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多份(附解析)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练案3分析结构思路(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练案3分析结构思路(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材料一 文学体裁的诗意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诗意性(形象、节奏和韵律)和思维语境的诗意性(感性体认和自然品格)两个方面。诗意思维指的是“我们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环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普遍作用的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等思维活动的总称”。因此,诗意思维所形成的文学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童话等,而基本上或完全不具备这两个层面特征的文学体裁就被归入“去诗意”或“非诗意”的范畴,本文称之为“写实”,涵盖了小说、传记、速写、报告、实录、说书、政论等多种体裁。当然,诗意化体裁中并不排除写实内容,写实化体裁中也有诗意质素,只不过在具体文本中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而已。
“五四”时期,诗歌、书信、童话等属于诗意化的文学体裁范畴,与现代小说互渗所生成的文本,在文体形式上呈现出诗意盎然的总体格局。诗意体小说文体形式的独特性:一是“诗语”的植入,即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对现代小说的渗透;二是“情感”的激荡,即至真情绪倾注于创作,从而使小说文本充满着某种“情调”。书信的应用文体特征也被转化为一种合乎“情”的文体形式,文中写信者强烈追求合乎生命律动的有回应的情感倾诉与倾听,隐现着双向期待的审美心理。
20世纪30年代以后,极富个性色彩的梦幻逐渐退隐,时代环境难以承受个人化的闲情逸致,甚至于“1927年以后,精致的闲话,微妙的对白剧,也使读者和作者有点厌倦了,于是时代便带走了这个游戏的闲情,代替而来了一些新的作家与新的作品”。向内的抒情显得不合时宜,而向外的叙事和明理则成为主导。于是,叙事型的散文体小说便出现了,其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客观化。散文与现代小说的互渗融合现象曾引发一番争论。20世纪30年代,穆木天直言小说散文化倾向是“一种危机”,认为“近来有些东西简直分不出是小说还是散文”,与穆木天同声合气的还有徐懋庸,他批评创作散文体小说的作家因为“空虚浅薄”而不得不借助“随笔化”以吸引读者。他们认为时代呼唤着合乎自身的文体形式,即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体应当追求客观化的展示胜于主观性的讲述,即叙事长于抒情。他以丁玲小说《杨妈的日记》为例提出批评:“杨妈的生活是可以客观描写的,可是叫杨妈写出那一段漂亮日记来,则是滑稽的了。”写实化文体对现代小说的渗透,逐渐褪去通达心灵的自适色彩,反映的是从个体生命状态向群体生活状态的位移与嬗变。
文体互渗现象的生成不但与自身形式的发展变迁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整个时代的处世态度和精神文化内容。但也并不是说,外部因素就是唯一的力量。比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写实化文体潮流中,就间以诗意化文体的面影,如沈从文、萧红、萧乾、孙犁等的小说创作。这便说明了某一种文体形式的出现还得经过创作主体的过滤而生效,不可能完全由外部环境来直接决定。
(摘编自王爱军《诗性的浮沉:中国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材料二 在长期创作和对古今小说反思的基础上,顾随提出“诗意描写和表现”为小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鲜明独特的小说美学。其诗意小说美学的内涵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写一篇小说而没有诗意,是没有称其为小说的理由的”,诗意是人生有意义的基础,一个作家要对人生、人世有一种大爱,有一种关怀、同情,而不是冷漠、麻木、无动于衷,才是诗心。他认为“鲁迅先生有的是一颗诗的心,爱不得,所以憎;热烈不得,所以冷酷;生活不得,所以寂寞;死不得,所以仍旧在‘呐喊’”,“唯其爱得极,所以憎得也深”,因此鲁迅才“无处不、无时不流露出诗的作风来”。其次,小说作为精心构思的艺术品,要追求完整之美。其中,顾随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要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个性,在《小说家之鲁迅》中他举了一系列的“将那人物与动力一齐诗化了,而加以诗的描写与表现,无须乎借了大自然的帮忙与陪衬”的例子,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买了尖刀满街寻陆虞候,宋江得知何涛到郓城拿晁盖,都是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之后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变得生动、完整。再次,在结构方面,顾随曾说过:“鲁迅先生好的作品简直使人觉得好像一座经过整理了的园林。”又说:“像《彷徨》里的《伤逝》一篇,结构之谨严,字句之锤炼,即使在极细微的地方,作者也不曾轻轻放过。”而这种美感,有如安德列耶夫的那种严肃、深刻、纤细的“文章美”。
