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关键能力提升练,生产者,稻管蓟马,栖息场所和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广东深圳统考)2020年我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在中国南海1 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B.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C.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项错误;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属于生产者,B项错误;鲸落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C项正确;礁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D项错误。
2.(2024·广东潮州统考)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解析 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A项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B项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之分,故并不是所有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项正确。
3.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为次级消费者B.丙和丁存在捕食关系C.戊只占据第三营养级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解析 甲和乙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同水平,且最少,应处于最低营养级,所以甲、乙均为生产者,A项错误;表中丙和丁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同水平,应处于同一营养级上,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项错误;根据重金属含量得出:甲、乙(同一营养级)→丙、丁(同一营养级)→戊,甲、乙、丙、丁、戊可构成4条食物链,戊只占据第三营养级,C项正确,D项错误。
4.(2023·河北邯郸期末)某湿地生活着许多种生物,其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鲇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鲇鱼的增长量多于轮虫C.图中生物与该湿地的分解者一起形成群落D.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是生态系统成分的一部分
解析 从图中看,鲇鱼只是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鲇鱼所处的营养级比轮虫高,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理,消耗等量藻类时,鲇鱼的增长量少于轮虫,B项错误;群落应包括该湿地的所有生物,图中只是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使再加上分解者也不是全部生物,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D项正确。
5.“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在其中发现了许多生物,包括红蛤、海蟹、管虫、水螅、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高温热液活动区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硫细菌B.该高温热液活动区生物的DNA中G—C碱基对所占比例相比浅海区生物的可能要大C.该高温热液活动区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浅海区,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间只存在捕食关系D.一些生物能在该高温热液活动区中生存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解析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间存在捕食、种间竞争等关系,C项错误。
6.集团内捕食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还捕食另一种天敌。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短翅蚜小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现象,其中短翅蚜小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B.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C.若移走短翅蚜小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D.若环境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蚜虫比瓢虫体内铬含量高
解析 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A项错误;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B项错误;若移走短翅蚜小蜂,瓢虫的营养级会降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减少,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C项正确;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蚜虫比瓢虫所处营养级低,因此蚜虫比瓢虫体内铬含量低,D项错误。
7.北极熊分布在整个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北极熊的主要猎物是海豹,甚至更大的物种,如海象和白鲸,也捕食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取食腐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下图为北极某区域的食物网,请结合题干和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B.北极熊属于杂食性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C.图中有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北极熊、北极狼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D项错误。
1.生态学家将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团(以下简称种团),例如某国家公园中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的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如果某一种群从生物群落中消失,种团内的其他种群可以取代其地位,执行相同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鹿、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在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B.不同种团的生物生态位差别较大,位于不同的营养级C.种团的划分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组成种团的物种相互代替可用于退化群落的恢复和重建
解析 不同种团的生物生态位差别较大,但可能位于相同的营养级,B项错误。
2.下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的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 cm的D种群,一段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C.若体长为6.5 cm的D种群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 kg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分析图1可知,A、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A→D、A→C→D、B→D、B→C→D。分析图2可知,体长小于2.8 cm的D个体,为100%的肉食性动物;体长为2.8 cm的D个体,为50%的肉食性动物和50%的植食性动物;体长为4.2 cm和6.5 cm的D个体,为25%的肉食性动物和75%的植食性动物。D捕食C,为捕食关系,C和D都捕食A、B,为种间竞争关系,故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A项正确;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 cm的D种群,它们为100%的肉食性动物,而A、B为植物,不被D种群捕食,故一段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B项正确;若体长为6.5 cm的D种群增重1 kg,肉食性占25%,植食性占75%,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25%÷20%÷20%+1×75%÷20%=10(kg),C项正确;池塘生态系统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
3.“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表示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内部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牡蛎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B.“多营养层次”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C.“多营养层次”提高了生态系统中阳光、食物等资源的利用率D.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则会导致牡蛎的食物来源增多,产量上升
解析 若海带数量过多,会影响小型浮游植物的数量,这些小型浮游植物是牡蛎的食物,导致牡蛎食物来源减少,所以牡蛎产量会下降,D项错误。
4.磷虾是极地海洋中的精灵,几乎养活了海洋中大部分生物,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捞导致磷虾数量大幅减少。结合下图南极海域典型食物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磷虾、须鲸、鱿鱼、阿德利企鹅等生物之间建立起以营养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B.某群岛的居民大量捕捞须鲸,一段时间后磷虾数量将增多C.海洋生态系统短时期内有机物积累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D.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导致磷虾大量减少的现状,可利用种间关系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对南极洲海域生态的影响
解析 由图示可知,磷虾、须鲸、鱿鱼、阿德利企鹅等生物之间建立起以营养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A项正确;若居民大量捕捞须鲸,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须鲸大量减少,导致虎鲸多吃海豹,通过食物链“硅藻类及其他浮游植物→桡足类→端足类→大型鱼类→海豹”,最终使硅藻类及其他浮游植物减少,故一段时间后磷虾数量将减少,B项正确;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大部分是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低于陆地生态系统,所以海洋生态系统短时期内有机物积累量低于陆地生态系统,C项错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导致磷虾大量减少的现状,可在南极洲海域进行人工养殖磷虾,在养殖海域内利用种间关系,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对南极洲海域生态的影响,D项正确。
5.(2023·广东一模)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对照区)、花生与婆婆纳邻作(实验区)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 m×100 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对特定时间内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花生苗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2)图2结果表明,花生与婆婆纳邻作对 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数量显著降低,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
花蓟马和稻管蓟马的数量增加导致食物减少,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
(3)为进一步研究花生与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蝇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纳为食蚜蝇、瓢虫提供 ,另一方面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 和捕食害虫。 ②推测花生与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 。 婆婆纳邻作可以有效地吸引花生苗害虫的天敌,从而捕食更多的害虫,使花生苗生长更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规范练50动物细胞工程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关键能力提升练,人的肺癌细胞,灭活的病毒,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细胞核,限制酶,磷酸二酯键,发育的全能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规范练51胚胎工程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时规范练49植物细胞工程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