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讲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C.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D.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
    B.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
    C.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发生改变。
    D.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假的现象,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C.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D.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会有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的独立性相结合。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
    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
    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
    B.“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
    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
    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力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7.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8.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泉水润泉城
    王国政
    济南因泉水闻名。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广。
    我对济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从邻居三叔家里看到了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秋天》,文中有几句是这样描述的:“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济南真的到处都是泉吗?泉水能像村里的山泉水那样用手捧着直接喝吗?读到这里,我年少的心里产生了好奇。一个乡下孩子,对泉城济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机缘出现在十五年前。2005年初春,我调入省城工作,梦一样走进了济南。那时候,单位办公楼在杆石桥一侧,属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往东数百米就是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护城河和泉城广场。周末,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冒着寒冷走进趵突泉公园观赏。趵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之势令人惊叹,相比之下,村里山泉水的潺潺细流黯然失色。天气虽冷,但望着那一池池、一汪汪清澈的泉水,我的心里暖融融的。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人爱泉、惜泉。为了保护泉水,规划修建的地铁工程多番论证,谨慎施工。作为群泉之首的趵突泉,水位的高低变化牵动着成千上万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人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前几年遭遇大旱,趵突泉一度几近停喷,三股水偃旗息鼓,爱泉的济南人就像是自己家里停了水、断了电一样,心急不已。这些年,随着护城河的疏浚,加上良好的保护意识,趵突泉再现生机。那汩汩喷涌的泉水,仿佛也在昭示着济南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
    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也孕育了这里的文化。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形容济南积淀深厚、人才众多。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今,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一隅的漱玉泉,相传李清照曾在泉边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那里,有泉水从众多脉孔里喷涌而出,谓之“百脉泉”。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的文思。
    时至今日,泉水孕育的文化一脉相传,影响着每一个济南人。济南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书店、书屋、书吧多,各种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文学沙龙遍地开花。受其影响,我也参与其中,与书友、文友交流阅读感受和写作体会。参与这些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读书、讲座、交流活动时间久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底子薄的人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不仅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极大开拓。我一面用心感受着济南的泉水和泉城的文化,一面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身边的城市和身边的人。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轰轰下泻,澎湃万状”的黑虎泉边,每天前来打水做饭、饮用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各式各样的容器悉数上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在大明湖南门对面,有一条久负盛名的曲水亭街,一条小河从街上穿过,河里流淌着清清的泉水。闲暇时我常去曲水亭街转转,街上的景致百看不厌。前年盛夏的一天,坐在临街摆放的茶桌旁,年逾花甲的老燕递给我一杯用泉水冲泡的绿茶,然后如数家珍地跟我讲起曲水亭街及济南这座城的往事。有游客从身边经过,我担心影响老燕的生意,便起身准备告辞。可老燕却拉住我,笑着说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临别时,实在过意不去的我要付钱给老燕,可老燕说什么都不收。三个多月后,我写的《曲水亭街》一文刊发在晚报上,我将报纸送了一份给老燕,老燕在文章里读到了自己,“嘿嘿”笑个不停。
    这就是济南人,友善、低调、包容,有着一副热心肠,与他们打交道时让人从心里感到熨帖。记得有一次,我到派出所办事,年轻的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手把手告知如何填表,下一个环节怎样办理,使人如沐春风,似饮甘霖。还有平日里,公交车司机的一句“您好”,出租车司机亲切的笑容,困难面前好心人的热心相助……都像泉水一样清澈、透亮,使人难忘。
    时间像是流动的水。如今,我已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早已视济南为第二故乡,感情和依恋与日俱增。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一天天里,幸福感像泉水一样涌进心头。济南的泉水,也流淌在每一个生活在济南的人心中,永不枯竭。
    (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既照应了题目,也写出了济南泉水的数量多、分布广。
    B.文章引用《济南的秋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济南泉水的好奇和向往,设置悬念,为下文描写泉水蓄势。
    C.文章写到疏浚护城河,使泉水再现生机,说明济南人爱泉惜泉,依泉而生,伴泉而居,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
    D.文章写到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墨点题,引出写作对象,行文处处围绕“泉水”“泉城”展开,结构严谨,叙写集中,主旨显豁。
    B.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济南的泉水,如将济南的泉水与“村里山泉水”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济南泉水的喷涌气势。
    C.作者将状物抒情和叙写自身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文章既真实动人,又摇曳多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抒情色彩。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修辞手法灵活多变,最后两段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同时也使用了排比、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
    11.文章着重描写了老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用意?
