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EH,破折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月考答案
1.B
解析:材料一指出“能否在重建春节习俗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文化认同和公共意识?”,故A选项错误;材料二中“这些民俗文化代代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可见,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是弘扬优秀民俗文化,故C选项错误;材料二中没有提到要法治手段和方式进行文化创新,故D选项错误。
2A
解析:A选项“本质变化”错误。
3.C
解析:介绍过去和当下民俗文化的不同,不是为了论证互联网蓬勃兴起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4. ①既应该从立法和执法方面对年俗进行规范,也应该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改造传统风俗,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②立法者要有人文情怀,既维护人们的法定权利,又为传统文化留下空间。
③具体实施上,可采用科技手段、居民自治和民主协商、社会有效组织等方式,在重建春节习俗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文化认同和公共意识,体现传统民俗教化美意。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 ①举办的活动应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减少空气、噪音污染和安全隐患。可以在固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盛大的烟花爆竹晚会、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俗活动,同时寻求科技手段降低污染和安全隐患。
②要进行民俗文化活动创新,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可举办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和多媒介技术的拜年活动,制作专属拜年表情包、拜年视频提供给社区居民,举行年俗文化体验活动,提倡社区居民共同进行传统民俗活动。
③制作并发放蕴含年俗文化元素的纪念性物品。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为了展现作者父母当初一起生活时的场景”错误,文章第7段提及父亲对母亲住过的房子和围墙的介绍,是为了展现母亲年轻时的生活场景,此时母亲还未出嫁,因此无法展现作者父母当初一起生活时的场景。
故选C。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始终围绕‘我’在老家的所见所闻展开,不掺杂他人的情感”错误,“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父亲、伯父和叔叔一声不响,唯睁大眼睛望着窗外……”“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但他们只坐在车里看,看斑驳的院门,看门两边的石墩,看屋檐上摇动的枯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树梢……”“他们说……他们说……”等内容是以父亲、伯父和叔叔的视角来写的,其中也包含了他们的复杂情感。
故选A。
8.①结构上,张村遐思是对上文作者在史家旧居产生的“从这儿进入人间”的猜想的呼应,也是前后两处对老家“想念与恐惧”的内涵发生转变的意义连接点。
②内容上,张村遐思是对母亲出嫁和情感生活的想象式复原,是对生命之根的深度追溯,可以大大拓展行文的容量,丰富“老家”的内涵。
③主题上,张村遐思赋予“老家”鲜活的生命与命运之思,将受制于地理空间和个体经验的“老家”扩展、升华为偶然而又必然的生命之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情节或段落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我看着母亲出嫁前住的那间小屋,不由得有个问题:那时我在哪儿?”呼应前文“我仔细打量那两间老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老家,只是为了这样的想念和这样的恐惧吗?”“所有的人都一样,从老家久远的历史中抽取一个点,作为开端。这开端,就像那绵绵不断的唢呐,难免会引出母亲一样的坎坷与苦难,但必须承负父亲一样的煎熬与责任,这正是命运要你接受的‘想念与恐惧’吧”,张村遐思是前后两处对老家“想念与恐惧”的内涵发生转变的意义连接点。
内容上,“来这儿想象母亲当年出嫁的情景?”“我坐在河边,想着母亲曾在这儿玩耍,也许她……”“如今我常猜想母亲的感情经历……”“倘那河岸上第一个走来的男人,或那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都不是我的父亲;倘那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成了我的父亲——我还是我吗?当然我只能是我,但是另一个我了”,张村遐思是对母亲出嫁和情感生活的想象式复原,是对生命之根的深度追溯,可以大大拓展行文的容量,丰富“老家”的内涵。
主题上,“这样看,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还有什么偶然可言?我必然是这一个,每个人都必然是这一个”,张村遐思赋予“老家”鲜活的生命与命运之思,将受制于地理空间和个体经验的“老家”扩展、升华为偶然而又必然的生命之源。
9.①在未到老家前,“老家”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如“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
②在刚到老家时,“老家”是一处实际而又陌生的地理空间,如涿州或者更为具体的史家旧居、拒马河和张村。
③在看完老家后,“老家”是一个生命原乡,它超越了空间式的理解和经验性的规定,呈现出生命的源头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在未到老家前,“老家”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如“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
“涿州——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母亲的家在涿州城外的张村”,在刚到老家时,“老家”是一处实际而又陌生的地理空间,如涿州或者更为具体的史家旧居、拒马河和张村。
“我仔细打量那两间老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这样看,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还有什么偶然可言?我必然是这一个,每个人都必然是这一个”,在看完老家后,“老家”是一个生命原乡,它超越了空间式的理解和经验性的规定,呈现出生命的源头意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20 分)
10.CEH
11.A
解析:文中的“目”指具体内容,“巧立名目”的“目”指的是各种名称、项目,含贬义
12.B
解析:王铭在作战前,因骁勇被挑选为奇兵,而非交战之后。
