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阶段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中配置氯化钠溶液B.托盘天平称量时游码先归零
    C.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D.加液时胶头滴管需伸入容器
    2.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加热液体
    C.检查气密性D.读取液体
    3.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4.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气体X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X组成的可能性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6.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③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⑥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B.3C.4D.5
    7.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A.AB.BC.CD.D
    8.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B.9.6gC.8.8gD.4.4g
    9.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中,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10.室温时,往盛有6.2g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粉末烧杯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0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CO2的质量为2.2gB.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5g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4g
    二、非选择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_
    (2)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②图C是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填“a”“b”或“c”)。
    (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12.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13.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14.(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三种物质相同。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____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________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6.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二: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和______接触。
    (3)实验三:在测定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4)实验四: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17.某同学为测定锌粉中锌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
    (2)计算该锌粉中锌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炭粉
    铁粉
    稀盐酸
    B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灼热氧化铜
    C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D
    氧化铜

    氧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A、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在量筒中配置氯化钠溶液,错误。
    B、托盘天平称量时游码先归零,正确。
    C、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错误。
    D、加液时胶头滴管需垂直悬空滴加,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B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气体X通过灼热氧化铜,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说明气体X中含有还原性的气体,说明至少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无法证明是原有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X组成的可能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共五种情况。故选D。
    5.D
    【解析】
    【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6.A
    【解析】
    【分析】①根据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解答;
    ②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
    ③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④根据离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为8分析;
    ⑤根据纯净物的构成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分析;
    ⑥根据二氧化碳、氮气不支持燃烧解答。
    【详解】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的质子数是10个,氖原子质子数是10,故说法错误;
    ②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③若某物质经检验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都含有碳元素;故说法错误;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可能是离子,例如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说法正确;
    ⑤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⑥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不支持燃烧,可能是氮气,故说法错误。
    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A。
    【点睛】本题所考知识点较多,这需要同学们平时知识的积累,虽说不难,但易错。
    7.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D、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故选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
    8.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则B=9.6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9.D
    【解析】
    【详解】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完全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氯酸钾的质量减少,直至结束,质量为0,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开始时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固体的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钾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钾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对应变化关系正确。
    答案:D。
    10.AB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6.2g +100g -104g =2.2g,此选项正确;
    B、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镁的质量为x。
    ,x=4.2g
    混合粉末中氧化镁的质量为:6.2g-4.2g =2g,则混合粉末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2g ×+2g ×=2.4g,此选项正确;
    C、设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y,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z。
    ,y=4.75g
    ,z=4.75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75g +4.75g =9.5g,此选项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2g,此选项错误。
    故选ABC。
    二、非选择题
    11.(1)门捷列夫(2)①.AC##CA ②.c (3)①.失去②.Mg2+③.MgF2
    【解析】
    【小问1详解】
    对元素周期表做出较大贡献的有莫斯莱,鲍利,门捷列夫等。
    【小问2详解】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原子示意图圈内数据表示质子数,AC都为17,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原子序数,C质子数为17,故其原子序数为17,位于c的位置。
    【小问3详解】
    原子序数为12是Mg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为+2价,符号为:Mg2+,第9号元素为F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在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呈-1价,故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MgF2。
    12.①.炷②.油③.三④.放热⑤.升高⑥.蒸发⑦.bcd
    【解析】
    【分析】
    【详解】(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13.①.H2O2②.③.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都含有氧元素,丙是单质,故丙是氧气;甲和乙都能生成氧气,且甲能转化生成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甲可能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甲的化学式为H2O2;乙分解生成丙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C+O2CO2 ;③.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④.CO2+H2O═H2CO3 。
    【解析】
    【详解】(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石墨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5.①.白烟②.4P+5O22P2O5③.压强④.冷却
    【解析】
    【详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其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6.(1)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2)氧气##O2(3)小于(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试管中的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能证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小问2详解】
    实验二中左边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右边的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通过对比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的
    铁钉不生锈,可知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填:氧气。
    【小问3详解】
    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蜡烛燃烧掉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填:小于。
    【小问4详解】
    通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重点实验,难度不大,根据所学实验现象、原理、结论等内容进行回答。
    17.(1)0.4g
    (2)解:设锌粉中锌的质量为
    该种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100%≈86.7%
    答:该种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6.7%。
    【解析】
    【小问1详解】根据图像可知,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0.4g;
    【小问2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0,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40,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