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展开1.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阳光照再次照进高三(2)班教室的时间约为( )
A.当年11月23日B.当年12月22日
C.次年2月21日D.次年3月21日
2.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
A.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B.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C.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D.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2023·广东深圳高三校考)我国某中学生在郊区的空旷地(106°E)观测了某月两日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并绘制了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月可能是( )
A.2月B.5月C.8月D.11月
4.图示观测月,该地日出方向为( )
A.东北方向B.正东方向
C.东南方向D.正南方向
5.图示观测月,该地(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变大
C.正值天文四季中的夏季
D.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增大
(2023·广东韶关高三校考)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1时20分,用量角器测得甲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据此完成6~7题。
6.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则该日( )
A.为春分日
B.当地日落西北方
C.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D.晨昏线为南北向
7.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有可能在该地的北方
B.此时河流水位有可能出现峰值
C.此时旧的一天范围更大
D.此时该地有可能昼长夜短
(2023·广东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太阳历广场平面图。该广场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作为标志,可以根据标杆影子的方位大致判断节气和一日中的时刻。读图,完成8~9题。
8.站在广场中心观测人影方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朝向石柱①表示冬至日日出
B.朝向石柱②表示夏至日日落
C.朝向石柱③表示秋分日日落
D.朝向石柱④表示春分日日出
9.在杆顶影子由石柱①向石柱③移动的过程中,该地( )
A.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B.白昼时长逐渐变长
C.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
D.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变小
(2023·江苏南京三模)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一年的观测后,绘制出了该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α的年变化及太阳高度β在b日的日变化(极圈纬度取66.5°,回归线纬度取23.5°)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α的变化,实线为β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地可能位于( )
A.奥伊米亚康(63.27°N,147.77°E)
B.朗伊尔城(78.22°N,15.55°E)
C.恩克斯堡岛(74.90°S,163.77°E)
D.南设得兰(63.37°S,53.83°W)
11.推测c日至d日,当地的昼长变化为( )
A.先变长再变短B.先变短再变长
C.始终不变D.持续变短
(2024·三晋名校联盟)唐山市(40°N,118°E)某地理教师制作的球形日晷,由晷面和晷针构成。日晷晷面呈凹状的半球形(晷面上弧线)和节气线(晷面上刻度)构成晷面刻度网,指向球心O。由于地球自转在一天中可以被认为是匀速的,因而将日晷晷面等分为24份,以晷针顶点正午日影方位作为节气线。据此完成12~14题。
12.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晷针日影应位于( )
A.正北时刻线上B.正南时刻线上
C.正东时刻线上D.正西时刻线上
13.球形日晷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为( )
A.16.5°B.23.5°C.30°D.66.5°
14.该地理教师想改造该球形日晷来表示北京时间,他应将( )
A.相邻时刻线距离缩短
B.相邻时刻线距离扩大
C.时刻线向西移动
D.时刻线向东移动
天井见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图1为徽州民居的基本平面布局示意图,天井布局随面宽方向呈长方形,伸到两过间的窗中线,长宽比约5∶1。图2为某游客在宏村旅游时在某日17:30拍摄到的照片(从下往上拍摄)。据此完成15~16题。
图1
图2
15.该旅客拍摄此照片的节日最可能是( )
A.元旦B.劳动节
C.国庆节D.春节
16.徽州民居中天井长宽比约5∶1的原因是( )
A.增加东西过间的直射光
B.遮挡阳光直射东西过间
C.利于阳光直射南北厅堂
D.减少南北厅堂的直射光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1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2.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可知,10月23日正午阳光恰好被南侧高楼遮挡,之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每天正午阳光都会被南楼遮挡,冬至之后,正午太阳高度渐大,但仍被南楼遮挡,直到下一次正午太阳高度和10月23日相同,正午阳光再次恰好被南楼遮挡,之后正午阳光可以照进教室内。太阳直射同一纬度对应的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10月23日到冬至日约两个月,下一个日期为冬至日后约两个月,即次年2月21日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该地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期间,正午太阳光会被南楼遮挡,即其他日期(2月21日到10月23日)正午太阳光都可以照进教室。夏至日在2月21日到10月23日日期范围内,两个教室都有正午太阳光照,因此为同时出现。在10月23日时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高三(2)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但高三(8)班在楼上,仍未被遮挡,有正午太阳光照,因此高三(8)班正午太阳光照持续时间更长。故选B。
3~5.3.D 4.C 5.A 解析 第3题,该地图示两日昼长都小于12小时,该地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该地该月1日昼长比30日长,说明该月昼长逐渐变短,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结合选项判断是11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除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该地该月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持续南移。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A正确;日出、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零,不会变大,B错误;该地不可能处于天文四季中的夏季,C错误;该地纬度一定,地球自转线速度不随月份而改变,D错误。故选A。
