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01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02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共33页。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嫌”“故”两字的妙处。
    【答案】“嫌”“故”两字赋予了白雪人的情态,将白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二月白雪纷飞,在庭院洋洋洒洒的情景,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嫌”“穿”赋予春雪以人的情绪与姿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天里白雪纷纷扬扬下落的情景,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且以冬雪喻花,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据此作答。
    2.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一:①景:本诗写的是初春之景,《江南逢李龟年》则是写暮春之景。②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示例二:①景:本诗是具体写景,例如“草芽”“白雪”“庭树”。《江南逢李龟年》是概括式写景,只有“落花时节”几个字简要描述。②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题目要求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赏析两首诗中“景”和“情”的不同之处。《春雪》句句有景,句句有情。由诗句可知,诗人具体写了“草芽”“白雪”“庭树”。作者借“草芽”这一初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借“白雪”穿“庭树”这一景象,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写景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由“落花时节”可知写的是暮春之景,但却没有具体描写的词语与诗句,只是一带而过,结合诗人经历可知,“落花时节”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诗人用“江南好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据此作答。
    (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乙词作者为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
    【答案】唐代 杜牧 宋代 辛弃疾
    【解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4.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此处是指战争过程中,故排除A和B;“马作的卢”意为战马像的卢马,排除D。故选C。
    5.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答案】B
    【解析】A.“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表述有误,这并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C.“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表述有误,还缺少“征战沙场”这一内容;D.“上片描写”表述有误.应为记叙;故选B。
    6.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答案】怀才不遇(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平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而写下的。将东风放在主要的地位,杜牧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乙】这首词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答案】B
    【解析】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
    8.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答案】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022·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行子对飞蓬”的意思是: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以“飞蓬”喻“行子”,表现的是“行子”的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英姿。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所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的意义不相同。故选B。
    10.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答案】参考示例:“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写作背景看,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写友人将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和祝福;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离别的酒中。这“一杯”送别酒中,既包含着对饱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的“万里”征途的担心;既有对友人能实现理想的祝愿;更有对友人“功名”早立的期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答案】示例:举目四望,山林间到处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野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斜照、秋景萧瑟的景象描绘出来。
    示例: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1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赏析。B. “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表述有误,首句的意思是: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春未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没有比喻,题干表述有误。故选B。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3.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林的繁茂和生机勃勃,传达出作者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解析】考查词句赏析。第二联大意为:台阶前的竹林迸发出竹笋,侵占了阶前的小路。细雨过后,竹子垂下绿阴,想要覆盖住邻家。“侵”“覆”运用拟人的说法,把竹笋长到小径上和绿阴覆盖了邻家说成是竹子有意识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林的繁茂。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屋边竹林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作者恬静淡雅的生活志趣。
    14.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全诗营造一种清新淡雅,生趣盎然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考查赏析诗中氛围。首联点明自己结茅的地点,引出屋旁的竹林。“如云”表现了竹林的繁茂。第二联紧扣“阶前”与“雨后”两个细节,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表现竹林的勃勃生机。第三联转而描写动物,黄鹂自语,白鹤傍人。末段议论,直接点明了作者高洁的志趣。竹林茂密成阴,竹笋生机勃勃,黄鹂鸣叫可人,白鹤傍人而不飞,渲染了一派宁静祥和,富有生趣的氛围。第二问:考查赏析作者感情。尾联“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悟。“静者”指诗人自己,“忘声色”是说完全忘记了凡尘俗世的喧嚷。“未觉贫”直接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人生情趣。故本诗表现了屋主人对繁华世俗的摒弃,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5.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答案】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和作者心理的分析。本词的下阕抒情含蓄委婉。“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意思是: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由惬意的田园生活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到宁静美好的山水田园中,享受自由安适的归隐生活之意,意味无穷。
    16.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答案】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李白诗中的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诗词内容理解。本词上阕,描述了渔翁的生活。“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意思是: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可见本词的“渔翁”是生活悠闲自得的隐居者。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这两句运用典故,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礓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因此,“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志不在鱼,而在于政治追求,是想在国家大事方面有所作为的人。
    (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尾联是用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反衬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C错误,选C。
    18.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答题思路:选择诗句,赏析其中两种不同修辞。
    示例:“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三千字”是夸张,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③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④,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
    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
    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
    【答案】C
    【解析】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的意思是:“我”虽然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虚度了几十年,但死后见到先人还是有话可说的,“我”对得起他们。实际上就是诗人教育儿子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据此可知选项“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说法有误;故选C。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告诫儿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及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解析】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颔联“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其意为,求学之心不被外物动摇,学习时不受外物干扰,才能学有所获、学出大成。这是告诉儿子,“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颈联“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指作者生逢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一生“虚过”,可庆幸的是,地下可以无愧面对双亲。说明诗人性格刚直,光明磊落,没有做有损人格愧对父母的事,教示儿子也要如此,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说明作者已经活到了八十多岁,还性格刚直,不屈从于他人,不改变自己的意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老了,不能再报效祖国了。“我”是想把“我”的思想,“我”的学问传授给你啊!据此概括诗人的情感。
    (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拟人 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1)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把“故乡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仍怜故乡水”,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有误。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地点和目的,没有点明“时间”。故选B。
    (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3.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24.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答案】[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答案】C
    【解析】C.两者意境并不相同。本诗句句写景,营造了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一机勃勃的意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了山河破碎,人迹稀少,草木疯长的荒芜意境。故选C。
    26.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答案】①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 ②静态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前一句描摹了黄莺啼叫,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木的情景,可概括为:啼莺争树。后一句描摹了飞燕衔泥,在春风中飞舞的春景。可概括为:泥燕剪风。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动态描写;这两句诗写乱花、浅草,是属于静态描写。
