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及反思
展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 课《唐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把握诗歌中精妙的字句,从而体会作者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仁者情怀,培养学生的仁者之志,爱国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歌行体诗歌,在诗歌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其以七言为主,杂以二言、三言、九言,这便在朗读上给学生带来了挑战。歌的韵律,行的动感,都是需要学生在把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之上来体现的。但也正是因为诗歌句式的参差不齐,杜甫的焦急与无奈才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使得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去把握杜甫的情感变化。其次,因为学生个人积累不足以及诗歌鉴赏技巧的不成熟,诗歌中的一些字句会成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障碍。此外,学生的阅读经历不够丰富,诗歌意象积累不足,杜甫蕴藏在自然风雨中的人生风雨、家国风雨,学生是不容易读出来的。如此,杜甫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以及通过细小的事物自然而然地由己及人,想到苍生百姓的仁者情怀则很难概括出来。但是结合之前所学的杜甫的诗歌以及对杜甫生平的了解,杜甫的写作特色可以作为愿知项而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 品味语言的深刻性,体会歌行体诗歌的律动感。
2.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3.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仁者情怀。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唐代诗人中,有一位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这个人名叫杜甫。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苦难。所不同的是,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她能含着动人的微笑救苦救难,而杜甫只能是眉头紧锁,把无边的苦难写进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秋日天高云淡之时,杜甫不写诗,阴风刮起来了,大雨倾注,杜甫一家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时,便有了这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们通过这篇诗歌,来到杜甫的面前,通过他体会世间疾苦,体会他的仁者情怀。
二、诗歌我来读
1. 初次朗读,正字音,解题。
强调“为 所”被动句式。
2. 自由朗读,想象画面,读出节奏。
朗读要求(屏显)
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
韵脚读出延长音
边读边想象画面
3. 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三、当堂逆译:
请根据括号里提供的现代汉语释义,在前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言文字词或句子。
茅屋 秋风 破歌
八月秋高风 (风势猛烈), 我屋上 (多层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 (挂着,挂住)长林梢,下着飘转(沉到池塘水中)。南村群童欺我 (年老无力), (竟然狠心如此当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 喝止不住),归来倚杖自叹息。( 一会儿)风定云墨色,秋天 ( 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被子)多年冷似铁,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 如何挨到天亮)!( 怎么)得广厦千万间, ( 全都遮蔽 )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预设】 学生开始在填写文言字词的时候可能会有困难,但是允许看教材,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境猜读,即可填出答案。
四、诗歌我来品
1. 读第1 段时如果要加一个拟声词“呼呼”,加在什么地方好?试着读一读,然后说说原因。
【预设】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加在第一句之后,一个“号”给学生提供了线索。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画面感和镜头感极强,通过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可以加在第一句后面。聚焦茅屋的外部环境:狂风肆意、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为后文诗人目睹屋上茅草被狂风吹走而痛惜、焦急做铺垫,烘托氛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依据文本个性解读,自圆其说。
2. 读第2 段时如果要配一个动作,配什么动作好呢?试着边读边做动作,然后说说原因。
【预设】因为文中出现“自叹息”,所以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叹息”的动作。也会有学生想象到孩童抢茅草,杜甫拼命挽回损失而喊骂的场景,会设计“喊骂”这样的动作。
【设计意图】倚杖自叹息,口中也可以断断续续骂着这群孩子。具体感受诗人因“老无力”而遭受群童欺侮的愤懑和无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依据文本个性解读,自圆其说。
3. 读第3 段时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哎”,加在什么地方好?试着读一读,然后说说原因。
【预设】学生大多数可能会加在段尾,但也会有学生认为加在“娇儿恶卧踏里裂”之后,认为外面环境如此,但是自己还有一个睡相不好的孩子,所以发出感叹。
【设计意图】可以加在段尾。深切感知诗人的情感变化,层层递进,感受这种悲凄愁苦的内涵和外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依据文本个性解读,自圆其说。
4. 读第4 段时,有一句话反复读几遍效果会更好,是哪一句话?试着读一读,然后说说原因。
[预设] 学生可以很轻易的找到这句话,并且说明原因,但是可能在原因的概括上不够全面,条理化不足。
【设计意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复强调, 读出诗人内心的愿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依据文本个性解读,自圆其说。
五、助读资料包(屏显)
1. 全班同学齐读, 说说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预设】 当时社会政治腐败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山河破碎,城市萧条。
【设计意图】通过本时期其他作品了解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明白在如此的环境下,杜甫能够越过他本身的痛苦,而心系苍生,这是何等境界和胸怀啊!
2. 请同学们读以下资料,然后谈谈有什么感想。
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还是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俄·别林斯基
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宋·黄澈)此老襟抱自阔,与蝼蚁辈迥异。(《杜诗五家评》卷四引清·邵子湘)[ 预设] 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等。
【设计意图】 通过相关评价丰富对杜甫的认识,进一步走进充满仁者情怀的诗圣杜甫。
六、教师小结
这位总是皱着眉头的老朽,一生穷困潦倒,处境逼仄,却总是能够从细小的身边事推己及人,想到黎民百姓,想到国家社稷。他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崇高品质,激荡着一代又一代士人的灵魂,也感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七、课外拓展
1. 如果你站在“朗读者”的舞台,你将以什么理由把这篇作品献给大家,请模仿“朗读者”朗读要求,朗读一段本诗歌内容。(我是谁,我今天要朗读的作品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朗读这首诗歌的原因是什么,谨以此篇,献给谁)
2. 推荐阅读:刘小川《品中国文人1》,上海文艺出版社。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卖炭翁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入诗境,品读会人物,析读明背景,角色扮演明心志,诗歌留余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用具,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