    12.本文题目是“泉水润泉城”,请联系全文,探究“润”字的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世父①范,学者称姜坞先生,与同里方苎川、叶花南、刘海峰②善。诸子中独爱先生,令受业苎川,尤喜亲海峰。姜坞尝问其志,曰:“义理、考证、文章,缺一不可。”遂以经学授先生,而别受古文法于海峰。
    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三十三年,充山东副考官,擢员外郎。逾年,充湖南副考官。明年,分校会试,改擢刑部郎中。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时非翰林与纂修者八人,先生及程鱼门、任幼植为尤著。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嘉庆十五年,先生与阳湖赵公翼重赴鹿鸣筵③宴,诏加四品衔。二十年九月,卒于钟山,年八十有五。著《九经说》十九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文集》十六卷、《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今体诗钞》十六卷诸书。先生主试及分校,得士皆称盛,钱御史澧、孔检讨广森其最也。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
    【注】①世父:伯父。②刘海峰:即刘大櫆(kuí),字才甫,号海峰。③鹿鸣筵:乡试放榜次日,官方备筵宴请新科举人和考官等。
    13.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B.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C.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D.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14.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一般来说,名是他人称呼时用,字是自称用,也供同辈或长辈称用。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文正,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文字。
    D.薨,指人病逝,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幼时家境不好,却很好学。他虽是端恪公的元孙,但他幼时家里已很贫困,又体弱多病,但依然爱好读书。
    B.姚鼐富有学识,曾被破格任用。四库馆开设后,需要编修人员,他得到刘文正、朱竹君推荐,被破格任用。
    C.姚鼐文章成就突出,超越前辈。他少时师法方望溪、刘海峰古文之法,后又优于他们,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D.姚鼐乐于施教,长年在教坛耕耘。他回到家乡后,几十年间主持多个书院的讲席,乐于提拔或荐推人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中独爱先生,令受业苎川,尤喜亲海峰。
    (2)时非翰林与纂修者八人,先生及程鱼门、任幼植为尤著。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陝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18.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四、默写题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①__________________。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②__________________,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蹚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2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借代、排比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D.拟人、比喻、排比
    21.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用“山”这个熟知的词,已经表达不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帕米尔高原,横拉开是岭,起伏着是巅,竖起来是峦,高耸着是峰!不不,应该是他们成千上万胳膊挽着胳膊,男子汉顶天立地站在天空之下的!不不不,他们实实在在就是天精地气铸就的远远超越形体的一种精气神!——怎么才能传达此时此刻的感受?直想呐喊直想高歌直想沉思,也直想流泪。帕米尔让人方寸大乱!
    23.下列各句中引号和文中“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B.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算是一种感觉而已。
    C.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24.文段中,三处加粗的词语,如果全部改成只用一个“不”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后文所言金文家谱不再是“雏形”。
    2.答案:D
    解析:强加因果。宋时,并不是因为家谱失去了一些政治功能才由官修变为私修。
    3.答案:D
    解析: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讲“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且后面的“一个家庭”“一个民族”范围均不当。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原因不是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B项,“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错,诗歌创作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当前。D项,“有不同意见”表述不准确,“‘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材料二中的“现实关怀”指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材料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指批判、介入、关怀现实、责任的承担、创作的精神和态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错,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材料二的论述中心看,一是谈“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诗歌“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怎么写”的问题。A项,答案符合论述中心。B项,谈的是诗歌的功能和作用。C项,谈的是坚守传统,并且与材料所说的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相矛盾。D项,谈的是诗歌语言运用的问题。
    7.答案:①用两个问题提出论点,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②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③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可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二共两段,分别以疑问句开启,论述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在论证方法方面,第1段提出“为什么”之后,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这是因果论证。文中引用古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名言,还引用今人张枣、朵渔的话,这是引用论证。
