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1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2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3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5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6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7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单位体积,最基本,个体总数,直接决定,迁入或迁出,各年龄期,雌雄个体,增长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
    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两同一全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全部个体种群是在一定区域的             的集合。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种群的数量特征概念及意义
    (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调查方法的选择
    (2)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的比较   关键是随机取样
    教材深挖(1)[选择性必修2第4页正文]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选择性必修2第4页正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    。 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链高考·前挂后连(1)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与性别比例无关。[2023·天津卷](  )(2)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2020·山东卷](  )(3)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2020·江苏卷](  )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  )(5)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2020·全国Ⅰ卷](  )(6)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2018·全国Ⅲ卷](  )
    练思维·考教衔接[根据2022全国乙卷、2022全国甲卷、2022浙江卷、2023全国乙卷情境设计]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2)若对某种鼠进行标记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     。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     图形。调查发现,若该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3)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记重捕法,原因是  。 除了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    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考向一 结合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考查生命观念1.如图是有关种群的特征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代表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④代表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C.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D.⑤代表性别比例,在不同的种群中并不都是1∶1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年龄结构预示了未来一个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数量变化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C项错误;不同的种群中性别比例是不同的,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些种群的性别比例不是1∶1,D项正确。
    2.(2024·山东模拟)图甲为阿拉善大型荒漠区三种不同典型环境下的五趾跳鼠某年年龄结构(Ⅰ龄为幼体、Ⅱ龄为成体、Ⅲ龄为老年体),图乙为某种环境下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在禁牧区和轮牧区为稳定型,在开垦区为衰退型B.可先采用样方法选择调查样地,再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五趾跳鼠的数量C.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与繁殖的开始时间、每年的繁殖次数有关D.图乙可能是五趾跳鼠在轮牧区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推测夏季是繁殖高峰期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五趾跳鼠在禁牧区和轮牧区的幼体数量大于老年体数量,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而在开垦区几乎没有幼体,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A项错误;大型荒漠区由于调查面积过大,不适合直接用标记重捕法,可先选择典型的调查样地(样方法),然后每一个样地(面积较少)再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五趾跳鼠的数量,B项正确;分析图乙可知,在不同的季节,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不同,其变化与繁殖的开始时间、每年的繁殖次数有关,C项正确;图乙中7月幼体数量最多,推测夏季可能是该跳鼠的繁殖高峰期,D项正确。
    考向二 围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查科学探究3.(2024·广东佛山统考)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B.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细菌计数板进行计数C.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D.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可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解析 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避开植物分布密集和植物分布稀疏的地方,A项错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细菌计数板一般计数个体较少的微生物,如细菌等,B项错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丰富度,C项错误;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可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D项正确。
    4.(2023·福建福州联考)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 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为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建构    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比较及其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分析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因素
    (2)种群研究的应用①
    ②有害生物防治:既可以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减少食物等方法,降低其      。 
    教材深挖[选择性必修2 第16页小字]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        。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        。 
    链高考·前挂后连(1)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植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不属于反馈调节。[2021·湖北卷](  )(2)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2021·湖北卷](  )(3)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2020·全国Ⅰ卷](  )(4)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2018·全国Ⅰ卷](  )(5)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018·全国Ⅰ卷](  )
    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分析及应用(1)关注“λ”值内涵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2)K值的表示方法及K值的变化①K值的三种表示方法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练思维·考教衔接[根据2020浙江卷、2019全国Ⅲ卷情境设计](1)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①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    调节因素。 ②若要了解该农田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K值,围绕除食物外的调查的内容有       (答出3点即可)。 
    环境条件、天敌和竞争者等
    (2)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形,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②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考向一 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考查科学思维1.(2023·重庆联考)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点种群数量为K/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1可以判断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B.图1第10年到15年种群数量减少可能是受天敌、食物短缺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C.图2中曲线Y表示种群在B点环境阻力达到最大D.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解析 λ>1表示种群数量增长,λ1,后10年λ

    相关课件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1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1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随机取样,溪流两侧,15×10-2,年龄结构,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标记重捕法,续上表,“λ”曲线的分析,关于K值,答案B,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结果分析,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