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 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形成与演化及圈层结构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3 次下载
- 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2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2讲 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节 第4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3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2节 第1讲 水圈与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展开
这是一份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3节地球公转的意义pptx、考点规范练6地球公转的意义pptx、考点规范练5地球自转的意义pptx、考点规范练6地球公转的意义docx、考点规范练5地球自转的意义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0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和黄赤交角1.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 的椭圆。 近似正圆(2)方向: 。
(3)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称为回归年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也是不断变化的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回归线上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填图绘图·再实践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标出A、B、C、D四点的节气名称和时间。
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选择性必修1 P7,结合图1-2-2“地球的公转”,思考:北半球每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分析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的原因。
提示 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用时短;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用时长。
易错易混·再判断(1)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 )(2)春分日到夏至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 )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从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1)成因
(2)五带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长夏无冬,寒带地区长冬无夏
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思维拓展·再提升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有哪些?
提示 ①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旁栏边角·再利用结合教材选择性必修1 P12图1-2-10“五带的划分”,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热带、温带、寒带范围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 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易错易混·再判断(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 )(3)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的现象。( )
1.因地而异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能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的太阳能路灯。右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1)比较浙江与新疆的“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大小及仰角变化幅度大小。
提示 浙江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小,新疆仰角的日变化幅度更小。
(2)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分析新疆的“智能太阳花”“花朵”朝向。
提示 春分日,浙江“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此时太阳在新疆的东南,因新疆“智能太阳花”昼开夜合并智能追踪太阳,所以应该向东南。
2.领略不同地区的季节变换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在这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到处是从未见过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巨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会运动的植物等各种奇花异果、自然奇观,应有尽有。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黑夜持续15天了,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1)对甲、乙、丙、丁四地所在地区按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提示 甲、丙、乙、丁。
(2)若黄赤夹角扩大1°,四地所属的温度带范围怎样变化?
提示 甲处在热带,其范围扩大2°;丁地处北寒带或南寒带,其范围扩大1°;丙、丁处在北温带或南温带,范围分别缩小2°。
考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角度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二十四节气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第(1)题,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6月初应该位于春分以后、夏至以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故选D。第(2)题,从时间上看,乙位置在冬至前,甲位置在冬至后,甲位置更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因此太阳处于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比乙位置快,A错。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看,当太阳处于甲、乙两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B错。由前面分析可知,甲位置更接近近日点,故甲、乙两位置日地距离不相同,C错。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对。
1.公转轨道示意图上判断节气的三大方法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首先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上图中的a点),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该点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如上图中的b点。(2)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冬至,如上图中地球公转至丙位置时的地轴;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夏至,如上图中地球公转至甲位置时的地轴。
(3)根据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状况判断“北昼为夏,南昼为冬”: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夏至,如上图中甲位置;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冬至,如上图中丙位置。二至日的位置确定之后,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定春分、秋分的位置。如上图中的乙是秋分,丁是春分。
2.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注:上图时间为大致日期
(2)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