    8.答案:【示例一】能改变。①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包含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②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达到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切入时代,赢得读者。
    【示例二】不一定。①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②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的主旨是提倡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分析了诗歌应该回归现实的原因和做法,材料三论述了诗歌精神重建的方向。但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诗坛的困境,文中并没有给出论断。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论述和自己的认识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错误。从文中第五段“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的文思”,可看出这是作者的推测。而且,作者写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拟人”错误。文章最后两段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11.答案:①点面结合,老燕是济南人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济南人的友善、低调、包容、热心;②具体描写老燕的形象特征,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人与泉相互映衬,丰富了文章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首先找出文中有关老燕的描写或事件,文章第7段先提到了泉边前来打水做饭的市民、旅游的游客,再写“我”与老燕之间的故事,可判断其表现手法是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其次思考着重描写“老燕”的目的,结合第7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老燕就是一个典型的济南人,他有着济南人的友善、低调、包容等特点,故着重描写老燕可以突出济南人的特点。最后思考典型人物在形象、内容、主旨等方面有何意义。从形象上来看,老燕集中体现了济南人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主旨上来看,人与泉互相映衬,丰富了文章内涵。
    12.答案:①“润”是“浸润、润泽”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写出泉水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滋养。②泉水孕育了济南的文化,泉水孕育的文化又影响着济南人。③点明文章主旨,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泉水和济南城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紧扣“润”字进行探究。结合文意,先解释“润”的字面含意,以及在文中的深层含意。从字面意思看,“润”是“浸润、润泽”的意思,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泉水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滋养。再挖掘“润”的深层含意,文中提到的《老残游记》、诗圣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老舍《济南的秋天》、李清照的《漱玉词》,以及“我”写的《曲水亭街》等说明泉水孕育了济南的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济南人。最后思考“润”在表达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态度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可见,“润”字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泉水和济南城的喜爱和依恋之情。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三十九年”是时间状语,时间状语常常独立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书成”,主谓结构,可以单独成句;“当议迁官”中,“迁官”作“议”的宾语,这是一个无主语句,省略了主语朝廷,有了谓语和宾语,即可独立成句,故“当”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名是他人称呼时用,字是自称用,也供同辈或长辈称用”错误。一般来说,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以表德,称呼他人时用字,表示尊敬。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少时师法方望溪”错,由“令受业苎川”“别受古文法于海峰”可知,姚鼐少时曾跟从方苎川学习,并向刘海峰学习古文之法。
    16.答案:(1)在众多子侄中,姚范只喜欢姚鼐,就让他跟从方苎川学习,姚鼐尤其喜欢亲近刘海峰。
    (2)当时有八位不是翰林身份而参与编撰的人,姚先生和程鱼门、任幼植尤其著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诸:众多,各。受业:从师学习。亲:亲近。(2)与:参与。纂修:编撰。尤著:尤其著名。
    【参考译文】
    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祖上为桐城的姚氏一族,是端恪公姚文然的玄孙。姚鼐幼时家中贫困,身体瘦弱多病但爱好读书。姚鼐的伯父姚范,学者称其为“姜坞先生”,他和同乡的方苎川、叶花南、刘海峰交好。在众多子侄中,姚范只喜欢姚鼐,就让他跟从方苎川学习,姚鼐尤其喜欢亲近刘海峰。姜坞先生曾经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缺一不可。”于是姜坞先生就传授他经学,又另外让他向刘海峰学习古文之法。
    乾隆二十八年,姚鼐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礼部主事。乾隆三十三年,担任山东副考官,后被擢升为员外郎。一年多以后,担任湖南副考官。第二年,在会试中任分校,改升刑部郎中。四库馆开设后,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都推荐先生(参与编撰),他于是担任纂修官。当时有八位不是翰林身份而参与编撰的人,姚先生和程鱼门、任幼植尤其著名。乾隆三十九年书籍编成,应当评议纂修官员的升职问题。刘文正以御史身份推荐了他,已经记下了名字。适逢文正去世,姚先生就请求回乡奉养老人。
    回归故里后,他先后主持了梅花书院、钟山书院、紫阳书院、敬敷书院的讲席,前后有四十年。先生所到之处,士子们把能到先生门前拜问他作为荣幸。他与人谈论,终日不烦,但不可以用浅陋庸俗的问题冒犯他。有人前来求问,他一定竭尽诚意告诉那人,提携才俊如恐不够。即便是学术上与先生见解不一致的人,见到先生后也都觉得他亲切和蔼,令人信服。纪晓岚撰写《四库书目录》,多有诋毁宋儒之言,先生直接斥责其态度轻率。先生形貌清瘦,神采清秀超越,淡泊荣誉和利益,有超凡脱俗的志向。王兰泉称赞他和气友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儒者的气度,其文章的名气尤其被天下人看重。礼恭亲王逝世,临终教诲家人说一定要请姚先生来作家传。自从望溪先生方苞凭借文章称誉天下,上接归有光,推崇做文章的正道,刘海峰又接续其后。评论者说:“望溪先生的文质常以理性取胜,刘海峰以才华取胜,学识上或许赶不上(望溪先生),先生则是理性与文采兼具。”三人祖籍都是桐城,所以世人有的称他们为“桐城派”。