13.(8分)(1)军队出征越过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分;“兵”、被动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分:“牧”“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符合智、仁、忠的标准。明于审势,做事周备,这是智;士女送迎,足见爱民,这是仁;为国谋划,思壮国威,这是忠。(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评论将帅的原则是什么?”太公回答说:“将帅应具备五种美德,避免十种缺点。”武王说:“请问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太公说:“所谓将帅的五种美德就是: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和忠贞。勇敢就不会被侵犯,明智就不会被扰乱,仁慈就会爱护士卒,诚信就不会欺骗别人,忠贞就不会怀有二心。所谓十种缺点就是:勇敢而轻于赴死,急躁而急于求成,贪婪而好利,仁慈而流于姑息,聪明而胆小怕事,诚信而轻信别人,廉洁而刻薄部下,多谋而优柔寡断,坚强而刚愎自用,懦弱而依赖别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将帅手里。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历代君王所重视,因此任命将帅不可不认真审察。所以说,战争的双方不可能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都遭到失败。只要军队越出国境,不出十天,不是一方亡国,就必然是另一方破军杀将。”武王说:“说得好啊!”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隶属俞通海,随军攻蛮子海牙于采石。因王铭骁勇,挑选为奇兵。交战伊始,他就率敢死队突击敌人,攻占了敌人的水寨,从此多次立功。在太湖和吴军交战,右臂中流矢,拔出佩刀割出箭镞,又投入战斗。得到了俞通海的嘉奖。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至采石,王铭独自突入敌阵。敌兵操槊刺伤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颇多。赐给文绮银碗,挑选为宿卫。随军攻占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诸寨,提升为官军百户。洪武四年,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者,没有谁能与王铭抗衡。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奏说:“臣所领镇之地,对外控制海盐,城池楼橹仍然十分简陋,不但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便毫无抵御能力,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批示同意。于是修缮城池和壕沟,加筑外垣,从海神山到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伟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王铭曾请求暂时回到和州。温州的百姓夹道迎送。长吏相顾叹息道:“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15.D
16.①创作手法上明显受到《离骚》中比兴手法的影响。《古风》的前六句,写时序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引出下文“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的人生感慨,这是兴的手法的运用,其中“兴”中有“比”,以“美人”喻当世君主,以“兰蕙”“葵藿”自比。
②思想上沿袭了《离骚》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表现的时不我待、老之将至、怀才见弃的思想感情。
17.(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8.D
19.破折号
理由:(1)破折号和冒号都能表示解释说明,但冒号要求在提示范围的末尾用句号点断,语句前文的“植物”只指“荇菜”,“就是那个‘荇菜’”则是对“荇菜”的补充,故不应用冒号;(2)破折号后面的词语或语句是对破折号前的词语或语句的解说,不需要考虑破折号后面的词语或语句的标点符号,故应用破折号。(只答对破折号没给理由的,得1分,给出一个理由的得3分,两个理由得4分)
20.(1)原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摹出荇菜茎节漂浮于水面的悠闲之感;
(2)原句的定语“一朵或两三朵”限制了花的数量,体现了花的点缀感;
(3)改句只是客观描写了荇菜茎节上开着金黄色花的画面,缺少文学性,与文段整体的语言特征不相符。(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21.A三龍相叠 B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一句1分,两句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本处是说从字形上看“龘”字,这个字字形上是由三条“龍”叠加而成,可填“三龍相叠”。B根据后文“有人表示认可……有人认为这个标识不接地气……”可知,“龘”字成为春晚主标识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可填“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22.②是以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的九叠篆为灵感来源⑤这是央视春晚首次使用汉字作为Lg ⑥是中国汉字文化魅力的体现(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缺少和“为灵感来源”相搭配的介词,可在“是”后面加上“以”。⑤“央视首次春晚使用”语序不当,“首次”修饰的应是“使用”,所以应将“首次”放到“使用”前面。⑥和⑦句的结构要保持一致,所以要改为“是……的体现”
23.写作提示与指导
(一)理解句间关系
这句话是一个长句式。句子主体为“河流”,“河流”呈现出三个特征,即“曲折向前”的行为,以及两个“为了”的目的。 两个“为了”由正常表达的前置变为后置,起了强调作用,强调河流“曲折向前”的目的性。“不只是……也是……”中,两个“是”表示强调;两个“为了”之间不是明显的递进结构,理解为并列、递进、互补关系都可。
(二)关键词的解读
1.河流:主体,包含“曲折向前”“抵达”“流经”三个要素,写作时三个要素必须体现。
(1)“曲折向前”:“曲折”与“向前”是带矛盾性质的两个趋向词,“曲折”表示困难、艰难、波折、阻碍,“向前”表示前进、发展、进步。“曲折向前”可理解为“冲破障碍向前发展/在困难中前行”。同时它也关联着后面的两个“为了”的目的,是其逻辑基础;而两个“为了”也必须回应“曲折向前”,使前后关系统一起来:即为了要抵达大海(引申为宏大的目标、理想、终极目标),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引申为丰富人生“利己”、奉献社会“利他”的追求),河流必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可引申为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前进)。
(2)“抵达”:“大海”是终点,理想的目标,带有终极性暗示,不是一些小目标、暂时的阶段性成果,而是宏大的目标、理想、终极目标。
(3)“流经更多的土地”:“流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流淌、滋润、灌溉”;二是经历、体验、穿越。前者是利他,滋养更多的生命;后者是利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更多”,从“曲折”而来,相对“直”而言,曲折意味着河流必然要流经更多的土地。“土地”,指地面,代表着接地气,强调现实社会经历、社会历练、对社会的贡献等。
2.“为了”:突出强调目的性,两个“为了”与前面“曲折向前”的行为构成目的关系。学生必须写出“目的”与“行为”之间的强关联,即宏大目标、终点、理想和经历、奉献对“曲折向前”的动力性。两个“为了”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过程和结果两个目的都重要),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也可以是互补关系(过程和结果两个目的互为补充,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三)提炼概括观点:三层次
第一层:①目标与过程的关系:人生曲折向前,过程比目标更重要/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讨论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第二层:②行为与目标、过程的关系:人生曲折向前,是为了达成目标和体验过程。
第三层:③行为与过程、目标的思辨关系:利他与利己(利已又分丰富与飞跃两个层次)的动机,共同推动人生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