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做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本试卷共四大题17小题,共8页,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材料二:
    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
    《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
    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我觉得这种敬畏之情在今天依然需要。
    《中国环境报》: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人强调,在现代社会,传统生态民俗缺失了保持生命力的土壤。对此,您怎么看?我们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
    陈红兵:大体而言,传统生态民俗就是传统民俗中体现的生态观念、生态环保实践及方式。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
    至于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只要农业生产还存在,传统生态民俗的许多方面就依然还具有价值,还应当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使我们重新反思、认识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
    (摘编自王琳琳《生态民俗的宝贵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道德倡导。
    B. 人类社会正在向生态文明形态过渡,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不能违背规律。
    C.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
    D. 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着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这些迷信成分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不能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
    B. 陈红兵以广州人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为例,说明嗜吃野生动物是传统民俗中的不良风俗。
    C. 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它的许多方面在当代依然具有价值。
    D. 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探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访谈的主题鲜明集中,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3. 我们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民俗、传统生态民俗?请根据陈红兵的谈话内容加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高的白杨树
    茹志鹃
    天没黑净,上弦月便已挂在东山顶上。我紧了紧肩上的医药包,更加紧了步子。红山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张家冲,还有四五里路呢!
    张家冲我没来过,但它在我的感觉上却十分熟悉。早在一九四七年,我们和敌人“摆龙灯”的时候,曾经在张家冲拉过锯。那时候,敌人刚从张家冲退出不久,整个村,就像死了一样,没有人声,连狗叫的声音也没有。大姐和我靠着一棵树坐着休息,不远处好像有一条溪水,在哗哗地响,头上的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骡子的嚼口,偶尔弄出一声叮当。
    休息完毕,大姐拉我走的时候,长长地透了口气,轻轻地说:“毁了,全毁了吧!”我不知她是在发恨还是感慨……这事后,我才知道大姐原是张家冲人,名字叫张爱珍。我参加部队,到医院来当小鬼护理员时,她就是院里一个普通的护理员。
    其实,大姐和我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怎么也忘不了她,特别是她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
    这是我来医院工作的第二年春天,有一次大姐带了几副担架,送伤员到后方去。不料中途竟与敌人遭遇上了。后来据跑出来的民工和伤员说,发生情况时,大家正在一条田埂上走,四面不靠村子,庄稼也不是长得旺盛的时候,根本没地方隐蔽。大姐抽出两个手榴弹,掩护担架撤退。幸亏这夜伸手不见五指,担架就横插到山沟里,当担架刚爬到半山上,就听见那里响起了手榴弹声音,成串的枪声。一会儿,手榴弹声音没有了,枪声也沉寂了。
    第二天,派去找大姐的尸体的,只找到了两只手榴弹的线圈,和许多敌人的钢盔、水壶及子弹壳,大姐是牺牲了还是失踪了,这成了一个谜。
    天黑了,我到了大姐的家乡。看到了大姐今天的故乡:白色的小气象台,电灯,还有未完工的大礼堂。月亮很亮,把屋前两棵高高的白杨树,映照得越发巍峨挺拔。我想,明天一定要打听到大姐的下落。
    我回到屋里躺下不久,就听得砰的一声,有人撞开门跳进来,猛扑到我床前,拉着我的手说道:“你是城里来的医生吧!”我没来得及回答,对方又说道:“哎呀!医生,我盼了你整整两天了。”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我才算看清了她。这是一个年轻姑娘,顶多十七八岁,面色黝黑,两颊圆鼓鼓的黑里透红。
    “你生病了吗?”我急切地问道。她听我一说,长叹了一声说:“唉!我还不知道生病是个啥滋味呢!是兔子病了。”
    “兔子病了?”
    “是啊!我头天晚上去,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去,就看见两只毛兔打喷嚏,流鼻涕。到了中午,两只‘青紫蓝’也传染上了,也不想吃食了。”她脸带愁容地说着,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只得把我不会给兔子看病的道理,向她说了一番。
    她听了没做声,两颗黑豆似的眼睛盯着煤油灯。半天,突然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病一定会治好。”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
    这里可真正是一个兔王国,月光下,我看见一大片空场地,场地的那边是一个高坡,高坡边可能有一条溪水,风停歇的时候,听得见潺潺的流水声。白杨树在沙沙地响,猛然间,我记起了什么。
    那小姑娘依旧热情地在说话,“生产队好不容易批准我养兔子……”可我脑子里现在想的是另一回事——
    ……大姐拉我靠树坐下休息,有流水声,间或有马嚼叮当。难道我和大姐就在这里休息的?那夜,我随口问道:“大姐,你有没有什么心愿?”“我么?”她想了想说道,“有,我有一个很大的理想。我巴望革命早早成功,像你这样想做护士的就当护士,想唱歌的,就痛痛快快唱歌。”
    ……
    “你知道这里有一个叫张爱珍的人吗?”大概我问得突然,小姑娘呆了呆说:“我,我就是张爱珍呀!”
    “啊!”我望着她两颗黑豆似的眼睛正惊愕地盯着我。我摇了摇头,心里有些激动。
    小姑娘见我摇头,眼珠一转,拍手说道:“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找南窑头那个张爱珍吧!高个子,党员,小麦丰产模范,对不对?”