(3)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2023河北保定期末)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现已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表为2021年二十四节气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节气时段内,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清明到谷雨B.小暑到大暑C.寒露到霜降D.小寒到大寒2.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A.南半球,向南移动B.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北半球,向北移动3.在地球公转由冬至处向春分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赛龙舟,粽子飘香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时,1月初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从7月初到次年1月初的这段时间内,公转速度在加快,至1月初为最快,故四个选项内,公转速度最快的为小寒到大寒这段时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雨水季节为2月18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地球公转由冬至处向春分处运动,时间为12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放鞭炮,守岁迎春”,即过春节,与题干时间相符,C正确;吃月饼为中秋节的文化现象,出现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A错误;赛龙舟,粽子飘香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文化现象,B错误;望双星,鹊桥相会为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文化现象,D错误。故选C。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图2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4~5题。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太阳最接近图1中的( )A.甲B.乙C.丙D.丁5.关于节气与农事、气象的连线,正确的是( )A.春分——江淮地区播种小麦B.谷雨——东北地区采摘茶叶C.大暑——长江流域伏旱天气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开
解析 第4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是白露,位于秋分前约15天。结合图1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太阳公转到最右侧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太阳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乙、丙之间是秋分,乙在秋分之前,太阳最接近图1中的乙,B正确。第5题,春分,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小麦,江淮地区在秋分前后播种冬小麦,A错误;谷雨,江南地区采摘茶叶,东北不产茶叶,B错误;大暑,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伏旱天气,C正确;霜降,天山南北大雪封山,D错误。
角度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2022浙江6月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A.甲至乙B.乙至丙C.丙至丁D.丁至戊(2)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三大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3.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可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
(2023湖南邵阳模拟)每年6—7月份凌晨3时,黑龙江省抚远市(48°26'N,134°18'E)便迎来了日出,抚远市是我国的“日出之城”,而它作为我国最早日出地的天数更是占据了一年中的七成(约260天)。下图示意我国最早日出行政区一年中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城市冬至日日出最早的是( )A.抚远(48°26'N,134°18'E)B.虎林(45°48'N,132°59'E)C.温岭(28°22'N,120°21'E)D.台东(22°40'N,121°09'E)2.抚远作为我国最早日出地的天数占据了一年中的七成,主要是由于( )A.位于我国陆地的最东端且纬度较高B.一年中昼长夜短现象在抚远占比多C.位于我国领土的较北端且海拔较高D.一年中晨线在抚远的摆动幅度最大
解析 第1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越晚。读图可知,图中四城市冬至日,纬度最低的台东日出时间最早,D正确;抚远、虎林、温岭纬度较高,日出时间较晚,A、B、C错误。故选D。第2题,与其他地点相比,抚远的纬度最高,经度最靠东。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且抚远位于我国陆地的最东端,因此最早日出地的天数占比高,A正确;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所有地区都昼长夜短,一年中昼长夜短现象在四城市占比一样多,B错误;抚远地处平原,地势低平,C错误;一年中晨线在抚远的摆动幅度与我国最早日出地的天数占据了一年中的七成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A。
(2024河北张家口高三六校联考)北京时间2023年8月5日18:42,家住S市(30°N,112°E)的张先生下班途中在车上拍下如图1的照片,发现太阳光线从车辆的右后方照射过来。S市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为3小时52分钟。图2为S市全年M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M)。据此完成3~4题。
3.S市的最短昼长为( )A.7小时20分钟B.8小时16分钟C.9小时42分钟D.10小时4分钟4.据图2判断,③至④期间,S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长B.昼长夜短,昼渐短C.昼短夜长,昼渐短D.昼短夜长,昼渐长
解析 第3题,设昼长最大为X,则最小昼长为24-X;根据S市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为3小时52分钟,可以算出X为13小时56分钟,则最短昼长为10小时4分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据M值变化曲线图可知,①—②—③,M值是正值,且②日M值最大,由材料可知,M值是位于北半球的S市昼长与夜长的差值,说明该时段该地昼长夜短,是夏半年,①是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由此可进一步得知④为冬至日,⑤是次年春分日。③至④期间为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所以S市昼短夜长,昼渐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角度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计算
(2023海南卷)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
甲地位于乙地(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记忆口诀“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记忆口诀“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4.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3)举例:如下图所示。
6.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正午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h·c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如图所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当α+H=90°时,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佳。
(2023湖南岳阳期末)北京故宫中的乾清宫“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出现在每年冬至日正午12时前后的一段时间,阳光照射到金砖地面后,反射到“正大光明”匾上(下图),将“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点亮,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据此完成1~2题。
1.冬至日乾清宫正午入射角约为( )A.23.5°B.26.5°C.40.0°D.46.5°2.乾清宫“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发生时,阳光在“正大光明”匾上的移动方向为( )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 C.由高到低D.由低到高
