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2讲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展开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必修第二册第89页案例“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思考:武功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重要因素,建设乡村公路网,扩展公共交通服务,在解决农产品外运的同时,还推动了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运输影响聚落的规模 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相关行业在交通枢纽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如石家庄、株洲 2.交通运输线路或方式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3.交通线路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思维拓展·再提升列表比较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1.沅水古镇沅水是湖南省入洞庭湖的第二大河流,主要流经湖南西部、贵州东部、重庆东南部和湖北部分地区。沅水流域为湖南的西大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流域内古城镇多临水而建,因水而兴又因水而衰,积淀着丰厚的地域历史记忆。(1)沅水流域古城镇多临水而建,主要是为了利用河流的什么功能?
提示 沅水流域是一个山地交错、河网纵横的典型山地流域,由于受到地形、交通因素的影响,湖南沅水流域形成了相对独立且闭塞的地理环境,古城镇临水而建,最突出的作用便是利用河流联系周边地区,所以主要利用河流的航运功能。
(2)沅水流域临水古城镇,历史时期承担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提示 从“因水而兴又因水而衰”可以看出,该地历史时期通过航运,商品货物可以输送到西部地区,之后随着其他交通方式改变,商品流通几乎不通过该流域,导致该流域衰落,故沅水流域临水古城镇历史时期承担的主要职能可能是商贸功能。
2.轨道交通与城市群发展轨道交通是一种舒适、准时、高运输能力的运载方式。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
(1)市郊铁路交通方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提示 市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提示 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
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2023·广东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
答案 (1)D (2)A
[变式训练] 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 经济的发展、运输的需求、政策的支持等。
考向一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023·山东济宁三模)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是将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与港口装卸业务相结合的新型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系统,可打通集装箱运输港、船舶、货运集散场间的“最后一公里”。前湾港(下图)是青岛港港区之一,是我国规模较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2021年6月,全球首个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前湾港建成投用。前湾港规划在距离港区40千米的胶州建设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并通过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实现与港区互连互通。据此完成1~2题。
1.前湾港建设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的主要目的有( )①缓解用地紧张 ②扩大腹地范围 ③提高转运效率 ④增加货运种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将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连接到港外集装箱集散中心,对青岛市而言,可明显( )A.提高城市等级规模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C.增加城市就业机会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解析 第1题,据图文材料可知,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节约土地,①正确。该物流运输系统,可打通集装箱运输港、船舶、货运集散场间的“最后一公里”,说明可提高转运效率,③正确。此运输系统只服务于前湾港区40千米范围内,不会扩大腹地范围,②错误。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是铁路运输的一种,没有增加货运种类,④错误。第2题,据图文材料可知,空中悬挂式轨道交通是在空中运行,可节约土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正确。对提高城市等级规模影响小,A错误。对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不明显,C错误。轨道在空中,占地少,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不明显,D错误。
考向二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2023·福建百校联盟三模)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以传递公文、接待来往官吏,称为驿传或邮驿。福温古道由官方驿道和民间驿道组成,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下图示意福温古道三都澳段的聚落分布。三都澳曾经在1074年设置海上驿路,由于风大浪急在1160年停用。读图,完成3~5题。
3.福温古道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主要取决于( )A.气候B.地形C.水系D.土壤4.图示范围内聚落的分布趋向,体现了( )A.人文要素向心布局的趋势B.聚落选址不同时代的转变C.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D.交通条件对空间结构的影响5.三都澳海上驿路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驿传系统的( )A.连续性B.灵活性C.效率D.运量
解析 第3题,福建沿海多山地丘陵,聚落倾向于选址在低平的盆地,每一处的承载力有限,因此聚落规模小、数量多,B正确;气候、水系、土壤对聚落有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第4题,由图可知,图示范围内聚落倾向于沿着古道分布,体现出交通条件便利之处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体现自然环境的影响,D正确,C错误;聚落分布较分散,不能体现人文要素的向心布局,A错误;不能体现不同时代,B错误。第5题,海上驿路易受大风影响,连续性差,A错误;航运的灵活性不及陆上运输,B错误;海上驿路可以缩短运距,C正确;前后仍然需要通过陆上运输,仅靠一段海运无法增大驿传系统的运量,D错误。
答题指导(九)交通区位类
1.交通线区位条件分析
2.交通站——港口的区位条件分析
1.(2023·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西江水系是广西境内重要的内河航运通道,运输的货物只能通过珠江口出海。2022年8月28日,全长约135千米的平陆运河正式开始施工。该运河北连西江航运干线,跨越分水岭后沿钦江干流南下进入钦州港海域,建成后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航行。下图为平陆运河位置示意图。
(1)与南段相比,分析平陆运河北段开凿工程量更大的自然原因。(2)平陆运河在开凿过程中会产生上亿立方米的渣土(石),请提出合理利用及安置这些渣土(石)的措施。(3)说明平陆运河建成后对广西境内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北段地形起伏大(需跨越分水岭),没有天然河道可利用,需开挖的深度大。
就地用于运河两岸的防洪堤及护坡工程;在沿海地区进行合理的填海造陆;弃渣堆放减少占地,同时做好防护及绿化等。
沟通钦江及西江水系,形成南北向水运通道(完善内河航运网络);促进内陆地区和南部沿海的经贸及文化交流;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辐射范围)。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信息“该运河北连西江航运干线,跨越分水岭后沿钦江干流南下进入钦州港海域”可知,平陆运河北段需要跨越分水岭,地势起伏较大,修建难度较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运河南段有天然河道可利用,运河北段无天然河道可利用,需要人工开凿运河,工程量较大。第(2)题,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可用于运河两岸的岸坡防护工程;运河距离海洋较近,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可用于填海造陆;合理安排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的堆放,减少占用耕地,同时做好渣土的覆盖和绿化工程,减少扬尘。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平陆运河能够沟通钦江及西江水系,完善内河航运网络,提高内河航运能力;能够提高内陆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提高经济和文化的互通性,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促进钦州港的发展等。
2.(2023·全国卷模拟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成昆铁路建成于1970年,速度约70千米/时,为客货共线铁路。2022年12月26日成昆铁路复线建成,速度为160千米/时。成昆铁路复线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经过横断山脉地区,该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西南地区路网结构,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图1示意成昆铁路及其复线路线,图2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1)请从自然角度分析成昆铁路复线建设施工面临的主要困难。
(2)相比成昆铁路线,指出其复线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简述成昆铁路复线通车后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经过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桥隧比例高,修建成本高;板块交界处,断层、断裂带多,地质结构不稳定,技术难度大;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不同:(桥隧比高,)路线短,线路直,速度快。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
客货分流,提升铁路客、货运输能力;促进沿线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幸福感。
解析 第(1)题,成昆铁路复线经过了横断山区,该地区河流、山地众多,地势起伏大,所以需要修建大量桥梁、隧道;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地壳活跃,有大量的断层和断裂带,地质结构不稳定,对铁路修建的技术要求高,修建难度大;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且由于地势崎岖,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由于设计时速160千米,且经过地区有大量的河流、山地,与原来成昆线相比,复线桥隧比提高;在桥隧比升高后必然导致路线缩短,由于不用修建盘山线路,在线路变直后坡度降低,所以速度提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修建技术不断进步,保障了桥隧的成功修建。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4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4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19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4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4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共17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1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因地制宜,交通线,桥隧技术,自然条件,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考点二交通运输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