    “她有多大年纪?”我心又乱跳起来了。
    “她属兔的,比我大三岁。”
    啊!不,我要找的张爱珍不是年轻的丰产模范,也不是向往一辈子养兔子的小姑娘。我找的是大姐,是那微微驼背、苍老而又粗壮的大姐。大姐和这些充满幻想、生气蓬勃的年轻姑娘有多么不同啊!然而,她们却又是这么奇怪地统一在一起。祝福你,年轻的张爱珍,幸福的姑娘。
    一九五九年二月(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将故事设定在战争年代,写了张爱珍大姐的战斗故事,作者没有交代大姐是否牺牲,巧设悬念,也为后文“我”寻找大姐做铺垫。
    B. 文中对养兔子的张爱珍着墨较多,主要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刻画出小姑娘的天真淳朴。
    C. 月夜下的溪水声在作品中多次出现,既烘托出宁静的氛围,也自然地传达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情。
    D. 白杨树高大巍峨,挺拔茁壮,充满生命的力量,文章以“高高的白杨树”为题,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爱珍们的赞美。
    5. 在茹志鹃的笔下,“经历血与火考验的英雄”被替换为小人物。文中三个张爱珍是不同时代下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共性的小人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时生,有异雀数头,身形甚小,五色毕备,集于庭树,鼓翼齐鸣,声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此儿必文藻焕烂声名播于天下雀形既小禄位殆不高。”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欲引用之。信明族弟敬素为建德鸿胪卿,说信明曰:“隋主无道,天下鼎沸,衣冠礼乐,扫地无余。兄遁迹下僚,不被收用。夏王英武,有并吞天下之心,士女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此时不立功立事,岂是见几而作者乎?”信明曰:“昔申胥海畔渔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遂逾城而遁,隐于太行山。贞观六年,应诏举,授兴势丞,迁秦川令,卒。信明颇蹇傲自伐,常耻学于师,自谓贤于李百药,时人多不嘉之。又矜其门族,轻侮四海士望,由是为世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崔信明传》)
    材料二:
    崔信明,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高孝基语人曰:“崔生才冠一时,但恨位不到耳。”隋大业中,为尧城令。唐贞观六年,诏即家拜兴势丞,迁秦川令。信明恃才蹇亢,常自矜其文。时有扬州录事参军荥阳郑世翼,亦骜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谓曰:“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卷于水,引舟而去,今其诗传者数篇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一》)
    6.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儿必A文藻B焕烂C声名播于D天下E雀形F既小G禄位殆H不高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文中指的是渔人、渔夫,与《赤壁赋》中的“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意思不同。
    B. “迁”,调动官职,多指升官,而“左迁”指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
    C. “族”,文中是指门第、宗族,与《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中的“族”意思相同。
    D. “望”,文中是有名望的意思,《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两者意思不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信明在五月五日太阳正中的时候出生,当时有几只奇异的雀,五色齐备,飞落到庭中树上,叫声清亮。
    B. 窦建德僭称帝号,想任用崔信明,崔明信不愿屈身于伪主求个微小的官职,翻过城墙逃走,隐居在太行山。
    C. 崔明信成年后,记忆力过人,文章华美。高孝基对他才华与职位作的评判,与史良的看法大不相同。
    D. 郑世翼把崔信明的诗卷扔进水里,行船扬长而离去,如今崔信明留传下来的诗仅有几篇而已。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耻学于师,自谓贤于李百药,时人多不嘉之。
    (2)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芣苢》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复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 《芣苢》一诗中“采采”是采了又采的意思,“采采芣苢”是对劳动对象状貌的歌咏,饱含着劳动者愉快的心情。
    C. 《乡村四月》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D. 《乡村四月》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11. 以上两首诗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用词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喜爱,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古典诗歌中“猿”的意象具有多重文化意义,或代表愁苦哀怨之情,或代表愉悦快慰之情,因诗人当时处境不同而不同。请写出运用了这一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有网友发现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而非语文课本上熟悉的“渺沧海之一粟”。有人考证是后人抄写时出现笔误,才把“浮”写成了“沧”。要不要把大家 ① 的“沧海一粟”改为耳目一新的“浮海一粟”?引发热议。
    实际上,经典文本,在流传中出现错误,甚至以讹传讹,乃至最后“将错就错”,并不鲜见。根据汉语词典,成语“愚不可及”最早出自《论语》,原指大智若愚,为常人所不及,是褒义词,而今用来形容极端愚蠢,是完全的贬义词。这类“反转”“误读”,已经成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甚至属于文化传承的一种现象,已难言对错。对专业研究和语文课本来说,确应搞清 ② ,正本清源;而对大众来说,却也未必要 ③ ,争得“脸红脖子粗”。传统文化要素的讨论与辨析,不仅是关注符号层面,而是要深入文化的肌理,透过其形式和表达背后的精神与内质。
    1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4.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读李白的诗,使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之中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诗,则使我们颇感身处人间的种种具体烦恼—— ② ,由于是具体的苦难与不幸,相对于那种生命本质上的苦痛,它在质上还是小的。是的,李白总是大鹏一般,精神遨游天上,而杜甫则时时注目人间,他为那些声声入耳的悲声和丝丝入目的苦形所牵挂、所苦恼,忧心忡忡而又不知所措。
    李白总是把个人的遭际纵向地上升到人生,杜甫则又总是把一己的不幸横向地联系到社会。所以李白更像一个哲学家,杜甫则是一个政治评论家,他的诗更像是社会评论。李白是对人生感怀万端情不能已的,而杜甫则是对社会苦难愤慨不平唏嘘不已。如果要控诉这人间的罪恶,那么,李白可能是滔滔不绝的公诉人, ③ 。他发誓他在现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15. 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在表意和用法上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荷塘月色》)
    B.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百合花》)
    C. 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一只黑眼睛。(《哦,香雪》)
    D.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我与地坛》)
    1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5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风流派、文化审美,都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它穿越秦砖汉瓦、唐风宋骨,从涓涓细流汇成浩大江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你对古诗词在当下的意义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pdf、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答案pdf、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