6~7.6.D 7.B 解析 第6题,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且北极星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由图可知,该地区北极星高度为45°,因此当地纬度为45°N。由图可知,图示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图示太阳高度应为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α=90°-纬度差,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期可能为春分日,也可能为秋分日,A错误;此时日落正西,B错误;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应为夏至日,C错误;该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点,为南北向,D正确。故选D。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为45°N,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为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A错误;该地地方时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11:2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东,为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现象,因此河流水位有可能出现峰值,B正确;北京时间为11:20,计算可知,此时0时经线位于0°经线以西(50°W),新一天的经度范围为0时经线(50°W)向东到180°经线,范围大于旧的一天,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昼夜等长,D错误。故选B。
8~9.8.A 9.B 解析 第8题,站在广场中心观测人影方位,石柱①处人影在人的西北方向,太阳位于人的东南方向,此时是8:30,应该为日出时,日出东南可能为冬至日,A正确;石柱②处人影位于人的东北方向,说明太阳在西南,为日落,日落西南,为冬至日,B错误;石柱③处人影在人的正西方,说明太阳在正东方,为二分日日出,C错误;石柱④处人影在人的正东方,说明太阳在正西方,为二分日日落,D错误。故选A。第9题,杆顶影子由石柱①向石柱③移动的过程说明日出影子由西北向正西移动,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长变长,B正确;我国都位于北半球,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以南,不会出现直射现象,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加,C错误;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由当地与120°E的经度差决定的,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所以时差不变,D错误。故选B。
10~11.10.B 11.C 解析 第10题,该地能够观测到北极星光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在一段时间内,北极星光线与太阳光线夹角α无法观测,b日午夜存在太阳高度,说明该地存在极夜、极昼现象,纬度应高于极圈纬度。第11题,据图可知,从c日到d日无法观测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年中某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不会变化,故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大小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又因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可推断c日至d日不能观测到夹角是因为出现了极夜,在此期间当地昼长始终为0时。
12~14.12.A 13.A 14.C 解析 第12题,唐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唐山市地方时为12:00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方位,故而晷针日影应位于正北时刻线上。第13题,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唐山市的纬度是40°N,则唐山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所以夏至日节气线与球面顶点P之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应为其余角,故而是90°-73.5°=16.5°。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唐山市的经度是118°E,北京时间的经度是120°E,所以北京时间比唐山地方时早8分钟,当唐山市正午日影位于正北方位时,北京时间为12:08,所以可将时刻线向西移动,让日影位于正北方位时日影指向12时之后。
15~16.15.B 16.D 解析 第15题,由图2可知,皖南宏村民居天井内正东侧过间有阳光入射,由此可判断此刻太阳位于正西方位,此时为北京时间17:30,可推知该日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间为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B正确,A、C、D错误。第16题,天井在传统民居建设中承担了采光的重任,但徽州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所以设计天井时,也十分重视遮阳。徽州民居天井四周都挑檐,室内天井远离正堂,东西向宽、南北向断面窄,能够有效避免太阳光直射到南北厅堂内,D正确,C错误,目的是采光,但又能有效避免太阳光直射到南北厅堂内,不是为了增加东西过间的直射光和遮挡阳光直射东西过间,A、B错误。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1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这是一份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1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校可能位于,图中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根据该图信息,可了解到,乙、丙两地的时间相差,图示时刻,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该地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考点规范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考点规范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N,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北京时间15,该旅客拍摄此照片的节日最可能是,要推算该校的经纬度需测定当日的,该中学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