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图1图2,4%,4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棉纱织布C.楠木造船D.白土烧瓷
2.黄金可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金属光泽B.导电性C.延展性D.导热性
3.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碘酒、碳酸钙、二氧化硫B.冰水混合物、氯化锌、二氧化锰
C.生理盐水、纯碱、铁锈D.天然气、硫酸钠、过氧化氢溶液
4.校园里部分植物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建议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A.Ca(H2PO4)2 B.K2SO4C.CO(NH2)2D.KNO3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循环 —— 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食盐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的大小不同
D.1 滴水中含有 1.7×1021个 H2O 分子 —— 微粒是很小的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点燃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加热铜丝,铜丝表面变黑
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图 1 是镓元素(元素符号为: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2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 1 中,m=3 .
B.图 2 中,X 为 Si
C.Ga 与 Al 的化学性质相似
D.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图1图2
8.唐宋时期人们已能从柿子中提取具有利尿功效的甘露醇,其化学式为 C6H1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甘露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甘露醇中 C、O 元素质量比为 1:1D.甘露醇完全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
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氯化钠、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故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酸溶液的 pH<7,所以 pH<7 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某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 MgCl2、CaCl2杂质。有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进行提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 X 是 Mg(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B. 操作Ⅰ中的 NaOH 可以用 KOH 代替
滤液 Y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Z 和粗盐水含有等量的钠元素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 12-15 小题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成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制碱所需的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 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 700 体积氨气,1 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
联合制碱法工业生产简单流程如图所示,涉及的反应有:
“碳化”: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煅烧”:2NaHCO3△ Na2CO3+CO2↑+H2O
12.实验室中制取少量 Na2CO3的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是
A. 制取 CO2B. 除去 CO2中 HClC. 制取 NaHCO3D. 制取 Na2CO3
关于“联合制碱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别向“母液1”和“母液2”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都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由NaHCO3悬浊液中得到 NaHCO3固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纯碱按照物质类别分类应属于碱
饱和食盐水中通入 NH3和 CO2的顺序如果调换,对于 NaHCO3的产生无影响
图 2 为 NaCl、NaHCO3、NH4Cl 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加水能使 NaCl 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NaC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4%
15℃时 NaCl、NH4Cl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母液2”一定是 10℃以下某温度时 NH4Cl 的饱和溶液
取制得的 16.8 g 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3.7g,将剩余固体分成 3 等份,分别取 3 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消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三:加入稍过量的盐酸,产生气体,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获得固体
实验一说明溶液的pH >7
实验三中反应生产的 CO2的质量为 6.6g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 NaHCO3质量为 8.4g
D. 实验二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有 Na2CO3+Ca(OH)2=2NaOH+CaCO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一个,其余一空一分。
16.(11 分)Ⅰ.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肥皂水B.熟石灰C.苛性钠D.小苏打E.硫酸铜F.生石灰
①可作为食品干燥剂的是 ; ②为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④可用于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是 ;
⑤ 广泛用于生产炉具清洁剂一种碱 。
⑥既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以作面点发酵剂是 ;
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墨书写的古字画长久不褪色,主要原因是。
刘敞所著的《爆竹》中有这样的诗句:“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火药能产生“霹雳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点燃N2 +3X+K2S,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请标出 KNO3中 N 元素的化合价 。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指铁合金)为刃,柔铁(指纯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说明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
《开宝本草》记载了 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与“乃煎炼而成”相似的实验操作是 。
17.(11 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图 1图 2
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O2,可选用 A 和 C 装置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指出 A 装置中有一处缺陷 ,也能用D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 。
(3)用如图 2 装置制取 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生成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G 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②装置 H 中石蕊变红,甲同学得出 CO2与 H2O 反应生成 H2CO3的结论,乙同学提出质疑,理由是 。
③要消除以上质疑,可在装置 G、H 之间连接装置 (选填“Ⅰ”或“Ⅱ”)。
18.(7 分)金属发现与使用的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其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
反应,铁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如图甲将用铜丝做成的网罩罩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蜡烛熄灭,请用灭火的原理解释蜡烛熄灭的原因: 。
某化学小组将一定量的镁粉加入到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注:上述所涉溶液均不饱和)。该小组同学对溶液甲和固体乙作出了如下判断:
①固体乙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 和 Mg;
②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一定有 Cu2+和 Mg2+,可能有 Ag+;
③若向固体乙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中一定有 Mg,可能有 Cu 和 Ag;
④若溶液甲呈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有 Ag 和 Cu,可能有 Mg;该小组的上述判断中,完全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19.(11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 1、2 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
【设计实验】
(1)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方案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B.C.D.
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 1、2 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获得结论】
(2)1 号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 2 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__(填实验序号)。
【讨论质疑】
小强对实验二 2 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 2 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2CO3
【设计实验】
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反思评价】
小明认为可用 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定量实验】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 100g 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100g 质量分数为 7.3%的盐酸混合恰好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2.2g。求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2024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课堂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化学方程式2分一个,其余一空一分。
16.(11 分)
Ⅰ.① F ② E ③ B ④ A ⑤ C ⑥ D 。
Ⅱ.(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稳定) 。(2) CO2 , KO3
(3) 大 (填“大”或“小”)。 (4) 蒸发 。
17.(11分)
(1)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
(2) 2KMnO4K2MnO4+MnO2+O2↑ 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 Ⅰ (选填“Ⅰ”或“Ⅱ”)
18.(7分)
Fe+CuSO4=Cu+FeSO4 置换
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 Fe2O3·xH2O
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
19.(11分)
ABD (填序号)
H2SO4 (填写化学式) 实验四 (填实验序号)
2NaOH+CO2=Na2CO3+H2O
(4)① 生成白色沉淀 ② 无色酚酞试剂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会干扰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计算过程 2 分,结果 1 分。有计算过程,且结果正确得 3 分。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
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HCl ~ NaCl
x=11.7g
反应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9%
答: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9%。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的 MnO2
B
检验 NaCl 溶液中是否存在 HCl
取样,滴加 AgNO3溶液
C
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 H2SO4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D
除去 CO 中混有的 CO2
依次通过足量 NaOH 溶液、浓硫酸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镁条
BaCl2溶液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1号试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号试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① ① 。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②(写试剂名称)。
溶液变红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D
C
B
D
B
B
C
B
C
A
D
B
36.5 58.5
100g×7.3% 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64g,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共存的是,1%),请回答下列问题,05% 合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检测(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景山初三化学试卷23年3月docx、景山初三化学答案23年3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