    嘉庆十五年,先生和阳湖赵翼重赴鹿鸣筵宴,皇上下诏赐予他四品官衔。嘉庆二十年九月,在钟山书院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先生)著有《九经说》十九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文集》十六卷、《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今体诗钞》十六卷等书籍。先生担任主考官和校阅试卷官,选中的士人都负有盛名,御史钱澧、检讨孔广森是其中最有名的。
    17.答案:B
    解析:B项,“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错。
    18.答案:①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之情。顾子敦由秘书少监出任河东转运使,得到重用,诗人为他高兴,表示祝贺。②对友人赴任新职充满关心期待。他劝告友人可以挖掘紫参进贡,但不要用青铁铸钱;勉励友人要劝课农桑,使边境安定。期望殷切,语重心长。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可以从标题出发,结合注释交代的背景和相关的典故,对每一句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推断相关的情感。
    19.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
    20.答案:D
    解析:D.此语段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的手法。
    故选D。
    21.答案:原句运用反复手法,从点到面,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原文“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这句话中“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运用了反复手法,“亮了”反复出现,充满动态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乡村人家次第醒来的场景。改完之后“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没有了反复的手法,表达比较的平淡,不如原文形象生动。
    22.答案:(示例)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②却又好像很远;
    解析:第1空,根据上文“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和下文“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推知应填“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第2空,根据上句“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和下句“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蹚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推知应填“却又好像很远”。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引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山”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A.引号表示讽刺、反语。
    B.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引号表示引用。
    故选B。
    24.答案:①原文通过“不”字的反复,抒发强烈的情感。②原文三处“不”字的数量递增,否定前一句的判断,再作出新的判断,表达了更深入的感受。③“不”字的增加,使情感的程度层层深化。
    解析:三处加粗词分别为“不”“不不”“不不不”,从修辞上看,属于反复,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或者加强语气。从表达效果来看,“不”表示否定,“用‘山’这个被人熟知的词,已经表达不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作者否定用“山”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无法表现自己在此时此地的感受,再结合“帕米尔高原,横拉开是岭,起伏着是巅,竖起来是峦,高耸着是峰”“他们应该是成千上万胳膊挽着胳膊、顶天立地站在天空之下的男子汉”“他们实实在在就是天精地气铸就的远远超越形体的一种精气神”可知,帕米尔高原给作者带来的是震动心灵的感受,连用几个“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帕米尔高原的赞美之情。最后将“不”“不不”“不不不”三处联系起来看,作者先是作出一个判断,紧跟着又否定了这个判断,之后再作出一个判断,一层比一层深地表达了对帕米尔高原的赞美之情。而如果全部改成只用一个“不”字,则只是单纯表示否定。
    25.答案:例文:
    拒绝诱惑
    诱惑是什么?它可以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棒棒糖,可以是学生们最沉迷的游戏,可是大人世界里的金钱、权利、名誉,可以是……对于拥有思想的人来说,有了欲望便有了诱惑的存在。所以诱惑是应人的欲望而生,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着许许多多的诱惑在我们身边,不时地挑逗、打动着我们的心弦。但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不,对于所有不利甚至有害的诱惑,我们应坚决拒绝!
    如果刘邦在攻进咸阳后,没有拒绝金钱美女的诱惑,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战胜项羽,那么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
    如果李白以违背平日之志要换取仕通通畅,中国诗歌文学中也许就少了一位豪爽奔放的伟大诗人……
    如果那些伟大科学家们接受诱惑,那么他们肯定都不能作出如此之大的成就,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就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进步。
    所以,拒绝诱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它不管对个人,或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拒绝诱惑,能使你的心灵保持一份纯洁与宁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五彩缤纷,要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着实不易。但是,有位哲人说过:“一切的罪恶都源于人的欲望。”所以只要消除欲望,人心自然也就宁静起来。而消除欲望,就要坚决拒绝诱惑。所以,拒绝诱惑吧,为了心中的一片宁静。
    拒绝诱惑,能使你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安于宁静毕竟不是人的最终目标,想成为陶渊明的人只是少数。人们总会有自己的理想,并总想为实现理想奋斗。而当我们在拼搏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时,迎接我们的是鲜花与掌声,我们会怎么做?有的人只是快速穿过这一片美景,大步向前,最后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同?那是因为前者坚决拒绝了诱惑,而后者则沉迷于诱惑。他们对诱惑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成功与否。所以,拒绝诱惑吧,让我们不断向前,不会停于中途。
    所以,拒绝诱惑吧,不要为失去了那一点诱惑而叹息,它们并不会给你带来多余的什么。但是,如果拒绝了它们,你将发现,换回的将是更加光明的一切!
    解析:

    相关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