(摘编自李云《论顾随的诗化小说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意思维是我们民族长期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和普遍作用的思维活动,它有着文化艺术的特质。
B.小说的诗意化由诗歌、书信、童话等文体的渗入而产生,小说重视客观写实,不具备诗意化艺术特征。
C.小说散文化摆脱了诗歌和日记体等形式向内抒情的不足,但仍可能弱化客观表现,而存在主观化倾向。
D.文体互渗现象受到时代变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艺术发展自身规律和艺术创作者因素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小说“诗意化”的内涵不尽相同,前者重文体互渗,后者重小说诗化艺术特征。
B.两则材料都涉及小说诗意化受小说自身特点限制的问题,不过两则材料表达这个意思的显、隐不同。
C.小说文体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材料一从文体历史变迁的角度阐述,材料二从文体艺术追求的角度总结。
D.对小说创作规律的总结,材料一着眼于宏观考察,材料二着眼于微观分析,材料一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用诗词塑造人物、结构小说,是对古代章回小说诗词运用的发展。
B.《狂人日记》以日记体与意识流小说结合的方式体现现代小说发展的特征。
C.《西游记》写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国古代崇信神仙鬼怪的文化氛围密切关联。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漫画事件用漫画艺术形式创造了滑稽幽默的风格。
4.(分析结构思路)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鲁迅小说被顾随称赞,是否会被批评家穆木天、徐懋庸称赞呢?请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与解析
练案3 分析结构思路
1.B 解析 B项,“不具备诗意化艺术特征”说法绝对。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小说的诗意化并不仅仅有文体互渗的方式,还有材料二中所说的各种方式,所以断言小说不具备诗意化艺术特征不当。
2.D 解析 D项,“材料一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错误。材料二对顾随小说美学特点的归结也是建立在对其小说创作和创作思想表达的大量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即使是个体作家研究也能做到有理有据,并不能说客观性不强。
3.B 解析 材料一的观点是“文体互渗现象的生成不但与自身形式的发展变迁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整个时代的处世态度和精神文化内容”,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对“五四”时期小说艺术现象总结基础上的。B项,《狂人日记》作为日记体小说,有小说自身借鉴突破的内在发展规律影响,也有“五四”时期西学东渐的时代印记,如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借鉴,可以支撑材料一观点。A项和C项虽然大体也符合观点要求,但属于古典小说范畴。D项,《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漫画事件是情节,不是漫画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入,而且漫画艺术也不属于“文本”范畴。
4.①首先简介文学体裁的诗意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诗意性和思维语境的诗意性,并按照诗意思维将文学体裁进行区分。②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五四”时期小说诗意化的特点和20世纪30年代后小说散文化的原因及特征。③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文体互渗现象的生成不但与自身形式的发展变迁有关,而且与时代的处世态度和精神文化内容有关。
5.示例 (1)会。①穆木天等认为小说应该客观地展现现实生活的风貌,而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生活呼唤着以叙事为主的小说。②鲁迅先生的小说内涵丰富、真实客观地展现了时代的风貌,不是浮浅的、以主观抒情为主的散文化小说,所以会受到称赞。
(2)不会。①穆木天等批判小说散文化的原因之一是文体不纯粹,认为小说应当追求客观化的展示,力求展现真实的生活。②鲁迅先生的小说,如《社戏》等也存在抒情性强、情节散淡的问题。
(3)不一定。①顾随是从艺术表现力角度称赞鲁迅小说,穆木天等是从小说文体特征及与时代、生活的关系角度评价小说。②两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和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练案2信息的逻辑推断(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练案10基于教材“活动课”的选材新角度(附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练案9信息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三大命题情境(附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