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3讲课时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展开1.形成基础: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不同海拔,降水量、蒸发量存在差异2.分异特点 平原地区的自然带(1)山麓自然地带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 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思维拓展·再提升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
1.揭秘太白山的“超级垂直带”研究发现,某类植被垂直带的带幅都应该在1 000米以内。我国秦岭中部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垂直高差在2 300米左右,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超级垂直带”。下图示意秦岭中部(太白山北坡)山地落叶阔叶林“超级垂直带”的3层5亚带结构。
(1)与糙皮桦亚带相邻的上部自然带属于哪一自然带? (2)利于秦岭“超级垂直带”发育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山地针叶林带。
提示 地理位置、山体的海拔及相对高度、丰富的物种。
2.探究罗浮山的植被和土壤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主峰海拔为1 281.5米,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的植被和土壤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注:相对高度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1)罗浮山300米海拔乔木属于哪种类型? (2)罗浮山海拔1 100米以上至山顶属于哪种土壤类型?
提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3.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2021·河北卷)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A.Ⅰ—Ⅱ—ⅢB.Ⅰ—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D (2)B
[变式训练] 该山地为何没有冰川的分布?
提示 纬度低、海拔低。
考向一 水分条件对垂直自然带的影响(2023·山东日照三模)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死火山,海拔5 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肯尼亚山山顶冰川大量萎缩,预计20~30年后会消失殆尽。下面两图分别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肯尼亚山植被带平面分布及垂直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自然带( )A.基带为森林带,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B.低海拔潮湿森林带位于东南侧迎风坡,降水多C.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逐渐增大D.东南坡垂直带谱多于北坡,人类活动干扰少
2.肯尼亚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 )A.山顶昼夜温差变小B.山坡谷风增强C.山麓河流水量增加D.山麓演变成荒漠
解析 第1题,肯尼亚山地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为热带草原景观;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受低纬信风影响,东侧离印度洋较近,因此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较湿润,形成低海拔潮湿森林带;随着海拔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因此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东南坡高差比北坡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更大,自然带数目更多。第2题,冰川消失殆尽,缺少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地面吸热增多,白天气温会比以往高,夜晚散热快,气温低,昼夜温差会加大;山顶白天气温升高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从山谷向山顶流动增强,谷风增强;冰川消失,河流水源减少,河流水量减少;冰川消失,山麓地带的水量会减少,但是该地有山地降水,因此不一定会演变成荒漠。
考向二 热量条件对基带的影响(2023·陕西咸阳一模)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下图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折线代表的树种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针叶林4.造成海拔900~1 100米树种出现次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山地坡度B.土层厚度C.气温D.降水量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是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①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③植被分布的海拔都较低,应该是暖温带或部分是暖温带和亚寒带的过渡区树种,但在海拔较低区域,①树种出现的次数远大于③树种,故推测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性植被;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降低,且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而该山地最高海拔在2 000米左右,推测针叶林应该分布在较高海拔,在图中1 500~2 000米④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第4题,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与降水,900~1100米的坡度与土壤差异不大,且图文材料未说明。由图可知,①植被在900~1 000米出现次数减少较缓,1 000~1 100米出现次数减少较快;②植被在900~1 000米出现次数上升较快,1 000~1 100米出现次数下降较快;③植被上升、下降趋势较为平稳。气温在200米区间差异不大; 200米区间降水可能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造成树种出现次数的变化。
图形判读(七)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2023·河南信阳二模)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西端。受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二者都形成了巨大的垂直高差,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了比较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和南迦巴瓦峰相比,托木尔峰( )A.山地垂直带更丰富B.山地垂直带谱中缺失森林带C.高山冰雪带下限高D.山地垂直带谱的坡向差异大2.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带谱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者的( )A.相对高度B.地理位置C.山体坡度D.形成历史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物质迁移和能量,温度带,自然带,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水循环,相互制约,有机物,二氧化碳,植物体,统一的,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示范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垂直带谱,较小尺度,岩石风化物,草甸植被,落叶阔叶林,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