⑥. ⑦. 将量筒中酒精全部倒入烧杯中时有残留 ⑧. 偏大
【解析】
【详解】(1)①[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右端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给左端增重,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②[2]如图甲所示,游码对应的刻度为2.0g,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③[3]加水的质量为
根据题意可知,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加水的体积,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
④[4]小石块的密度为
[5]取出小石块时会带走一部分水,所以算得小石块的体积偏大,根据可知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石块密度值偏小。
(2)③[6]酒精的质量为
所以酒精密度为
[7][8]由于将量筒中酒精全部倒入烧杯中时有残留,测得酒精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出的酒精密度偏大。
22. 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cm;
(2)请你指出图乙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3)错误改正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4)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刻度线处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_____;
(7)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答案】 ①. 10 ②.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 ③. 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中间 ④. 缩小 ⑤. 放大 ⑥. 投影仪 ⑦.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⑧. 完整 ⑨. 变暗 ⑩. 靠近
【解析】
【详解】(1)[1]太阳光线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线,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此时凸透镜距光屏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2][3]图乙中,凸透镜、光屏、蜡烛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这就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且凸透镜应处于蜡烛和光屏的中间位置。
(3)[4]由题意知,物距是
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当烛焰移至35cm处时,物距是
此时的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7]当将蜡烛放在40cm处时,此时物距
此时物距等于一倍焦距,即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所以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
(6)[8][9]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照样是完整的像,只是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7)[10]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发散,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五、应用题(共22分)
2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接种疫苗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在接种疫苗前,护士从冰箱里拿出疫苗,一会儿发现装疫苗的瓶子外壁有湿润感,这是为什么?准备注射疫苗时,护士在我们手臂上涂上酒精,我们会感到手臂凉凉的,这又是为什么?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子发生液化现象,产生小水滴,所以装疫苗的瓶子外壁有湿润感,酒精由液体变为气态,蒸发吸热,所以感到手臂凉凉的。
24. 完成凸透镜折射的光路.
( )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25.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连接、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6.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下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详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等于60°,如图所示:
27. 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去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5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固原?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答案】(1)超速;(2)22.5min;(3)过马路时走人行道,不能闯红灯
【解析】
【详解】解:(1)小明家的车速是25m/s,即
大于指示牌的最高限速,所以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超速了。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到达固原最少时间为
(3)过马路时走人行道,不能闯红灯。
答:(1)这辆车的速度是,大于指示牌的最高限速,所以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超速了;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22.5min才能到达固原;
(3)过马路时走人行道,不能闯红灯。
28. 有一个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5kg,水的质量是0.8kg,倒掉水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1.34kg,(水的密度)。求:
(1)瓶子的质量;
(2)水的体积;
(3)某液体的密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解:(1)瓶子的质量为
(2)水的体积为
(3)某液体的质量为
则某液体的密度为
答:(1)瓶子的质量为;
(2)水的体积为;
(3)某液体的密度为。物质
铁
水银
酒精
钨
熔点/℃
1535
-39
-117
3410
沸点/℃
2750
357
78
5927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固原市西吉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