解析 第1题,结合乾清宫夏至日正午入射角,计算出乾清宫的纬度约为40°N,再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6.5°,即冬至日正午入射角约为26.5°,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该地冬至日正午前后一段时间内,太阳自东南向西南移动,反射的阳光由西向东将“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点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天井在我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常见,某些地区天井布局呈长方形,东西长度远远大于南北宽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民居的天井景观及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入射角度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民居所在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A.21°34'NB.30°NC.45°ND.46°34'N4.图中地区天井东西方向长度远远大于南北方向的目的是( )A.利于民居内的通风透气B.避免阳光直射东西过道C.增加东西厢房的采光D.利于阳光照射南北厅堂
解析 第3题,由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入射角度示意图的左侧房角与太阳光线交点向下作垂线,根据图中的数据,房角高度为8米,影长为8米,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时太阳直射23°26'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当地的纬度为21°34'N。第4题,当东西长度和南北宽度都大时,利于民居内的通风透气。根据上题可知,该地纬度为21°34'N,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最小时为45°,天井东西方向长度远远大于南北方向,有利于阳光照射东西过道,可增加东西厢房的采光。
图形判读3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
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时(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
上图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时刻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1)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3.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4.影子变化的判读
(2023黑龙江大庆模拟)日晷是利用阳光下晷针影子的不同位置来指示时间的。赤道式日晷的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两头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朝上的一面叫正面,朝下的叫背面,两面都有均匀刻度,以保证冬夏半年都能读取到晷针影子的位置来完成计时。下图为北京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在某日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照片中晷针影子指向(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
2.4月20日该晷针影子移动方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赤道式日晷的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两头指向正北正南方向。图中晷针在晷盘上的垂直投影为正北方向,据此可判断出图中晷针影子指向为东北,如下图,故选A。
第2题,4月2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晷针影子应出现在正面,该日北京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晷针影子方向变化过程为西南—正北—东南,呈顺时针旋转,故选A。
登录香港天文台网站,在太阳路径平台上输入日期和地点(经纬度)即可获得太阳视运动路径图。小明在平台上输入日期(2021年1月1日)、时间(19:30)和某地经纬度后,得到图1所示的太阳视运动路径图,图中所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太阳指示位置表示此时太阳方位接近正南。据此完成3~4题。
3.小明输入的经纬度最可能是( )A.(29°N,8°E)B.(29°N,128°W)C.(40°N,8°E)D.(40°S,128°W)4.小明若想得到图2所示的太阳视运动路径,他输入的日期和纬度最可能是( )A.6月10日,29°NB.6月10日,29°SC.12月14日,40°ND.12月14日,40°S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19:30,当地太阳方位接近正南,则当地时间为正午12:00,说明该地比东经120°晚约7.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求得“某地”经度约为东经8°。由图1可知,1月1日当地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此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40°,1月1日为冬至过后约10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速度约8°/月,推算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约2.5°,即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1°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求出该地位于北纬29°。选A。第4题,图2示意昼长小于12小时,且太阳始终在北方,说明此地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南半球冬半年。B正确。
高考风向标二考规律到考生产生活的蜕变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尤其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高考常考的重点内容,但新旧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经历了从考规律到考生产生活的变化。旧高考侧重单纯呈现需要考查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与五带等知识的图表信息,重在考查地理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新高考则侧重依托生产生活中创设的真实命题情境,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是新高考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趋势。
1.(2014新课标Ⅱ卷)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 徐州与甲国首都均位于北半球,但徐州纬度高,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离北回归线较近,所以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长,日出方位角大。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者之间,所以正午物影方向的朝向,徐州为正北,甲国首都为正南。
2.(2022福建卷)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A.6月29日前后B.9月15日前后C.10月16日前后D.12月14日前后(2)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阴带,此后遮阴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阴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阴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阴带移至棚外,棚内遮阴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2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2节地球自转的意义pptx、考点规范练4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pptx、考点规范练4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环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形成与演化及圈层结构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形成与演化及圈层结构pptx、考点规范练3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x、考点规范练3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环境第3节地球公转的意义课件鲁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3周期,4速度,黄赤交角示意图,地方时为12时,2五带,3四季更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