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6人与环境(附解析)
展开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B.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2.(2023·海南联考)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
B.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并加以保护
C.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2024·广东广雅中学模拟)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包括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鼎湖山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鼎湖山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C.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大量引入观赏物种有利于美化鼎湖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提高物种多样性
4.(2023·广东一模)粤港澳大湾区浅海水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分布着优质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群落类型,同时包括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盐水沼泽、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性咸水湖等湿地生境。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珠江口是多种鱼、虾、贝类的繁育场,伶仃洋是中华白海豚和黄唇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布的区域,大亚湾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海龟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大湾区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措施
B.鱼、虾、贝类、海龟等海洋动物构成物种多样性
C.大湾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其丰富的生境和多样的群落类型
D.大湾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
5.长江江豚是长江独有的哺乳动物,性情活泼,其食物包括多种鱼类、虾、乌贼等。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多年难见身影的江豚开始成群结队地在长江跃出水面。据报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顺利诞生编号为“F9C22”的幼豚,这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编号为“F9C22”的幼豚的诞生说明易地保护是保护长江江豚的最有效措施
B.江豚成群结队出现,说明长江中的物种多样性在增加
C.长江江豚可与作为食物的鱼类、虾、乌贼等协同进化
D.长江江豚属于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考点三 生态工程
6.(2023·广东汕头二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近年来,汕头市通过引进红海榄、无瓣海桑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根据其生态位差异进行合理布设,大力推进了红树林湿地的修复,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建设绘就了浓厚的“汕头绿”。该过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A.自生 B.协调
C.循环D.整体
7.(2023·吉林长春模拟)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下列有关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良种、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B.发展现代化农业时建立沼气池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多层育苗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稻—蟹共作”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8.(2024·湖南名校联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间作和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间作是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在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可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摘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间作利用了群落的季节性,套种应选择播种共同生长期短的作物
C.利用鸟类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可减少污染并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等
D.通过特色养殖、种植采摘可提高农民收入并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体现自生原理
9.山东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关键能力提升练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修复三江源地区的退化草场可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
C.实施载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场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2.(2023·河北沧州联考)生境破碎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呈现断崖式下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境破碎化导致生物数量减少,会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黑叶猴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
C.生态保护重在提高黑叶猴生境的连通性,以降低森林破碎化对黑叶猴的影响
D.黑叶猴的个体迁移能缓解种群内部的竞争并防止因食物不足而导致的种群灭绝
3.(2024·广东佛山统考)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科研人员测算了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位:kgCO2·eq/hm2。
A.水稻单作系统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均更高,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B.相比水稻单作系统,稻鱼共生系统投入的饲料增加,更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C.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没有消费者,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D.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4.(2023·湖南长沙联考)矿山资源开采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国家高度重视矿山生态建设与修复,矿山生态系统修复包含山水林田湖草各个方面,涉及水、土、气、生物、岩石等要素,矿山生态修复效益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以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关于矿山生态建设和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山修复过程中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发生了次生演替
B.生物组分增多,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通过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等措施可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D.矿山生态修复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5.(2024·广东珠海统考)牡蛎是一种重要的肉质鲜美的经济贝类。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 m的范围内,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同时,大量牡蛎聚集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具多种功能,被称为亚热带、温带地区的“珊瑚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牡蛎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 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2)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答出1点即可)
(3)为保护这一独特的海洋生境,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 保护。近年来我国又逐步开启了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牡蛎礁修复除了需要添加附着底物外,还需要补充牡蛎(如异地引种)以增加种群数量。下表为修复地牡蛎种群(A)和异地待引种牡蛎种群(B)的种群生物学(繁殖力、遗传多样性和病害侵染等)相关调查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 ; 。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6.(2024·广东联考)红树林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热带、亚热带海岸淹水常绿热带雨林,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海岸卫士”的称号。广东省台山镇海湾红树林湿地位于珠三角的重要滨海区域,是目前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1)红树林摄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 。
(2)湿地公园是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下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保护区内的部分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①相比于传统的样方法,用遥感技术不间断拍摄进行调查的优点是 。
②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引种时要注意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两点: 。
③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上述表格,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合理的建议: 。
答案:
必备知识基础练
1.B 解析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相当于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A项正确;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生态足迹,B项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生态平衡,C项正确;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再生,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因而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项正确。
