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 , 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学习任务二:读懂题目,理解诗意
3.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思考:从题目《题西林壁》中,你读出了什么?
4.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
缘:
这首诗的大意是:
学习任务三:分析古诗,领悟道理
5.再读古诗,思考: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象一样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 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3)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4)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在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参考答案: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3.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4.题:书写,题写。
缘:因为。
古诗大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认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5.(1)诗人横着、侧着看庐山,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2)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3)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不同;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要全面了解。
(5)示例: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题西林壁优秀课后作业题</a>,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20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蝴蝶的家优秀同步测试题</a>,共8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繁星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繁星精品课时训练</a>,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