    (2022·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7.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答案】孤独落寞(淡泊闲适)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概括。《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结合关键词“空山”“深林”“复照”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竹里馆》: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独坐”“人不知”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短短四句诗,“发红萼”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无人”“开且落”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故横线上可填“孤独落寞”或“淡泊闲适”。
    28.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1: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
    示例2: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与“独坐”“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
    示例3: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体现的画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9.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长势繁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30.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思是: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这里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贵妇人生活的厌恶和不屑,选项理解有误。故选A。
    3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D.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句子可知,本词善于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故基调高昂,并非“伤感低沉”。故选D。
    (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33.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答案】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雨夜孤灯相伴,独坐室内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来作答。
    34.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答案】“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妙处。诗句中“一声声,一更更”是间接写雨的,“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写雨不断绝,衬托诗人的夜深难寐。“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意思是:雨声啊,不懂得离人不爱听,敲打着空阶一直到天明!从中看出诗人一夜未睡。“空”,一是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二是突出了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35.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答案】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赏析。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是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
    36.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比较。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7.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D.甲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的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表达的是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因此D项“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表述不正确;故选D。
    38.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艺术手法的辨析。甲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的是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因此本诗也是侧重咏物寓理;故选D。
    (2022·湖北咸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39.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答案】B
    【解析】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并无“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故选B。
    40.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答案】“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的无穷。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充满悲怆之情。
    【解析】考查赏析词语。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结合诗文上下句可知,“悠悠”采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既指“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长江流水,更指“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悠悠往事。联系“不尽”与“千古”可知,“悠悠”交代了时间的漫长久远,“多少事”点明了诗人的思绪无穷。那些埋没于历史风尘之中兴亡之事已经远不见,只余下这悠悠的长江水奔流向前,令人慨叹悲怆。
    41.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甲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乙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吊古伤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无常。借前朝覆灭往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正遭受战乱的感伤。
    【解析】考查赏析感情。甲词:作者用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乙诗:“古台摇落后”,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入望乡心”中“望乡心”即乡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颌联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寺人来少”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颈联继续写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作者眼见世事无常,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生旨。表面是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多难的伤感,对眼下国家遭受战乱的忧心和痛苦。
    (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4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答案】D
    【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D.第四句意思是:更何况我们像父子一样的情谊,结合“眼看白璧埋黄壤”所指的“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表达了作者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故选D。
    4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邢惇夫的怀念,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伤感、悲叹>;对人生易逝的慨叹;对随州的赞美)。
    【解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意思是:到了随州之后作的诗更加老成了,相隔万里的江山让我思绪泛滥,持笔纵横。表达诗人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之情;“眼看白璧埋黄壤”意思是:眼看就要埋入黄土之中了。表达诗人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和对人生易逝的慨叹之情;“何况人间父子情”意思是:想起这人间的父子之情,无法侍奉父亲左右,更加觉得悲凉。表达诗人对邢惇夫的惋惜、悲叹和怀念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考点十二 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
    (2022·贵州六盘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嫌”“故”两字的妙处。
    2.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乙词作者为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
    4.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5.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6.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8.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2022·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10.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1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3.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14.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15.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16.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
    (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18.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①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③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④,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儿子。②茅茨:茅屋。③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
    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
    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3.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4.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6.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2022·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7.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28.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9.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0.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3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33.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34.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35.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36.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7.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38.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2022·湖北咸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39.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40.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41.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4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4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六说明文阅读——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六说明文阅读——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六说明文阅读——模拟提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六说明文阅读——模拟提升(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十二 诗歌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十二 诗歌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十二诗歌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原卷版docx、考点十二诗歌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