2.B 解析 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也可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A项正确;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不需要迁移,且部分濒危物种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需要在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进行相应保护,B项错误;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生态足迹,C项正确;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因而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项正确。
3.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鼎湖山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有助于提高种群的K值,从而提高种群数量,这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项正确;大量引入观赏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其他物种产生威胁,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D项错误。
4.B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大湾区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措施,A项正确;大湾区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物种多样性,B项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则大湾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其丰富的生境和多样的群落类型,C项正确;大湾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分别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项正确。
5.C 解析 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A项错误;江豚成群结队出现,只能说明长江江豚的数量在增多,并没有出现新物种,因此物种多样性没有改变,B项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长江江豚可与作为食物的鱼类、虾、乌贼等协同进化,C项正确;长江江豚属于消费者,可能处于食物链的第三或更高营养级,D项错误。
6.A 解析 根据其生态位差异进行合理布设,大力推进了红树林湿地的修复,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建设绘就了浓厚的“汕头绿”,该过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项符合题意。
7.D 解析 培育良种、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A项正确;发展现代化农业时建立沼气池,充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项正确;多层育苗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增加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正确;“稻—蟹共作”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项错误。
8.C 解析 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采摘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项错误;间作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而且往往是高作物与矮作物间作,如玉米间作大豆或蔬菜,实行间作对高作物可以密植,间作没有利用群落的季节性,套种时,应选择播种共同生长期短的作物,以便尽可能减少两种作物对于环境资源的竞争,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B项错误;利用鸟类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可减少污染并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等,C项正确;生态工程的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特殊养殖、种植采摘等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项错误。
9.B 解析 根据“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说明“生态桥”工程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项错误;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增加,B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通常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项错误。
关键能力提升练
1.B 解析 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同时也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项正确;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B项错误;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由于草场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C项正确;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项正确。
2.A 解析 生物的数量减少不一定会降低物种丰富度,如某种鸟的数量减少,该物种并不一定灭绝,A项错误;生境破碎化直接影响黑叶猴的生存和繁衍,导致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下降,降低了其环境容纳量,B项正确;在生态保护过程中,提高黑叶猴生境的连通性,可以将破碎化的环境连在一起,有利于黑叶猴的取食以及种群的繁衍,C项正确;黑叶猴的个体迁移可以增加取食的面积,缓解种群内部的竞争,防止因食物不足造成的种群灭绝,D项正确。
3.D 解析 水稻单作系统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较高,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污染环境,因此生态效益较低,且经济效益也低于稻鱼共生系统,A项错误;稻鱼共生系统投入的饲料增加,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最终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B项错误;水稻单作系统存在消费者,例如蝗虫等,C项错误;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粪肥田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鱼粪肥田)、自生(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等生态学基本原理,D项正确。
4.B 解析 矿山修复过程中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生物组分增多,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发生了次生演替,A项正确,B项错误;通过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等措施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并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D两项正确。
5.答案 (1)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富集
(2)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等的生长,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
(3)就地 遗传多样性下降 病害感染风险增大 协调
解析 (1)牡蛎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时属于分解者;以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2)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等的生长,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
(3)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就地保护;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遗传多样性下降和病害感染风险增大;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协调原理要求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6.答案 (1)光合作用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直接和间接
(3)①可以动态监控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特殊地形取样调查、减少人为干扰,使数据更准确 ②引进物种植株的高度、在当地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是否形成敌害等 ③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扩大种植本地物种
解析 (1)红树林摄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是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湿地公园是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湿地公园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①用遥感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干扰,不间断拍摄进行调查可以动态监控种群数量的变化,这种方法也有利于对特殊地形取样调查,使数据更准确。
②植物的生态位主要考虑该植物在该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引进物种需要考虑植株的高度、在当地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是否形成敌害等因素。
③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生产方式
化肥
农药
饲料
合计
氮肥
复合肥
小麦
玉米
稻鱼共生
278.2
1 116.2
43.2
222.6
265.5
1 925.7
水稻单作
459.0
1 578.5
51.5
0
0
2 089
种群生物学项目种群
A
B
繁殖力指数
600
1 013
遗传多样性指数
0.000 28
0
病害侵染率/%
17.2
47.3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筋
其他
所占面积
比例/%
82.01
5.01
3.82
3.31
5.85
生长速度
快
慢
慢
慢
树种类型
引进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1种群及其动态(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1种群及其动态(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文》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2群落及其演替(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2群落及其演替(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