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课时规范练5细胞膜课件
展开1.(2024·广东梅州统考)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其中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D.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等现象
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项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即或镶或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其中,B项正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C项错误;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等现象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因此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上述现象,D项正确。
2.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位于细胞膜的外表,具有识别、通讯的作用B.②可参与物质的运输,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C.③由磷脂分子组成,其脂肪酸“尾”部是亲水的D.物质①②③的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主要与保护、识别、通信等作用有关,A项正确;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参与物质的运输,由于转运蛋白的特异性,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B项正确;③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其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C项错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同时膜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移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项正确。
3.(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能很好地解释细胞的变形运动C.细胞膜内、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D.膜蛋白可能与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等功能有关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项错误;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细胞的变形运动,B项错误;糖被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C项错误;膜蛋白可能与物质运输(如转运蛋白)、信息交流(如糖蛋白)等功能有关,D项正确。
4.(2023·湖北武汉模拟)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如图所示),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B.该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C.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大于细胞膜D.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解析 药物甲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药物乙位于空腔中,因此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A项正确;该脂质体具有流动性,能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B项正确;细胞膜表面有多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而该脂质体没有,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小于细胞膜,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项正确。
5.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就越多D.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揭示了膜内外结构的对称性
解析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A项正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B项正确;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就越多,C项正确;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细胞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揭示了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D项错误。
6.(2023·河北一模)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细胞均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B.如果没有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体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C.某些信号分子如性激素等可以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细胞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都需要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解析 相邻细胞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和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A项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而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细胞间信息的交流,B项正确;性激素等信号分子给细胞提供信息,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项错误;细胞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并非都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如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相应细胞,D项错误。
7.(2023·江苏南京模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研究还发现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的ACE2含量显著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B.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在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受体ACE2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低
解析 据题意可知,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说明包膜的主要成分也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也符合流动镶嵌模型,A项正确;糖蛋白S是位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而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指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都是细胞,故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项错误;据题意可知,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故受体ACE2起识别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运输作用,C项错误;据题意可知,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的ACE2含量显著增加,且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故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吸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D项错误。
8.(2024·广东深圳统考)荧光分子标记细胞的膜蛋白后,用高能激光束照射,照射部位的荧光分子将发生不可逆破坏从而出现“漂白”,一段时间后,漂白区又重新出现荧光。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漂白区荧光恢复时间会缩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胆固醇对漂白区荧光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被激光照射的区域已失去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一段时间后细胞膜的荧光强度也会恢复如初D.漂白区荧光恢复与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有关
解析 由题意可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漂白区荧光恢复时间会缩短,说明胆固醇的存在抑制了漂白区的荧光恢复,即胆固醇对漂白区荧光恢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项错误;被激光照射的区域的荧光分子将发生不可逆破坏从而出现“漂白”,但一段时间后,漂白区又重新出现荧光,说明该区域细胞膜没有失去流动性,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照射部位的荧光分子将发生不可逆破坏,故一段时间后细胞膜的荧光强度会低于照射前的状态,C项错误;漂白区荧光恢复是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而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有关,D项正确。
9.如图1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2为研究人员在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脂筏模型。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主要由鞘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脂筏可以参与信号转导和蛋白质转运,细菌及其毒素等可利用细胞表面的锚定蛋白等受体进入宿主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细胞膜最可能是 细胞的细胞膜。图中①由 构成,其中 被称为糖被;②是两性分子,即头部具有 性,尾部具有 性。(2)脂筏的存在 (填“会”或“不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据图2可以判断细菌与该细胞受体的结合会发生在 (用图中字母答题)侧,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功能是 ,该模型表明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解析 (1)图1中,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其中还含有胆固醇的成分,故该细胞膜最可能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图中①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糖类构成,其中糖类分子被称为糖被;②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两性分子,即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2)由题干信息可知,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据图2的“脂筏模型”及题意可知,锚定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即B侧),故细菌与该细胞受体的结合会发生在B侧;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该模型表明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2024·山东滨州联考)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B.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C.去除膜上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能促进膜上分子运动D.本实验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和初始强度相同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A项错误;该实验中用荧光将膜上蛋白质进行标记,因此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B项正确;去除膜上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能抑制膜上分子运动,C项错误;据图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项错误。
2.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B.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构成细胞骨架并参与细胞的能量转化C.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D.胞间连丝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析 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A项正确;胞间连丝是细胞壁、细胞膜上的通道,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不能进行能量转化,B项错误,D项正确;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水解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故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C项正确。
3.(2024·广东珠海统考)真核细胞表面有多种G蛋白受体(GPCR),它们都具有七重跨膜结构。这类受体可介导多种胞外信号的细胞应答。信号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会使GPCR成为脱敏态,从而解除信号分子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不同GPCR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同B.GPCR的脂溶性部分形成跨膜结构C.抑制蛋白使GPCR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D.胞外信号消失后脱敏态的GPCR将恢复为活化态
解析 蛋白质的不同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故构成不同GPCR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项正确;细胞膜两侧都是水环境,亲水性部分在膜两侧,形成跨膜结构的部分应是GPCR的脂溶性部分,B项正确;据图可知,抑制蛋白与GPCR蛋白结合,阻断了GPCR向细胞内传递信号,C项正确;据图可知,胞外信号消失后脱敏态的GPCR将恢复为感受态,D项错误。
4.(2024·湖北荆州联考)中科院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模型。
(1)图中的3代表 。 (2)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推知图中 侧为细胞膜的内侧。A侧还应该含有 分子,可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这些分子的作用是 。
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3)课题组发现,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膜的结构有实质性的区别,它们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成分)的不同。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厚度低;而存在于组织中有核细胞的膜外侧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利于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解释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 。 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运输氧气,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膜外蛋白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4)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胆固醇的功能是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第9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第9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扩散方式,不需要,2类型,不消耗,3转运蛋白,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不改变,特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课时规范练6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课时规范练6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游离核糖体,信号肽,SRP,差速离心法,光面内质网,关键能力提升练,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2→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课时规范练8水进出细胞的原理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输课时规范练8水进出细胞的原理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关键能力提升练,协助扩散,细胞膜及液泡膜,增施钙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