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共15页。
①天圆地方
②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地球卫星照片,人类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3.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经线与纬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是半圆。
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南用“S”,北用“N”表示。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是圆圈。
长度:赤道最长,向南向北逐渐缩短。到北极点,南极点变为一个点。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东用“E”,西用“W”表示。
5.经度与纬度
经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
起始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变化规律:0º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度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起始线:赤道(0º纬线)
度数划分: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º。
变化规律: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越往两极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0º纬线)
②北回归线(23.5ºN)
③南回归线(23.5ºS)
④北极圈(66.5ºN)
⑤南极圈(66.5ºS)
7.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º~30º、中纬度:30º~60º、高纬度:60º~90º。
8.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绕转中心:地轴
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产生时间的差异
③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9.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太阳
公转周期:一年(365天)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四季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④五带的划分
11.二分二至日日期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1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照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照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照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时,南半球昼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13.地球上的五带:
①热带:23.5º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北温带:23.5ºN~66.5°N(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③北寒带:66.5ºN~90°N(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④南温带:23.5ºS~66.5°S(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
⑤南寒带:66.5ºS~90°S(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14.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15.四季的划分:
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月。南半球,北半球日期一致,季节相反。
第二章 地图
1.地图三要素:
①方向
②比例尺
③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判断方向;③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4.比例尺表示方法有三种: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5.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实地范围之间的关系:
图幅面积一样大时,比例尺大的实地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实地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6.海拔:
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7.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9.等高线:
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作等高线。
10.等高线地形图:
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11.七种地形部位: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12.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
立体感强。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关于陆地的几个概念:
①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
②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
③岛屿:面积极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④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大洲=大陆+附近的岛屿)
3.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乌乌里,大黑土)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④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⑤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⑥亚与大洋洲分界线: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⑦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⑧南美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5.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6.四大洋的特点:
①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它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②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③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
④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
7.能画简易的七大洲、四大洋相对位置分布图。
8.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
②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9.大陆漂移:
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相关证据:
①大西洋两岸,轮廓十分相似(非洲与南美洲);
②大西洋两岸古生物一致;
③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连续性)
10.板块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11.七大板块: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如果是六大板块,那么北美板块与南美板块合为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12.板块运动的方式:张裂、挤压。
13.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山系:
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②科迪勒拉山系。
1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5.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16.地中海正在不断缩小(板块挤压),红海正在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常用的天气符号和风向风级P59(识记)
3.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差,对人体健康有害。
4.气温: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6.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②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海陆因素)
③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7.世界各地的降水,既有季节上的变化,也有空间上的差异。如我国:季节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减。
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世界“雨极”与“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0.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得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11.气候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1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撒哈拉沙漠)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地区:亚热带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地区:亚热带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气候:
特征:终年温和湿润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陆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征:夏季凉爽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
分布地区:极圈附近
苔原气候
特征:长冬无夏
分布特征: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冰原气候
特征:终年严寒
分布特征: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洋流因素
⑤人类活动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长变化: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每年平均增加约8000万人。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3.在不同国家,人口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非洲人口自然率最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4.人口分布:
5.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的影响:
①住房紧张
②交通拥挤
③就业困难
④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国慢会带来的影响:
①劳动力不足
②老龄化严重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国防兵源不足。
6.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P97)
7.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的使用范围则最广。
8.世界语言的分布
9.三大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均发源于亚洲。
10.聚落的类型:
乡村和城市。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整理】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共4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世界的气候,京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交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地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汇总,共4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世界的气候,京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